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爱读书的渣娃还能再抢救一下吗?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0-03-12


作者  | 

无才姐


写完世纪爽文《我娃八岁读金庸,看德系老母亲如何养出硬核娃》,无才姐一连做了好几天心理建设,才挣扎着落笔写这一篇。


从风光无限,到灰头土脸,只因为生了个老二。


“见好就收”这四个字我应该写下来烧成灰每天用水送服,药不能停!


哭一会儿再写。



话说,小米米出生时和大麦麦长得非常像,但和她老姐一身吸天地之精华的雍容大气相比,她有种光脚不怕穿鞋的老子是来干革命的饥民气质


瘦得像只小鸡,体重勉强踩线达标,医生说只要再轻那么一丢丢,就得丢到保温箱里去了。


我怀大麦麦的时候吃什么?五谷杂粮


怀小米米的时候吃什么?山珍海味


天天吃燕窝生出来就这玩意儿,卖燕窝的你给我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望着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胖瘦两极版本,我感到被上了深刻的一课:


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相当任性相当随机






小米米出生时,大麦麦近两周岁,亲子阅读已经坚持良久并开始识字,形势一片大好。


信心倍增的我决定把经验顺势推广到老二身上。


然而,出师不利


当年对大麦麦进行语音激活时,我每天推着她出去散步。


风花雪月配唐诗宋词,再加上我温柔甜美又不失做作的电台主持人般的声音,大麦麦当时的心情一定是:

啊!中文比鸟叫还有意思啊!


而在对小米米进行语音激活的关键时期,我面对的是一个随时炸裂哭天喊地的叛逆期老大,和一个事业上升得停不下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兄弟。


作为一名平凡的妇女,我那电台主持人般的声音每天只能维持一小时不能更多了,全部优先分配给了需要亲读和认字的老大。


其余的时候我在干嘛?


或以沉默对抗不公,或以咆哮抒发悲愤!



后来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语音激活的过程过于激烈,以至于小米米对中文产生了最初的抗拒?


那时候她躺着会想些什么呢?


我妈好凶,我姐好闹,中文好吵,我好烦躁。。。


烦躁的她早早地开始策划暴动。什么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所有指标统统超前。


我的记忆里并没有她和她老姐一样在书堆里愉快爬行的美好画面。


她爬起来快如闪电,目光坚毅,眉头紧锁,自带杀手气质。


尤其擅长偷袭,趁人不注意三下两下杀过来,刷,撕一本书,绝尘而去。


等老母亲气急败坏地把她捉拿归案,她天真有邪地一笑,然后开始强吻老母亲。


作为一名婴儿,怎么可以这么无耻?


我能打她吗?显然不能。我特么只能亲她!



每次给大麦麦读书的时候,我都企图把这只来去如风的小动物固定住了一起熏陶,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她会嗷嗷直叫,挣扎着逃走,趁人不备再次发动突袭。


我只能抓大放小,一边稳定情绪继续用电台主持人的声音给大麦麦讲故事,一边耳听四路眼观八方,时不时把就快杀到跟前的小米米一脚踹开


是的,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开,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比起语音激活相当成功、开口很早口齿伶俐的大麦麦,小米米运动能力比她强上一倍,开口却晚得令人捉急,很长时间里都只会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仿佛上辈子是一台缝纫机。


认字是想都不敢想的,汉字需要音形义相结合,又不是每个字都念哒哒哒。


那就先看个《巧虎幼幼版》吧,好歹得学会说话。当年大麦麦会唱里面所有的儿歌,会背里面所有的台词,感觉是非常厉害的秘密武器。


可是这武器碰到小米米,算它见了鬼了。


这货不是在,就是在找东西吃,好容易吃饱喝足消停了,可以听两耳朵了吧?


不,她过去了。


还打呼。



熬啊熬啊,好容易熬到她会说话了,老母亲忙不迭亲子阅读和三字经走起,决不能厚此薄彼。


效果嘛。。。呵呵呵,今天天气真好啊,看,有灰机!


她老姐早早就倒背如流的三字经,她在人生巅峰时期背到了“教之道,贵以专”。


一共几个字呢?24个!


就这样,老母亲已经激动得老泪纵横,又是拍照又是录像,纪念这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高光时刻


至于那些故事听懂了多少,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问。


能坐下没有撕书没有嚎叫已经很给面子,我还想怎样?



一直屏到她四岁,我才犹犹豫豫地拿出了识字教材。


不教吧,怕再拖下去就晚了,教吧,年纪轻轻的谁不想多活几年!


在教大麦麦中文的时候我已经成功地患上了支气管炎和慢性咽炎,但至少革命是成功的 ,精神是愉悦的。


决定豁出命去教小米米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患上哮喘、高血压、心绞痛的准备,并预计到了心脏搭桥的风险。


风萧萧兮易水寒,老母亲兮我好难!


每天,我都强忍着揍她一百遍揍大兄弟两百遍的念头,用温柔甜美又不失悲愤的声音,给她认字,指读,做卡片游戏。


她呢?跑来跑去,疯来疯去,好容易停下来了,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抠脚。



问她这个字念什么?她笑而不语,高深莫测。


摇摇头告诉她答案,她一蹦三尺高,哭天喊地:我想要说的!我想要说的!你不能说!你不能说!


好不容易安抚下来,再问她一个,静静地等她开口。


她憋一个世纪那么久,然后满地打滚:我不会!我不会!你说!你说!


我说是错,不说也是错,连呼吸都是错。


当个妈要受这么大的委屈,我家里人知道吗?





六岁不到的时候,这个史上最强酱油党终于雄赳赳跨进了小学的大门。


大麦麦六岁那年天天背本西游记去上学,刷了不下七八遍。


小米米六岁能读什么呢?读个毛线!


说实话,坚持认字那么久,她的中文识字量始终是个不解之谜。考到她的时候,她常常一脸傻笑,宛若失忆。



更闹心的是,她没学拼音,德语没有任何无师自通的迹象,入学后德语能不能跟上也是个大问题。


我一颗心吊到了嗓子眼:万一中德双渣,那酸爽!


开学才一个月,她就怒气冲冲地跑回家大声宣布:最讨厌德语


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德语每个字母要写在格子里!


我一时语塞,不写在格子里,您想写哪儿?不如上天?


拒绝陪她写作业,她那苦大仇深咬牙切齿骂骂咧咧的样子,老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只能放过彼此,放爱一条生路。



唯一会做的事,是定期带她去图书馆借书,然后每天听她朗读至少十分钟。必须声情并茂,必须抑扬顿挫,必须断句正确。


培养语感、提高拼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加强理解能力的秘密都在这十分钟里了


这原本就是德国小学低年级通用的学习方法,每个班级都会打印阅读pass,由家长每天签字。


但是到了学期结束,一个班满签的学生不会超过三个。


因为“每天”这两个字实在太可怕了!


别说是刚进校门还没反应过来学习为何物的孩子,即使是对家长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孩子尚且有老师的奖励作为诱饵,得不到激励的家长甚至比孩子更早放弃


可我们是什么人啊?几年鸡飞狗跳的中文阅读都坚持下来了,还怕这区区每天十分钟?



早已从气态(气死老母状态)进化成固态(固定阅读状态)的小米米出人意料地迎来了人生第一场逆袭


三个月后,这货已经可以进行流利阅读德语绘本,一年后已经抱起了厚厚的纯文字,两年后基本就可以和她老姐换书读了。


德语成绩也并没有如我担心的那样一渣到底,而是经历了短暂波动后就开始名列前茅,强劲而稳定。


如今她上三年级,德语已经再也不用我操心,对英语也是毫不排斥完全吃进的状态。


那么中文呢?


咳咳,她的识字量依然是个不解之谜。因为我经常惊讶地发现,她认识的字早已超出我的想象,那些曾经以为这辈子都读不了的书,已经读得非常轻松。


有天晚上整理她的书柜,理出一堆绘本。我说,这些太简单了,你也不会再读了,不如拿去送给小宝宝吧。


她说,你别送,我以后还要给我的宝宝读呢!


我惊了!你以后真的会给你的宝宝读中文书吗?


她说,当然啊,我每天都会给他们读啊!


眼泪掉下来。






很多家长朋友都问我,怎样培养阅读兴趣?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兴趣就像爱情,属于玄学范畴,有人一见钟情,有人日久生情,有人打死不行。


为什么一定要培养兴趣呢?我们培养习惯不好吗?


我们早晚刷牙是因为喜欢刷牙吗?我们天天洗澡是因为喜欢洗澡吗?我们辛辛苦苦做家务是因为喜欢做家务吗?


我们一生中有多少事是真正因为兴趣去做的?大部分只是因为习惯而已。



如果孩子正好对阅读有兴趣,那就顺水推娃,推到他八岁读金庸也不算激进;如果孩子就是对阅读没兴趣,那就培养习惯好了,差别也仅仅是晚几年会读金庸而已。


当一个孩子睡前读书和睡前刷牙一样自然时,我们还用纠结那到底是兴趣还是习惯吗?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习惯。


对牛弹琴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对牛弹琴。


毫无成就感,是很多事情无法坚持的根本原因。


教大麦麦学中文是累并快乐着的,因为她的表现常常超乎预期,时刻带给我惊喜。所以我锲而不舍、舍身忘死、死而无憾,浑身上下都是战斗力。


而教小米米学中文的过程中我常常叹息自己是个南方人,我太南了,我太方了!



她不仅不按我的剧本走,还撕我的剧本,逼我改戏。


有多少个夜晚,当我被她虐完一遍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时,脑海里都只剩下灵魂三问: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特么到底在追求什么?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想通了。


对牛弹琴这件事要想做下去,要么得真心爱琴,要么得真心爱牛,两者必有其一。


如果真心爱琴,那么自娱自乐,牛听不听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真心爱牛,那么牛开心就好,我开不开心又有什么关系?


那一刻,我决定放下执念,立地成佛。



当我专注于优美的诗歌和生动的故事时,热爱中文的我佛了。


当我享受起相互依偎的时刻和童趣十足的画面时,舐犊情深的我佛了。


我对她不再有任何期望,任何要求。


只剩下对我自己的要求——对那只牛弹琴,每天。


一只每天听琴的牛,就算这辈子也不懂贝多芬莫扎特,也会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牛。


日本和牛了解一下。


和牛的逆天身价,和每天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母亲心态调整好了,就到了讲究方法论的时候了。


怎样才能把孩子吸引到书前来


不会玩转心理学的好妈妈不是好老师。



第一,我们要追着孩子读书吗?不,我们忙且傲娇。


我们心系家国日理万机,读书时间限量供应过期不候,一句话,爱来不来。


我从来不会对孩子说,该读书了,快来读书啊,怎么还不来啊?


我只会说,妈妈正好现在有点时间,想听故事就来,一会儿我就得忙别的去了。


数到三不过来,立马走人。


小米米小时候很爱读书吗?似乎并不。但是一听我数数,准会连滚带爬地过来,估计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遇到她特别捣蛋严重违纪的时候,我也会发出警告,再犯就走人,不管她怎么捶胸顿足痛哭流涕都绝不妥协


这招只用了几次就基本治好了她的间歇性暴动。



第二,有竞争环境要上,没有竞争环境创造竞争环境也要上。


有时候我会问小米米,你来不来?不来我就给姐姐讲故事去了。


其实姐姐早就不需要我讲故事了,人也不稀得跟她抢。


但这货一听,一定会像闪电一样扑进我怀里,先占住位置再说。


姐姐不在的时候怎么办?


我就随便报一个玩具的名字,扬言要给它讲故事去了,效果一毛一样。


在人类幼崽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之前,老母亲尽管可以智商碾压,花式哄娃。



第三,不妨投其所好,哪怕不择手段。


学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阅读。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读得进!


我为什么让大麦麦读金庸全集?比起其它名著,武侠小说营养价值无疑要低很多。但是!能让一个孩子读得昏天黑地把书堆满一床天天睡在书堆里的,唯有金庸。


全集40本刷完三遍,中文水平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毫不为过。


和大麦麦不同,小米米从小的阅读趣味就一言难尽,不爱真善美,偏爱屎尿屁。


她最喜欢的绘本是《小象的大便》、《猪爸爸的屁》和《小猫的嗝》,此外还有一本看起来颇为严肃的学术专著《儿童百问百答之屎屁》。


没关系,只要能认字,怎样都行。粗俗的文化人总比粗俗的文盲好一点吧。


我见过太多朋友,家里的童书都抽象又文艺,在怒赞他们好品位的同时总是会操碎了心,这样的书孩子能读得下去吗?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选书?先把字认全了咱再去讲究趣味不好吗?书读多了还怕分不出雅俗吗?



第四,加点戏,再加点特技。


给大麦麦读书的时候我俨然是一名电台主持,十分端庄。


给小米米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一名电台主持人远远不能hold住她。


她还需要一名相声演员、一名小品演员和一名配音演员


没有点才华还真不敢生这种高需求宝宝呢!


我怕了吗?并没有。


我只是淡定地往灵魂深处挖了挖,才华就滋滋往外冒了。


亲子阅读配上舞台剧,小米米开始嘎嘎大笑,手舞足蹈,欲罢不能。


她再也不会无故跑掉,而是一反常态,每次都在我频频谢幕后再三要求加演


阅读的时间开始翻倍,再翻倍。


这世上最长的路,就是老母亲的套路


偶像派转型为演技派,是每一个老母亲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写到这里,也许仍会有朋友心中存疑:阅读习惯真的可以培养吗?会不会无论做了多少努力都白费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刷牙可以成为习惯,那么阅读也可以。


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都有可能在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天天扇动翅膀的老母亲,还怕影响不了身边的人吗?


讲一个真实又夸张的故事。


初中里,大兄弟坐我前排,回过头来想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被我白一眼:别影响我看书。


大学里,大兄弟和我一起自习,喊我出去玩的时候经常会被我白一眼:别影响我看书。


家里,大兄弟和我吃过晚饭,拉我一起追剧的时候经常会被我白一眼:别影响我看书。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看着对面的墙,对我说,电视挂着落灰,不如拆了装个大书柜吧。


后来我们就真的把电视拆了装了书柜,再后来,书柜渐渐装满他的书。


如今夜里我们常常一人捧一本书,仿佛又回到了一起晚自习的时光。





话题 TOPIC

拯救渣娃,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留言区见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后台留言。


往期回顾

我娃八岁读金庸,看德系老母亲如何养出硬核娃

书山有路勤为径,谁能勤过老母亲

13

11-2019

豫章书院的家长都是妖魔?决战青春期你我胜算几何?

你所不知道的教育绝境

06

11-2019

二胎老母亲注定精分,为什么我还要生?

在精神分裂和精英分子之间疯狂摇摆

30

10-2019

《少年的你》太虐心?看德系老母亲如何掐灭校园霸凌

从保护“儿童的你”做起

23

10-2019

去他的大兄弟!把老公当宠物养的女人才配拥有爱情

泥巴、女人和狗,画面美哭了有没有!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西方教育 | 网瘾 | 生活平衡 | 德系老母亲 | 教师节哪吒

财商 1 | 财商 2坏脾气 | 兴趣班  | 言传身教 | 磨蹭

婚姻关系 | 养娃心路 | 开刊词 | 棍棒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