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彪助力刘亚楼争衔大将失败?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有的读者研究军史多年,颇有心得,热心勘误和发表不同观点,甚为难得,建议大家在阅读文章时综合留言一起评判,兼看则明。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刘亚楼其人

刘亚楼(1911—1965) 福建武平人。土地革命时期,任红4军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第12师35团政委,第11师政委,红1军团第2师政委,第1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抗战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第四野战军14 兵团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6年5月,经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兼政委林彪、副政委罗荣桓推荐,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参谋长。

那一年,刘亚楼年仅36岁。

从那以后,在东北局与中共中央的报告往来中,“林罗刘”频频出现。

东北老百姓说:“这林罗刘是大官,是共产党八路军在东北最大的官。”

林彪和罗荣桓在共产党和八路军里长期位居高位,而刘亚楼名气并不大,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连名气都没有。

所以有人说,刘亚楼在东北是横空出世!

建国后中苏关系一度破裂。其时,各军兵种俄语翻译或改行,或转业,失散贻尽。刘亚楼则大唱反调:“不经过空军党委批准,一个翻译也不准动。对现有的翻译人员,不许随便改行,确实没有翻译工作可干的,可以调回,适当集中使用。”毛泽东闻之不悦,召刘亚楼进中南海。毛斥之曰:“刘亚楼,你这是与中央唱反调。”刘申辩曰:“我这是坚持科学。”毛讥讽曰:“是啊,就你刘亚楼讲科学,你还是国防科委副主任嘛。”此次会见不欢而散。毛泽东不理刘亚楼数月。刘亚楼请周恩来、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劝“驾”。毛泽东大手一挥,曰:“刘亚楼喜欢说了算,空军就让他说去吧。”

刘亚楼勤学习、爱思考、善分析、长归纳,军事干部有政治家头脑。1964年7月7日,空军某部二营一举击落国民党空军头号王牌李南屏驾驶的U-2型飞机。按惯例,此事只须写一捷报上报中央军委即可。而刘亚楼则大做“文章”,亲自向中央军委起草报告。报告将二营建国后4战4捷概括为:1959年第一仗是按苏联专家给我们的办法打的;1962年第二仗是一半一半(即有我们创造的一半);1963年第三仗完全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战法;1964年这一仗表明,地空导弹部队不但能在简单情况下作战,而且学会了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战。毛泽东阅后大喜,挥毫批曰:“亚楼同志:此件看过,很好,向同志们致以祝贺。”

1950年5月,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当时对外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聂凤智任旅长。新中国第一支航空部队,何故名为四旅?刘亚楼曾对聂凤智言:“我已考虑好久,还是叫四旅好。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思想。”同时,刘亚楼还决定,空军部队的首位番号,如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都虚位以待,将来谁打得好,就留给谁?

刘亚楼办公室内挂满飞行员中战斗英雄照片,有赵宝桐、王海、张积慧、鲁珉等。每有客来,刘亚楼必一一介绍,如数家珍。刘亚楼尝言:“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相当于一名飞行员体重的黄金(120斤)。他们是军中之珍,国中之宝。”

现在沸沸扬扬流传的有关55年授衔内幕很多,既然是授衔就有争的和让的,争的肯定比让的多的多,但从目前曝光的情况来看,似乎青一色都是谦虚礼让的典型,当然其中不乏有实事求是的,比如孙毅徐立清是主动写过信让过上将的,许光达也是固辞过大将的,可惜有些就不甚可靠,比如曾广泛流传的粟裕让帅的故事,就是出自李银桥卫士回忆,而最初的元帅11人名单里并没有粟裕,因此不知道粟裕的这个让帅是以退为进还是子虚乌有了。

谦让的本来就是凤毛鳞角,至于说到争衔的那可就海了去了,就连元帅里贺龙对自己排在林彪下还不大服气呢。在元帅决定后这些位的部下自然是要找上门来争一争了,现在的反面典型揭出来的也就是王近山、王必成、聂贺亭等区区几个中将,实际上就连当时正在青岛疗养从不过问这方面是非的林彪,这回也在别人请托下出了手。可见争衔之激烈了。 

当然能请的动林彪这位尊神的,除了毛主席外就得数刘亚楼了。尤书金将军言:刘亚楼、杨成武是政治型干部。红军时期一军团开大会,林彪、聂荣臻居主席台中央,刘亚楼、杨成武必腰扎武装带,分立两旁,威风凛凛,如二门神也。期间,俩将军不停挥拳呼口号,声若铜钟,气贯长虹。

刘亚楼和林彪情同手足,又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自从进入红军阵营之后,刘亚楼就一直在林彪阵营,从连长一直干到师长。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林彪任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和训练部部长。而在1939年,刘亚楼能够前往苏联进行军事学习,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就是林彪,是林彪向毛泽东推荐的刘亚楼。而由于林彪的关系,刘亚楼和毛泽东的关系也特别好,在1939年,刘亚楼临行前,毛泽东甚至还将刘亚楼拉到自己居住的窑洞中谈了半个月的心,将中共党史的全部细节内容告与之,希望刘亚楼能够在苏联好好学习,维稳两国关系。

抗日时期斯大林三个半师换林彪的神话就是从刘亚楼这儿传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说刘亚楼一人顶三参谋长。

林彪为刘亚楼做出了很多“破例”的事,在刘亚楼从苏联回来的时候,林彪破了“不出门迎客”的例,亲自去接他。在刘亚楼病重的时候,林彪破了“不去探病”的例,亲自去看望他。在刘亚楼死后,是林彪主持的葬礼。林彪对刘亚楼有知遇之恩,刘亚楼对林彪也是有情有义。在刘亚楼病重失去意识的时候,嘴里反反复复念叨着两句话,一句是“毛主席重要”,另一句则是“101重要”,这个“101”便是林彪曾经的代号。

55年授衔最先搞定的是元帅,1954年9月28日,也就是授衔前,新的中共中央军委产生,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2人组成,元帅大将军衔是由中央军委决定的,这几位自然当仁不让,除了小平同志兵转民,来个中共中央秘书长,其它的一人一个元帅哥俩好谁也不用争了,录取率100%。虽然排名时费了点劲,总还不至于抓破脸皮,可等到授大将时就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多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当大将你得有点资历,至少在红军时期是个主力师的师长,可算来算去够的上的远远超过10个人,这下就只好论资排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论资排辈也得按山头划,几大野战军都要有代表人物,还不能是主席不得意的,林彪的这封信也就应运而生了。林彪的这封信是写给主席的,大意是建议在授大将军衔时考虑井岗山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其实质就是增加些井岗山上下来的在大将中的人口。当然没好意思直说是要给刘亚楼授大将。而从授衔的结果看,和井岗山拉的上边的大将有六七人之多,可惜刘亚楼最终还是未能入选。

刘亚楼治军极严,且铁面无私,下级畏之,同级畏之,上级亦畏之。东野部队某领导,为老资格红军干部。某日,乘火车迁往后方佳木斯,随车装有立柜、梳妆台、沙发等公物。其时,东北局规定,凡迁往后方人员只准携带随身衣物及生活用品。车站人员上车检查,该领导大发雷霆,挥拳打人。忽闻刘亚楼到,该领导急蹲车厢一角,向隅埋首。刘亚楼示目挥手,数士兵一拥而上,将所有公物搬走,该领导面红耳赤,连大气也不敢出也。

又一日,刘亚楼乘专列由哈尔滨至佳木斯。xx主席和xx长嘱管理处某科长随车带一箱香烟。刘亚楼上车见之,面有愠色,问:“这么多香烟,给谁吸?”某科长答:“xx主席和xx长要的。”刘亚楼不悦,问:“这么一大箱香烟,不经过政府登记上税,运到佳木斯去,不犯法吗?”科长嘻嘻曰:“首长交代跟你的专列,不用检查。”刘亚楼勃然变色曰:“专列带私烟就不犯法吗?快把香烟给我拿下去。”某科长曰:“这是xx主席和xx长的,何况现在专列已经开出车站了。”刘亚楼即令专列停车,搬香烟走。刘亚楼告某科长曰:“xx主席和xx长找你,就说香烟是我刘亚楼命令拿下去的。”

天津战役发起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考虑用三天解决战斗,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限定48小时。刘亚楼向林彪立军令状:“只需30小时,便可轻取天津。”林彪、罗荣桓曰:“军中无戏言。”刘亚楼曰:“请按3天上报,但我保证30个小时打下天津。”林、罗呵呵大笑。军史载:1949年1月14日10时,天津战役发起,15日15时,天津战役结束。东野大军以29小时攻克天津。

有熟悉军史的朋友参见上将排名,可以发现刘亚楼在上将中的排名也不十分靠前,萧克、王震都在刘亚楼的前面,由此可能推出刘亚楼当大将本来就无望,但实际上把大将中的一些位如罗瑞卿、许光达、黄克诚,论资历、战功,下放到上将中也排不到前几名去,因此谁当大将,谁不当大将还是很有些复杂性的。

我之所以说刘亚楼当大将还是有希望的,是基于授衔后中央军委的变化。1956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增补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粟裕(总参谋长)、陈赓(副总参谋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7位大将和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刘亚楼(空军司令员)、洪学智(总后勤部部长)3位上将为中央军委委员。由此可见,前一任的军委委员全是元帅,这次增补十位基本是按大将衔的,三位没能入选的大将,多是因平衡派系和照顾老弱病残给照顾进去的。

单以刘亚楼为例,解放时四野参谋长,和解放后空军司令员的职务,授大将还是有希望的,虽然比较起来刘的资历可能差些,但比起许光达的突击提拔还是好些的。

大将中论战功头一号粟裕肯定是当然人选,论党龄要算陈赓最长而他本人又是北伐名将,黄克诚是当时的军委秘书长井岗红旗下的蛋,张云逸当过新四军的参谋长而当时粟裕不过是个支队长,王树声当过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许光达是洪湖苏区的代表,又是装甲兵司令,徐海东算是鄂豫皖苏区的代表,萧劲光是海军司令员也是井岗山上下来的,谭政是党在军队的政工方面的旗帜,主席坚持在大将里要保的,最后罗瑞卿这个大内保镖是主席钦点的公安部长,虽然听说当时评议时阻力不小,可在主席力保下还是通过了。这样看来十位大将是一个都不能少。

从结果上看,许光达、萧劲光这俩兵种司令可都是大将。如果主席不坚持在大将中设政工干部的话,或者不提名罗瑞卿入选的话,以刘亚楼当时的职务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究竟是谁最有可能挤掉了刘亚楼这个空军司令的大将呢,刨除山头因素,还是让我们在井岗山头内的两个大将来比较下。

虽然刘亚楼是1929年才入的党,但和罗瑞卿的1928年也相差不远。解放战争时罗瑞卿的晋察冀政委和刘亚楼的四野参谋长比也没啥优势,解放后一个公安部长,一个空军司令,可以说平起平坐,但单以军队内部来论,可能还是空军这个兵种司令更有说服力。

其实刘亚楼在红军时期也是师级干部,可惜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有些空白,但毕竟在东野时刘亚楼的参谋长要高于谭政的政治部主任,“林罗刘谭”在解放战争中刘亚楼压了谭政几年,战争时期重武轻文,和平时期重文轻武,政治挂帅,刘亚楼最后授衔时还是被谭政压过了一颗星。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