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 | 曾小龙教授:关于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探索

广东知网 广东知网 2020-02-13

专 家 访 谈

专家简介:现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博士、教授。198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本科专业;在职攻读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任教,历任生物系副主任、主任、学校副校长。广东省本科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采访说明:2018年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2018年8月,广东知网(以下简称“知”)有幸邀请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曾小龙教授(以下简称“曾”)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上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访谈实录。


访谈内容,这就开始


知:曾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广东知网的专访!我们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建设跟培养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作为高师院校,在此方面一定有诸多探索和思考。首先请您来跟我们谈谈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

曾:感谢你们的邀请。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过程从国家教育发展来看有以下一些特点[1]

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最早称为“教习”、“演习”,设附属学校作为学生从事教育实践的基地。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师范教育机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即附设有小学校,供师范生实习之用。当时称为“外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1950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个师范教育法规-《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定》。195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类师范学校包括教育参观和实习在内的教学计划,并引进了苏联师范学校的教育实习大纲,以供参考。

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召开座谈会,发布文件,试行师范教育新的教学方案,重申教育实践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求师范院校必须认真执行。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主张提高实习质量,建设好实习基地,并指出改进实习工作是学校的责任。199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文件精神,全国高师院校开始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与上一阶段相比,一方面,高师教育实习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决策权逐步下移,从指令性计划走向指导性计划;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关注点由宏观走向微观,开始对教育实习进行微观层面的调整,如实习时间、实习基地和课程安排等方面。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师教育实践教学又取得了更大突破。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对师范生教育实践教学作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规定。2018年2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制定了“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其中,明确规定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与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广东省提出了“新师范”教师教育新模式,制定了“新师范”教师教育实施方案,创建了高校与全省各地市全覆盖的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正极大地推动着广东师范教育快速发展。

 

知:那么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又遇到了哪些困境呢?

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育实习见习、课程实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等多个方面,由于涉及高师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各领域,目前备受关注和遇到最大困境的主要是教育实习见习。[1] [2] [6]

对于高师院校而言,熟悉基础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力量薄弱,结合中小学教学开展师范生实践教学及其指导不够到位、精准、有效。实践教学(尤其是见习)模式缺乏创新,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教育技术与教学技能训练场地建设滞后。同时,高师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师范生实践教学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虽然签订了不少教育实习基地,数量上看上去也能够满足师范生实习需要,但实习基本上还停留在为实习而实习的层面,并没有建立师范生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实习前期缺乏交流合作,实习后没有反馈跟踪研讨,教育实习的“一锤子买卖”现象严重。实践教学的评价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指导队伍不足,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其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投入关系到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优劣。虽然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与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初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合作,但由于缺乏机制体制约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尤其是与其关系尤为密切的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的关心度和参与度都欠高。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基本上成了高师院校的“独门生意”,或者是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自行建立见习实习基地,自行开展见习实习活动。近年,部分市县区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主动登门高师院校签订师范生实习协议,但基本上是出于二孩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校育龄女教师过多造成“教师灾荒”而急需实习生顶岗为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习,由此致使实践教学容易流于形式,难于达到理想化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应该作为连接地方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师范生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有效实施实践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师范生实习见习阵地的中小学校,是用人单位最直接的受益者,理应肩负着基础教育培养的责任。但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培养实习生的主动意识,部分学校或者是出于自身师资匮乏而接收实习生,或者是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接收实习生。由此,尽管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经过了充分的听课备课准备,但接受应有指导和反思引导的机会缺乏,尤其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相对滞后,实习生实践过程缺乏一线教师经验和理论的指导,仅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因而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知:从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三个方面我们了解到了实践教学目前的各种困境。当然,一直以来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应该有很多创新与突破之处。接下来就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曾:近年来,高师院校实习见习在传统模式下还是有几点创新突破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4][5][6]

一是开展顶岗置换支教实习。例如,2010年,首次实施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作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即组织支教教师、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进行顶岗实习,而被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相关优质中小学校和高师院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研修,以期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让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有了更多选择,“顶岗置换”的形式成为师范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突破口。同时,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也加大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建立两者之间共同生存发展并结为平等“合伙人”的关系。

在这个方面,我们学校连续多年承担的省级“强师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置换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此为契机,探索更加有效的顶岗置换模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和实践活动吸引力。

二是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协同培养机制体制和平台。有效建立师范生“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形成培养培训一体、职前职后融通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化教师教育新体系,打造协同育人和协调发展平台。建立未来教育与未来学习体验中心,搭建线上立体化、全景式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与中小学课堂的“互联互通、同步互动”,实现在线课堂观摩评课以及实习生见习实习的管理,确保教育实践实效。建立实践教学联盟,有效实施师范生精准实习,合作培养师范生。

三是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向。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适当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形式,构建实践教学活动体系,设定相应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

四是重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和指标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结构,确保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形成四年一贯全程实践师范技能培养体系,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是完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建设数量足够的设施条件,配套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以供实践教学使用。一方面,升级改造微格教室,为微格教学提供保障,通过微格教学,在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既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又能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大大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目前的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迅速地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建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互联互通、同步互动”的录播系统,既能实时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又能节省时间、成本且惠及广大学生。

 

知:可以看到现在高师院校对于教学实践还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创新探索。那么您认为在产学研背景下,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应走向何种模式呢?

曾:关于这个模式呢,我们也认真思考过,主要是体现在两大方面 [6]

一方面是加强产学结合,促进大中小学校教育双赢。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内容:

一是以产促学,锻炼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及教师基本技能。高师院校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任中小学教师。因此,高师院校的人才产出为教师,产入为中小学校。所以,只有加强大中小学校合作,让师范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尽早与未来的服务对象接触,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做到学习有的放矢。另外,通过参加中小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师范生的动手操作等实践技能得到锻炼,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教师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大中小学校合作,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实践锻炼场所,可以加强师范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也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基本技能。因此,高师院校应重视并加大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协调好与中小学校的关系,促进与中小学校良好关系的发展,寻求更多的师范生实践方式及机会,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输出。

二是以学促产,服务社会。高师院校的以学促产,即师范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服务中小学校,实现产出。师范生是高考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优秀人才,也是一支最年轻的未来教师队伍,其心理特点与中小学生较为接近,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较为了解,完全适合对中小学生科普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在响应回馈祖国、服务社会的层面上,高师院校也应加大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寻求更多的师范生服务学校的实践方式和机会。

另一方面是加强研学结合,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里也包含两点:

一是以研促学,锻炼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研促学就是鼓励师范生参与科研活动,利用科研反哺教育,锻炼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例如:加大各类学生项目的开展力度及增加其立项数量,鼓励师范生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加强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及考核制度,严格把关各类项目的执行及完成度,以科研真正锻炼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鼓励师范生勤于思考,拓展思维,建立科研信心,鼓励师范生参加竞赛活动和科技活动;建立导师制,要求导师完成指导学生科研指标,带动师范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为师范生配备科研导师,鼓励师范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协同创新的机会,提高师范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师范生利用寒暑假到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科研活动。大学生作为新鲜的血液、庞大的科研后备军,可以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参加科研劳动力较为欠缺的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

二是以学促研,推动科研的发展。以学促研,即学生通过以项目团队成员或志愿者身份协助科研活动的开展,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鲜的血液、庞大的科研后备军,可以利用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协助教师或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活动,进一步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知:我们今天谈论了非常多关于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的内容。在您看来,高师院校与中国知网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样合作契机呢?

曾:近年中国知网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高师院校与中国知网在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如共建共享电子教材、课件,将碎片化的内容整理成电子教学素材,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为教师教材提升、教学改革、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为学校提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共建学校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共享账号,帮助老师拓宽借阅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并通过研学平台,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作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帮助教师成果的推广与交流;合作共建学术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知识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张晓阳.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3]孙喆.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以实习支教为中心的考察[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60-63.

[4]张淳,胡佳楠.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7(3):95-97.

[5]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6]钟军弟,刘锴栋,田丽,等,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高师院校植物学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134-136.

 

采访后记:

曾校长接受采访的时间是在八月初,正值暑期最炎热的时候。正在享受假期的曾校长接收到中国知网的邀请函后还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请求。曾校长说为了能够在采访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曾专门向多位老师和同学做过相关调查,查阅文献,希望能够把他们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反馈给我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进行“田野调查”,曾校长可以说是一位真正把学生挂在心上的好校长,小编为他的敬业精神而深深打动。(采访、编辑:CNKI广东知网服务中心 邓玉敏 刘娜)




文章选编自《粤创·知网》·2018年·第2期 总第8期 专家访谈版,整刊下载,请点阅读原文



《粤创·知网》

《粤创·知网》是由同方知网广东分公司主办的面向中国知网广东用户发行的内部刊物,旨在反应中国知网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增进CNKI与各行业用户交流,分为公司新闻、用户动态、行业资讯、专业知识、项目快讯、专家访谈、产品推荐、员工风采、活动预告等栏目。每季度出版。目前,已发行6期。后期将持续发布专家访谈实录及更多内容。

专家邀稿:现诚邀广东区域的各行业领域专家、领导进行专访,专访内容为专家、领导的研究方向、或时政热点评论、或与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发展相关的内容等。联系人:詹老师 020-37690110


往期专家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