查看原文
其他

​【论道】换一种思路教《白鹭》|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我们



换一种思路教《白鹭》

山栀子

《白鹭》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郭沫若先生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625日,新网师和榆林市教育局主办的“构筑理想课堂”研修,以此为课例进行了研磨。如何建构有效教学框架,凸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专家刘广文、李沫和几位年轻教师的磨课示范,令我深受启发。思考专家的指导和借鉴教师的示范,我结合自己学校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型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重构。

三类目标,分层定位。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可定位为三个层次。读好课文,感受文字美(A类);读懂课文,理解画面美(B类);读透课文,感悟韵味美(C类)。这个目标分层设计,体现了以关注思维为特征、有层次感的教学结构。B类目标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发掘和理解文字背后的魅力;C类目标设计聚焦单元核心要素,在学习借物抒情的方法中,实现文本与学生的生命共鸣和共情。

三点策略,解构文本。找准“切入点”。从哪里“开口”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散文诗都有“诗眼”或“文眼”。研读课文会发现,“精巧的诗”,就是全篇之眼,而“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则是全篇之魂。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比喻的“独特”来导入文本的学习,进入文意的挖掘;前者解决教学重点,后者突破教学难点。突破“障碍点”。很明显,B类目标是学习重点,C类目标是学习难点。如何突破B类目标,唯有以读为主线,抓住文本中具有情味、人性、表现力、吸引力等效应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琢磨,和想象,这就是语文的方法。如何突破C类目标,必须抓住文末的一句“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运用必要的背景补充、词句关联等支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设计“生长点”。短文就要长教,设计好的生长点,才能生出高潮,或是有价值的问题。抓住关键处建构学习支架、设计学习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深度探究的兴趣。研读文本会发现,文中至少有三处“生长点”。一处是“钓鱼”,可以通过换词法比较阅读,理解其静态美和悠闲的姿态;二处是“望哨”,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设计,想象其心理活动的方式来丰富意境;三处是“恩惠”和“清澄”,可以通过联系时代背景,通过画面想象,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志向。

四步环节,学为中心。根据上述思考,我们可以基于完全自主、充分的前置性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流程“重构”。板块一:预学反馈,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围绕“自主学习单”检查自学情况。语文活动设计:说话训练:郭沫若的笔下,是一只……的白鹭。(预设答案:精巧、诗一样的、优美、有着无限韵味的,等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描述,整体感知事物的特征。主问题1:作者描绘了白鹭的哪些活动,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学习活动设计:自主默读,圈点勾画,进行旁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明:第一课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单”,主要解决四个学习任务:读准、读通、读好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白鹭”的特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独特“感受”;作者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哪些活动;划出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板块二:导学品味,理解关键信息。(约20分钟)主问题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白鹭的“精巧”的?分别从外形体态和悠然活动两个方面解读第48段,在朗读中品味,在比较中品味,在想象中品味,在语言训练中品味。语文活动设计:1、文化补充“忽”;2、换词比较“嵌”和“放”、“钓鱼”和“捕鱼”:3、角色设计“妈妈”“姑娘”“小伙子”等想象心理活动;4、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板块三:共学探究,感悟方法主题。(约10分钟)主问题3:怎样理解“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句?理解“韵在骨子里”的美是什么样的美?——看不见的美,只能通过品味和欣赏才能感觉的美。语文活动设计:补充背景资料,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国民党疯狂打压、日本侵略的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白鹭的独特“韵味”?二是表达了作者对白鹭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者你读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设计意图:理解白鹭的不被人轻易看见的“韵味美”,理解作者以白鹭为寄托,表达虽然平凡、朴素,但有悠雅的生活态度、高洁的人生追求;归结提炼借助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板块四:延学积累,背诵美句美文。(约5分钟)语文活动设计:1、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出来,然后用一句话表达你最深的感受;2、背诵你喜欢的句子,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准。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积累优美的描写句。(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推荐阅读:1、【上清走笔201】把“纷繁史话”变成“可爱童话”|山栀子2、【论道】文言“文”教|山栀子3、【上清走笔】“生成”的美丽|山栀子4、【上清走笔113】“家常课”也要多点“语文味”|山栀子5、【论道】“理想课堂”视角下  《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观察与改进|山栀子6、【论道】习作教学要重视“习得”过程|山栀子7、【上清走笔124】课堂的另一种“动态美”|山栀子8、【故事】五根手指|山栀子


分享给你的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