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让四野、二野舍近求远,交叉南下?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1949年4月,我党的形式已经一片大好,国军当时的实力已经不堪一击,除了还有几个大势力盘踞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解放。我军这时也在着手准备渡江作战,此时第二野战军在中南地区,第四野战军邻近西南地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们各自的任务已经逐渐的明朗,不过后来的作战任务却让人们深感意外。

当时第三野战军已经在华东地区取得了大量的胜利,稳住江浙一带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毕竟在这一带的国军很狡猾,稍不注意就会被反咬一口,所以第三野战军不能随便改变作战方向,本身作战能力就很强悍,所以守在这里也是情理之中,而这也是渡江战役之后唯一和人们想的一样的作战线路。

至于第二和第四野战军则是完全转换了方向,第四野战军当时进入了中南地区,和国军的最强力量白崇禧进行交战。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战役不采取就近原则?

在金门战役中,就有一股“神风”——胡琏的十二兵团。正是这股“神风”,把我军登岛部队推上了绝境。胡琏所属十二兵团本驻广东潮、汕地区。当时,我二野大军已下鄂、赣,前锋触粤境。四野克湘问桂。就在这时,用胡琏的话说:“毛泽东突然做了个奇怪的决定,令刘伯承与林彪交叉运动:刘进西南,林下两广,全是舍近求远。”这样一来,致使胡琏的十二兵团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从容由潮、汕撤到海上,最终增援金门岛。

按常理,第二野战军似乎更适合才对,其实,第二野战军很被动,在刚打完黄维集团后,本身的兵力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牵制,想要再去打白崇禧集团其实很难完成。虽然淮海战役的时候有了一些补充,但是和白崇禧集团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当时的第四野战军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能征善战,敢打敢冲。在打完了辽沈平津战役之后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补充,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装备不弱于任何一个野战军,人数也是突破了百万之多,从多个战火中走出来的第四野战军,面对白崇禧的40万大军可以说有十足的把握,让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去对付国军最强的军队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除了人数和装备很强之外,第四野战军还有特种兵司令部,有大量的炮兵和战车,机动能力很强,打攻坚战也很简单,这一点也是国军不具备的,当时白崇禧的炮兵大约只有一个团的力量,让第四野战军对付他们,完全就是碾压式的打法,哪怕白崇禧的能力再强,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没有抵抗之力。

其实在这次战役之前,第四野战军就在东北和白崇禧交过手,只是那个时候装备并不是很好,只打了一个不相上下的结局,后来甚至被逼的没有退路。这件事也让第四野战军的首长一直耿耿于怀,这次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复仇的机会,整个部队的战斗欲望也十分强烈,所以通过这场战争来看并非只是处于装备上的考虑,还有当时交手情况的考虑。

另外,刘伯承、邓小平是四川人,熟悉西南地情人情,由他们统帅二野解放大西南,安定大西南,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缘优势。

蒋介石1949年8月亲自飞到重庆,精心部署了一条以四川为防御重点,起于岷山,经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岭山脉的“西南防御战略”,希望以此作为反攻基地。蒋介石在重庆机场表示:“今日之重庆,要成为反共产主义之中心!”

二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于1949年10月20日从南京开拔后作出佯动的假相,部队由郑州向西移动。实际上,刘邓已暗令陈锡联的第三兵团直入川东,令杨勇的第五兵团向南迂回,进攻贵州,切断敌军南逃后路。然后,刘邓大军突然从东西横跨500公里的地域发起多路攻击,直取湘、黔、滇,造成对四川的夹击之势,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整个西南防御部署。

11月1日,我军发起川黔战役,大西南之战开始。

11月15日,我军攻克贵阳,揭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23日,邓小平在湖南常德受命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二、第三书记。

11月28日,我军对重庆形成包围态势。刘邓根据毛泽东的电示,下达攻占重庆的命令。29日,国民党“行政院”逃移成都。30日凌晨,蒋介石乘专机逃往成都。蒋经国后来记述说:“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11月30日,我军解放重庆。

重庆解放后,我军开始围攻成都。在我军排山倒海的冲击和刘邓发布的《四项忠告》的政治攻势的感召以及统战工作的有力配合之下,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投诚。

12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行政院紧急会议,决定逃往台湾,并在西昌设立总指挥部,继续负隅顽抗。次日,国民党行政院迁往台北。

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邓锡侯、潘文华在雅安,分别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接受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卢汉曾致电刘文辉,要其会同四川各将领“扣留蒋介石”,此电为蒋截获。10日,蒋慌忙乘飞机逃离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3日,蒋介石嫡系、“王牌”司令长官胡宗南只身从广汉逃往西昌,后飞逃海口。

12月27日,我军三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歼灭胡宗南主力10万余人,解放成都。

从11月1日至12月27日,历时57天的西南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40余万人,活捉了号称“黄埔之光”的国民党最后一个中将、显赫一时的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宋被俘后,杨勇、陈赓先后接见了他,勉励他好好改造。

随后,邓小平进驻成都。这个16岁离家出国的邓希贤,29年后统率解放大西南的千军万马,回到故乡来了!

邓小平在总结西南战役胜利原因时,指出:

西南战役之能获得如此胜利,是由于毛主席领导的正确,全国胜利形势的影响以及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同时卢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诸将军于十二月九日宣布起义,亦起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版权归作者所有。


至德先声,军旅为家,茫茫人世,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