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多家机构走访记二【政信债】
上周五和周六的时候,这边又拜访了数个机构和个人,把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给大家分享。
跟那些机构谈的主要还是政信为主,毕竟人要往前看。
其实政信定融类它是非市场化的运作,不能以看普通公司的方法来看政信,它主要受行政干预非常强,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一二把手,很多时候都是地方国资委直接委派的,他们有些还在ZF有关部门任职,稍微大点的资金调拨权力也在国资委或者财政局那边,政府融资平台仅仅是地方上融资的工具,而且他们很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发展地方经济,让当地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这些公司赚钱赚得太多了,比如大家出门上个公厕都收你一百块,那这样的公司即使再赚钱也存活不下去。所以它的出发点跟普通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有本质区别。
对我们自己来说,虽然政信没有终极风险,但还是尽量把风控审核门槛设置的适当高一点,尽量在未来能不碰到违约的,风险过高的区域不碰就行。
政信它的风险有一定的区域性,如果一个地方有一家政府平台违约的,它往往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基于这类情况,已经发生过违约的区域,尽量少碰甚至不碰,区域好点的地方,即使有一个地方资金偶尔有点紧张了,它也可以通过市里面或者兄弟平台调拨资金过来应急,好区域哪怕是出险,它都能快速得到解决,而且这类很多都是技术性违约,并非实质性违约。我知道的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曾经有一起技术性违约,结果仅仅两天时间,就把事情解决了,但即使是两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后来当地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才又有机构陆陆续续进场。
纯粹靠市场进行的信贷投放业务方面,机构都是“嫌贫爱富”。经济越好越发达的地方信贷规模新增越高,像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很多企业本身信用度就很高,大部分可以靠市场化运作就能融到钱,对地方债依赖较低。但是越是欠发达的地区,优质的企业越少,靠信贷增长的规模完全不能够满足地方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类地方更多就需要依赖于地方债。尤其是像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内蒙、甘肃、广西、吉林等地,新增信贷规模较低。上头在对地方债额度分配上也是适度的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城投债的发行很多是非市场化行为,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所以往往是地方稳基建、保投资的重要手段、它的发行规模会根据到期的政府债及政府平台债的差额来指定发行规模。
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已经降到只有6.0%,房价控制、出口受影响,这个时候的稳基建和保投资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政策有红利期的时候,用不急用的钱玩点政信债,还是很不错的、政信类资产也不是啥新事物,很多年前就有的,银行和信托的资金,很大一部分也是流向了政信债。
篇幅已过长,以后有时间再接着写。
温馨提示:转载敬请注明原创作者及文章出处,微信号转载可申请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