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野炮兵从何而来

四野子弟 2020-09-13

部队,是军人成长的大熔炉;军营,是军人青春的集散地。

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向青春致敬!

应热心子弟建议,特从网络精选相关资料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象中有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炮是火力覆盖指数最高的常规武器,在很多情况下,炮兵摧枯拉朽的力量起到了左右战局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炮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虽然必要甚至关键,但难以成为战场的主角和宣传的重点,所以往往在各种叙事中被简化以至忽略。本文回顾四野炮兵的成长史,欢迎炮兵子弟留言补充。


东北我军炮兵的壮大过程,主要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9月-1946年6月。这期间,主要收集了700多门火炮,大多数是我军自己搜索到的。但许多火炮都缺乏各种零件,实际上是不能拿来作战的。而且,我军大都是些土包子,不大懂得使用这些玩艺,只会用在延安训练过的山炮,对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就抓瞎了。这期间,东北我军的炮兵作用甚微。有人说,此时我军有关东军的炮兵大队。这估计是国民党军方面的猜测,目前尚未看到这方面的蛛丝马迹。 

第二阶段:1946年7月-12月。这期间,我军成立了炮兵司令部,并训练出辖下的2个炮团。四平保卫战之后,我军吃了国民党军火炮的大亏,才开始对炮兵建设极端重视,颁布了炮字第一号命令。朱瑞向林彪拍胸表决心,要尽快建设好几个炮兵团,林彪要陈云拔出大笔金钱,支持朱瑞建设几个炮兵团。 

朱瑞有了大笔的金钱支持,一面建立起炮兵修理厂,修复了几百门火炮;一面狠抓几个炮团的建设。为了尽快让炮兵形成战斗力,老炮兵张志毅(注:后称“炮兵鼻祖”,常委之父)推出“速成法”,即让我军炮兵首先学火炮射击,理论的东西留待日后再学。靠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朱瑞在1946年底建设成2个炮团,即炮兵司令部的炮1、炮2团。其中,炮2团是张志毅当团长。刘亚楼亲自前来验收,认为这些炮团可以作战。 

在1947年初的三下江南战斗中,我军就是依靠这两个炮团的火力,在焦家岭、城子街干掉新1军两个团。但这两个炮团只学会了打炮,炮兵战术是根本谈不上的,结果造成我军在德惠的失利。 

德惠之战,我军将大炮分成四个群,四面各部署大炮。当时,我军由于情报不确和轻敌的原因,采取了将参战炮兵平均配属各师的方法:第17师配属野炮、榴弹炮23门,第16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第18师配属山炮、野炮21门,独2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这样平均分配大炮,平均分配火力,导致重火力形不成重点;甚至在总攻开始之前,各炮群就基本扔光了炮弹。相反,守德惠的新1军炮兵运用得宜,给进攻的我军以很大杀伤(据我军方面的资料,这次攻坚共伤亡千余人)。 

第三阶段:1947年初到当年底。这期间,我军炮兵开始改进战术。在德惠之战失利后,我军开始总结炮兵战术,召开了第一次炮兵会议。东野上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林彪和朱瑞都指出了炮兵的失误,要求今后须集中兵力火力作战。 

1947年6月的四平攻坚战中,我军接受了德惠攻坚失利的教训,“在主要进攻方向实现了真正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实现了突破。在此后的历次攻坚作战中,炮兵均以70-80%的火力集中于主攻方向,形成火力‘重点’,不但有效掩护步兵突破和发展,而且形成了‘我炮一响敌炮哑然’的炮战形势。”(童志强、曲爱国《德惠战斗和东北民主联军炮兵作战原则的形成》,载于2009年第5期《军事历史》)但是,四平攻坚距德惠攻坚只有两三月,我军在炮兵运用上仍有不少的缺点,表现大大不如当面的71军炮兵,而德惠一样过早地打光了所有的炮弹。 

炮兵司令部的炮3、炮4团,直到夏季攻势时仍未完成建设。但是,这时期苏联与美国进入冷战,对东北我军转而采取支持态度。我军通过用粮食换武器的办法,从苏联换来了约200多门山野炮。这些山野炮大都是比较完整的,比我军头半年搜索的要好得多。此外,我军还在中苏边境搜索到重型大炮,即日本96式150榴和92式105加,这批火炮主要用装备炮3团。到1947年底,炮3团、炮4团全部完成建设。 

第四阶段:1948年1月-11月。这期间,我军炮司的4个炮团全部建好,炮兵战术也得到很大改进,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东北的国民党军打得丢盔弃甲。到辽沈战役前夕,东北我军成立了炮兵纵队,将炮司的4个炮团全部收进去,并用缴获的美榴成立了第5团(该团因刚刚成立,未能参加参加辽沈战役)。 

在辽沈战役后,我军用缴获的36门日150榴,将炮4团的野榴炮全部换下来;并用缴获的36门美155榴装备一个团。这样,四野炮纵有3个15公分重榴炮团,炮兵实力为我军各大野战军之首。 

在东北的国共内战中,东北我军炮兵起的作用极大。当然,与当面的国民党军炮兵比较起来,我军火炮数量不占多大优势。比如辽沈之战前,东北我军有榴弹炮92门;而在辽沈战役中,我军缴获105毫米以上榴弹炮106门。但我军后方有民兵来维持,能够集中主力机动作战,将几个炮团集中于攻击方向,从而造成火力的绝对优势。而国民党军必须分兵把守城镇,以免交通线被我军截断,结果炮兵处于分散的状态,被我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今天很多军迷崇拜四野的威力,而四野的威力有炮兵很大功劳。第四野战军能在内战中所向披靡,除统帅能力、将士勇敢和人民支援外,就是凭借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炮队。这支炮队拥有的数百门大炮,多是炮兵战士千辛万苦搜到的。所以,我经常这样评论说:不能光看统帅的作用,更要看战士的作用。

编者认为,火力的差距,决定战场的效率和效果。如果没有给力的炮兵,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攻坚战必定会困难很多。如果无法快速结束战斗,那么双方的对峙和拉锯会导致战局的很多变化,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不会如此顺畅。

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军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军火力吊打,虽然我军将士拼命,士气如虹,但战果并没有和巨大的牺牲相匹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军火力比我们强太多,以至于我军在整个战争期间,虽然人数占优,却始终无法歼灭美军一个完整的建制师。

用肉体去填补火力的差距,很悲壮很无奈,而且大多数时候无效。从这个意义上回顾四野炮兵的历史作用,相信会更加透彻。

向炮兵致敬!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欢迎推荐资料,分享自己或者父辈的军旅记忆。向青春致敬!

投稿:siyezidi@126.com


声明:音像来源于网络,与文字无对应关系。资料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长按图形  赞赏四野子弟


【留言精彩】

 

欢迎留言,想说就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