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专程前往的福建美食之都!

广东隔壁的 美食台 2020-08-25
来自专辑
美食城市地图:我来带你吃
关帝庙前,虔诚的善男信女口中呢喃,向天公倾诉着满腹心事。古厝尽头,热气蒸腾的面线糊喷涌入喉,以另外一种方式涤荡心灵。用一尾粽叶,或一封薄饼包卷起山海滋味,拿海虫做果冻,叫石头开出花……


这里是“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原乡,闽南古都泉州。《我来带你吃》第六站,我们将调转船头,在味蕾的航线上,向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扬帆起航。


鱼米之乡、丰饶之地,这些最容易触发人与食物亲密关系的先天条件,从来都不是泉州的优势。八山一水一分田,倒逼着坐山靠海的泉州人就地取材、向海而生,山海融合、兼收并蓄、大味至简的饮食风貌由此奠定


“爱拼才会赢”仿佛说的是在外的泉州人,古城内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更松弛的状态,闲适、安逸、自我满足。对传统味道的保留和坚守,仿佛一把可随时随地回溯过去的钥匙,让这种小时候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沉淀下来,成为我们对泉州味道的定义:古早味



对于一意孤行的吃客,泉州的时间总是比别的地方慢一些。小吃和正餐的界限模糊,恰到好处的分量对一人食极为友好,更何况这里食物的口味和口感,已经把年龄和牙口的门槛都降到了最低。 


听上一曲南音,再丢掉一些急促,揣着这份正港泉州人备下的超全吃喝清单,让我们进入0.5倍速的泉州时间。此行猎食的范围并不止于古城,还包括不能错过、距离市区40分钟车程的石狮、晋江安海。

01
  主食配菜二合一  


泉州主食搭台唱戏,无论粥粉还是米面都有一个特色:主食配菜共治一炉,或是成品相拥一气,有时候主角甚至会被配菜抢了风头。


 ▲晒制而成、细如发丝的面线,闽南话叫面干


面线糊是当仁不让的扛把子。汤底有猪骨汤、鱼骨汤两派,根据店家喜好还会加入虾、蟹、鱼肉等汤料。泉州特有的做法是将面线捻碎与汤底同煮,再以地瓜粉浆勾芡,糊而不烂,清而不浊。

自选料头大致可以分为卤味、海鲜、炸物小炒和内脏四大类。这也是泉州小吃很常见的形态,让渡配菜的选择权,叫你挑花眼。


 ▲原桥尾面线糊的配料多达二三十种


水门国仔是经常被翻牌的老店之一,他们家是骨汤派,坚持用梭子蟹来吊鲜,汤底清甜,鲜味浓郁。醋肉、卤大肠,再来一根油条蘸汤汁,是很多在地人雷打不动的固定搭配。


 ▲面线糊里藏着内脏爱好者的天堂

 ▲猪血汤也是国仔面线糊的招牌之一


县后街的文啊面线糊和罗记面线糊同属鱼骨派,罗记光凭嗅觉就能猜出一二,文啊却隐藏极深,清淡鲜美、毫无腥气,料头也是地道家常味。


 ▲各家汤底、浓稠程度、调味风格不尽相同
 

几乎所有面线糊店都会供应猪血汤,文啊的猪血汤看似骨汤清淡,喝起来却辛辣开胃,白胡椒粉和姜的辛辣、当归的清甜随汤汁浸润猪血,孔洞之间,偶有爆汁。


 ▲猪血汤


早市的调味较为清淡,通常是一把葱花、少许白胡椒粉,几滴当归、黄芪浸泡的高度酒。到了夜宵时段,饮酒夜归、饥肠辘辘的麻龟(酒鬼)众多,应运而生的流动摊头更偏好重口味。


中山路与打锡巷交界的客常来面线糊汤底味咸,百源路巨头婷婷面线糊下起蒜末来不容商量,吴淑珍面线糊的卤料八角味则略有些过头,若没有提前把自己灌醉,怕是会铩羽而归。


 ▲面线糊夜宵摊


经常出现在宴席上的卤面也很混搭。一走进花巷的泉府卤面馆,映入眼帘的菜单晃眼又紧凑,肉类、海鲜、内脏、羹丸排列组合,足足有72般变化。


 ▲卤面配料挑花眼,但建议不要超过3个哦

 

做卤面之面必须是碱水面,而调味的点睛之笔是花生酱,泉府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沙茶酱等十几味秘料。卤并不是卤汁,而是指面的状态,相比于莆田、漳州做法,泉州出品有些"拖泥带水",看得到汤却喝不到。

 

 ▲泉府卤面的面汤浓郁,着色深


卤面精髓是一碗一锅出,已近70岁的店主庄叔,年轻时保持着6个灶头同时开火的记录。40年老手艺加持,店内其他出品也在水准之上,特别是海蛎煎,堪称惊艳。



 ▲卤面必须一碗单锅出 


说完面,再来说饭。大米焖出来的咸饭、包卷糯米的烧肉粽都是交织山海味道的代表。


在闽南,无物不能焖咸饭。葱头油、干香菇、五花肉、虾米海蛎干等丰俭由人的海鲜干货,架构起咸饭的基础风味。在此之上可以变换主食材:胡萝卜、白萝卜、芋头、挂菜(芥菜)、高丽菜(包菜)、紫菜等等。


 ▲晋江深沪以陶罐焖制的壶仔饭也是咸饭的一种


咸饭在泉州的地位,几乎和白米饭平起平坐,盒饭摊、牛肉馆、海鲜酒楼均有供应。这么多的选择中,我们最喜欢石狮绿岛海鲜酒楼萝卜饭


沙土地铸就了本地白萝卜含水量高、纤维少的特点,甘甜多汁,幼润细腻,同基础配料、生米翻炒入味再焖制,油光饱满,鲜香四溢,让家常咸饭也拥有了精致的“高光时刻”。


 ▲白萝卜饭的”高光时刻“


好吃的烧肉粽我们也在石狮觅得,市区三大巨头蓝氏钟楼、东街钟楼、侯阿婆随着游客的涌入,在本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想要寻得烧肉粽的古早味或许得出城转转。


 ▲市区肉粽调料主打甜辣酱、花生酱


“烧”在这里是个形容词,意为“滚烫热乎”。包山、包海、卤肉、炒米、骨汤煨煮,才是一只闽南烧肉粽的修养。石狮城隍老街的马脚桥肉粽配料朴素,调味的五香卤汁是特色,配上蒜泥和甜辣风味的高仔辣椒酱,更凸显本味。


             ▲卤汁调味更显肉粽本味


夜幕降临,专营夜市的约记大仑街肉粽,成捆的粽子在大骨汤中慢炕。闽南话煮肉粽又叫“炕肉粽”,骨汤的鲜香醇厚沁入糯米,与粽叶的清香交汇,这也是大仑街肉粽虽然着色不深,但却有滋有味原因之一。


     ▲炕出来的肉粽


压轴的润饼菜是主配料二合一的集大成者。它的同门兄弟还包括台湾的润饼、潮汕的薄饼和台州的食饼筒。泉州素来有清明节吃润饼菜的食俗,馅料一般自己在家做,饼皮则跑到西街的亚佛春饼等老铺子购回。


 ▲抹出来的润饼皮


想要体验住家之味,可以去石狮老街的王记润饼菜。内馅被简化为大锅出的炒杂素(胡萝卜、高丽菜、荷兰豆、煎豆干)和煎海蛎,炸粉丝、浒苔和花生糖的加入带来了甜咸的复杂层次。还可以包进传统糕点麻粩,花生的香气、棉絮状的胚心、柔中带韧劲的饼皮交融,绝对是打开味蕾的全新体验。


 ▲加入了麻粩的润饼菜


02
地瓜的报恩

红薯,在闽南又被称为番薯、地瓜,从“番”字便可知道,这种高产、适应能力卓著的粮食作物来自番邦。明万历年间《朱薯疏》中有记载:“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福建商人率先在闽地引入的地瓜, 救命口粮的地位可见一斑。

 ▲地瓜是闽南人曾经的救命粮


讲义气的闽南人自然也对地瓜投桃报李,用情至深的方式就是继续变着法子吃地瓜,以致于我们都习惯用“地瓜腔”来形容闽南人的口音。

胃口刚醒来的第一顿,最好来一碗浓稠香甜的地瓜粥,用新鲜地瓜也好,用晒制的地瓜干、地瓜签也罢,配上菜脯或是炣咸,山珍海味都不换。

 ▲地瓜干熬粥


上可烧香敬神明,下可解馋打牙祭的炸枣,可以视为地瓜和麻团的结合,只不过炸枣不裹芝麻,而是在糯米粉的基础上混合了蒸熟捣碎的地瓜泥,样子也搓得椭圆长条似大枣一般,有空腹和包馅之分。


 ▲泉州街头常见的炸枣


石狮老街金辉煎粿的出品,是口感最像麻团的一款。内里中空,外皮薄脆,味道是泉州人迷之爱好的半甜咸,不油不腻,实在好吃。


 ▲煎粿即为炸枣


 ▲内里中空,外皮酥脆


地瓜粉则站在了闽南食物链的制高点,运用之广仿佛某位神明拂尘蘸粉,洒之四方。炸物的挂糊、底汤的浓稠、肉食羹丸的极致嫩滑,无一不需要地瓜粉的加持

 ▲手工水洗的粗颗粒地瓜淀粉


地瓜粉团脱胎自饥荒年代大杂烩式的吃法,地瓜粉拌上巴浪鱼干等四五样食材,以沸水调匀,再分团下锅旺火煮熟,最后撒一把米粉和青菜,粗鄙朴实却不失鲜香。

 

市区店家多冠以惠安和惠女的名号,常吃的前坂店家关张,朋友推荐南俊巷的惠安地瓜粉团,巴浪鱼干的腥香、三层肉的丰腴、花菜的爽脆在地瓜粉的裹挟下和解、碰撞,粉团回弹,花生提味,柔韧的湖头米粉也加分不少。

 

 ▲不中看却中吃的地瓜粉团


地瓜作威作福,同为根茎类的芋头、白萝卜和姜坐不住了,它们也落土生根,在泉州小吃保有一席之地。

本地芋头和福鼎芋、荔浦芋一样,同属粉糯的槟榔芋,刨丝加地瓜粉捏成团就是芋圆石狮阿凸芋圆小小一颗,蒸熟了拌甜辣酱和花生糖吃,弹牙之余,还能吃出芋丝的肌理。只是猛料之下,损失了芋头的香气,所以我们更推荐他们家的炸芋圆,皮酥芋香,十分过瘾。


 ▲蒸芋圆


▲炸芋圆


泉州芋泥也有自己的风格,市区元宵名店海丝金凤的芋泥就很有层次,味道设置了甜咸口,不会太过甜腻,口感也兼具细腻与颗粒。


 ▲芋泥极富层次变化


石狮绿岛酒楼的八宝芋泥更有意思了,和福州全甜的做法不同,芋泥边缘围了一圈勾了芡的糖水,如水围城。中心是咸口的干贝荸荠肉馅,由外向内舀一勺芋泥,就好比引水淹城,甜咸交融,直赴高潮。


 ▲半咸甜的八宝芋泥造型独特


白萝卜,泉州人喊它“菜头”。菜头切片,加盐和甘草腌制2~3天,有自然发酵的酸香,所以得名“菜头酸”,佐餐、当零食可解腻生津,它腌制出来的汁水还能当饮料,有下火的功效。


 ▲菜头酸可散卖,自己拿牙签串着吃


东来菜头酸是本地制酸的名店,店家还脑洞大开地创新了一款产品:菜头酸夹花生,菜头酸一剖为二,中间夹花生糖和甜辣酱,味道微妙,堪称闽氏硬核酸明治


 ▲什么也阻止不了泉州人对半咸甜的热爱

生姜不比芋头、菜头独当一面,更像是个黄金配角,缺了它,泉州重磅小吃姜母鸭将不复存在。市区的店家中,后生家(年轻人)偏爱涂门街的斯丹姜母鸭,入味干香、极为下饭,但姜味确实是淡了一些。


 ▲姜母鸭干烧煮汤、是否切块、上色程度各家不尽相同


二十年老店忠记盐烧鸭主打盐烧,炭火控温,先以铁锅盐焗入味,再上灶子慢炖酥香,可能当天食运不佳、火候未到,我们吃到的盐烧鸭在酥烂和入味上都有些偏差。还好有老饕指路去阿山姜母鸭,姜味浓郁,番鸭酥烂,颇为惊喜。


 ▲忠记盐烧鸭以整鸭成盘

 ▲阿山姜母鸭成盘前收汁、切块

张林姜母鸭也是一块金字招牌,位于晋江磁灶张林镇的远华饭店春生饭店是远近闻名的吃鸭名店。除了标配3味料:3斤左右的正番鸭、3年老姜母和芝麻油,据说张林做法会加入麦芽糖提色增香,所以吃口更甜,上色也深。


 ▲在春生饭店2个人可以选择只点半只鸭


因为时间紧,我们只吃了春生饭店。店内除了姜母鸭,还供应鸭肠、鸭腱等卤料和炒菜,肠壁厚实的卤大肠头、软糯入味的糯米鸭血当属此行亮眼发现,卤汤带有姜母的辛辣,非常上头。

 ▲春生饭店的卤料不容错过


03
牛肉原动力


牛肉之于泉州人,好比汽油之于汽车,街头巷陌密度极高的牛肉馆子,就是人们补充原力的加油站。


 ▲菜场牛肉摊


泉州地少山多,耕牛地位极高,所以食牛文化并非生长于本土,而是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宋元时代来泉贸易的阿拉伯人掀起了吃牛的风潮,而下南洋打拼的华侨归乡带来了咖喱等香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偏好清淡的泉州人,在烹调牛肉时尤为注重香料的调配。


 ▲闽式牛排有一股浓浓的咖喱味


进了馆子,只要胃口够大,吃遍牛肉全身轻而易举。一碗咸饭、一份牛肉汤牛肉羹,再来一支牛排,这是一人食的标配三件套。闽式牛排虽和想象的样子大相径庭,但据说正是从南洋的西式做法中汲取灵感,黄牛肋排加咖喱、大料、辣椒等焖炖酥软,乡土外表下也有洋气味道。


 ▲一人食 牛肉三件套


 ▲三五朋友可以加点干拌牛肉、牛杂


这次市区的觅食有些受挫,从小吃到大的东兴牛肉馆,芝麻酱、花生酱、甜辣酱加持的拌面依旧闪光,牛肉各个部位的口感也尚可,但汤底大不如前。在百年老字号“好成财”点三件套,分量缩水,牛排甚至还有些发苦。


 ▲关帝庙对面的"百年老字号”好成财


反倒有几家新贵馆子可以尝尝鲜。上帝村的和尚牛肉店开店9年,店名取自老板外号。店内只供应一道菜,牛三宝火锅三宝即牛腱肉、金钱肚和牛筋。加入当归等香药的牛骨汤熬足1天,牛三宝预先煮熟,切块后加汤上桌热透。


牛腱肉嚼劲十足,牛筋软烂、胶质丰富,牛肚炖煮到位却不失弹牙。随汤无限供应的咸饭和咸菜也不可貌相,咸饭只加了盐和葱头油便滋味十足,自家腌的芥菜咸菜也咸甜下饭。

状元街的网红牛肉面以夜宵路边摊起家,走红时正逢“网红”一词流行,有了铺位之后,“网红”一词也在店招上扎了根。面有碱面、泡面两种选择,招牌料头是沙茶味浓郁的牛肉,料多味重,是年轻人的“菜”。


▲全家福牛肉面包括牛肚、牛肉羹、牛舌、牛肉丸和牛肉

如果对牛肉还有执念,不妨往晋江、石狮的深处再探寻一番。晋江的王贼、石狮的林东升牛头狮、安海的大华福记都各有拥趸,乡镇里的宝藏小店也有不少。


比如我们在晋江深沪就有惊喜,宝泉庵附近的老街壶仔饭,不仅饭好吃,牛肉拳头母也非常精彩,汤头熬得扎实入味,牛肉、肉筋摔打的拳头母也弹牙好吃。


▲牛肉拳头母类似于潮汕牛筋丸,因形似拳头👊而得名


04
小海鲜盛宴


到了泉州,吃海也是必修课。虽说好面子的泉州人招待宴请少不了鲍参翅肚、虾蟹蟳蠘,但小海鲜里的盛宴同样热闹。


蚵仔,又称海蛎,闽南语发音近似“鹅啊”,可以煎、炒、炣、煮、晒干……出现在泉州餐桌上的频率之高,无海鲜出其右。泉州近郊的蟳埔村,养殖海蛎的历史已近百年,市区各大菜场周边,经常能看到头戴簪花,衣着俏丽,手里开着蚵仔的蟳埔女。


▲蟳埔女是泉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经典的小吃当属蚵仔煎公私合营的群众牛肉小点代表着老一代的古早味:地瓜粉多蚵仔少,煎得湿润,一青(青蒜叶)二白(菜头酸)三红(甜辣酱)四黄(鸭蛋),样样少不了。


▲一青二白三红四黄是蚵仔煎的颜值正义


泉府卤面馆的蚵仔煎价格虽不菲,但绝对货真价实。老板庄叔的做法不加蛋,吃起来既有蚵仔的鲜甜、地瓜粉的爽弹,也增加了颗粒状的酥脆口感。


▲泉府蚵仔煎料多量足


石狮的福记海蛎煎同属“青白红黄”派,只是现点现做,胜在镬气。老街的福记不止一家,但同属一个家族。很多人推荐旧菜场内的福记阿明,但就镬气程度,我们更喜欢大仑街的福记。老板于铁板之上利索翻炒,直接把做蘸料的甜辣酱当调味料,鲜香诱人。


▲猛火快炒现场


▲福记海蛎煎的甜辣酱可以自己加


另一道极具代表的小吃,土笋冻,同样取材自大海。海星虫,又叫泥丁、海土笋,学名可口革囊星虫,形似沙虫、蚯蚓。第一次吃到的人有可能谈“虫”色变,但对于泉州人,特别是晋江安海人来说,它就是“可口”的存在。


海星虫常年在滩涂打洞,处理的要点在于去除泥沙。在土缸里养上一天,然后用圆柱形的石锤滚动碾压出内脏及杂物,洗净后加水煮沸。海星虫富含胶质,胶原蛋白在升温中融于水,盛碗冷却便可如果冻一般,爽滑剔透。


▲土笋冻是安海人的下午茶果冻


想吃正宗的土笋冻,必须到晋江安海走一遭,但凡吃过了纯天然无添加的正确味道,加了凝固剂的硬质冒牌货将无处容身。


长火土笋冻是城中热店,位置隐蔽,时间飘忽。我们第一次3点到店遭遇售罄,第二次11点赶到,土笋还没完全冻到位。即便这样,一圈吃下来,长火依旧是我们最喜欢的,处理干净、口感纯粹、土笋量足肥美,滑溜脆爽。


▲长火很适合入门级吃客


唯一遗憾的是酱汁,蒜茸、醋、酱油都是现成材料,要自己调配。这大概也是店家对自己处理的自信,无需芥辣酱、花生酱等便足够好味。


话虽如此,五里桥土笋冻自调的蒜酱还是加分项。除了日常供应的碗状土笋冻,店内还卖球形土笋冻。个头小的海星虫不脱皮直接煮,因为胶质厚,所以冻得更硬,味道也要重些。

▲球形土笋冻内藏乾坤


泉州海鲜烹调尊重自然本味,主要就是清蒸、酱油水炣、豆豉蒸、煎炒等,我们在市区挑了几家社区型的海鲜小餐馆,既接地气,也有真功夫。


到了东鲁路的春虹食尚坊,不妨点一盘闽南冷菜白灼小章鱼开开胃。章鱼选体型小的短蛸,白灼之前还需手磨搅拌20分钟以上,充分去除粘液的同时,也让肉质变得紧实有弹性。有的店家会加盐、草木灰或花生壳来增加摩擦力,而春虹的做法是加入茶油油粕,摩擦之余也能提味增香。


▲手磨小章鱼冰爽脆嫩,口感极佳


▲店内招牌水煮三鲜食材新鲜,但更重调味


前坂新秀餐馆开店近30年,老板烧饭的架势,自带一种老师傅的气场。和很多同类小馆一样,新秀不设菜单,均是看菜点菜,点了单刚坐下,菜就端上来了。


▲新秀老板(左一)烧菜极为气势


鲨鱼皮在闽南通常是红烧做煲,或与蹄筋同炖,新秀的做法是用咖喱来炒,鲨鱼皮肥糯、胶质丰富,和咖喱搭档吃起来罪恶,但却不油腻,实属难得。


蠘仔(梭子蟹)和花菜,沙螺和苦瓜的搭配,一炒一汤,走的都是清甜的路数。泉州人的甜,多半还夹杂着鲜的意思,还原海鲜本味之鲜甜,天然即是好味。

▲炒鲨鱼皮/梭子蟹炒花菜/沙螺苦瓜汤(右滑查看)


招牌菜番茄炒蛋,更确切来说应该叫茄汁炒蛋,番茄化为无形,鸡蛋炒得柔韧,当浇头是绝对的饭扫光。比较遗憾的是没吃到炣跳跳鱼,听闻细嫩鲜香,就当存一个念想。


▲拿番茄炒蛋做招牌的店家绝对不简单


丰泽凤山街道藏在桥头小巷的桥仔头餐馆是本次新发现,一进店很容易被台子上满满三大盆的梭子蟹、龙虾、虾姑排、富贵虾所吸引,店家的处理方式类似于潮菜的打冷,生猛海货煮熟后急冻,随蘸酱上桌。

▲冻梭子蟹


店内大部分食材来自蟳埔渔港,每天不同,全凭运气。炣鱼是海鲜馆子的试金石,炣即以酱油兑水烹煮。其他做法有泼油(淋油)的、有加豆豉的,而桥仔头的炣鲳鱼无技巧可言,却是把最关键的一步交到了烹饪之外,选料的原点。


▲炣鲳鱼

鱿鱼、章鱼、墨鱼这一类的软体动物,除了清蒸、爆炒之外,还可以干煎。干煎小墨鱼煸得干香,边缘有些焦脆,适合下酒。爆炒鳗鱼选用小鳗鱼,油脂没那么重,爽脆弹牙,葱香四溢。


▲干煎小墨鱼/爆炒鳗鱼/炒芋圆(右滑查看)


夜宵也是海鲜馆子的必争之地,石狮新华路上的王吉螺仔摊是大名鼎鼎夜宵排挡,暗夜勾动了多少馋虫从各地奔袭而来,既是为了味道,也难免受氛围感召。

▲食材一字摆开,是最生动的菜单


泉州人对花生酱爱得深沉,以至于城中最热的烧烤店、麻辣拌、铁板烧都拿花生酱来做文章,花生酱炒钉螺正是王吉镇店的明星菜。钉螺提供口感,味道都在调味料里,店家特调的花生酱浓郁鲜香带微辣,引得所有入店顾客嘬腮吸螺。


▲闽南话里把花生发音是土豆,花生酱就叫土豆酱


王吉的炣杂鱼也很特色,当天拼配是带鱼、红娘和肉鲳。酱油水里不仅有豆豉、酱瓜,还吃出了古龙罐头的肉粒,这一味料可是很多家庭主妇炣肉炣鱼偷懒又好吃的小撇步(诀窍)!


▲炣杂鱼没有固定用鱼,当天有什么用什么

▲炸得皮酥肉香的炸鸡翅也是王吉必点菜

有小馆子,也有上得了台面的大酒楼。城里的酒楼是红白喜事的宴席载体,也是本地人重要时点的见证。在石狮,绿岛海鲜酒楼是绝对的标杆


  ▲绿岛广告语


老底子闽南菜桂花蟹是年节餐桌上的大菜,因为颇为费工,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蒸熟的梭子蟹剔出蟹肉蟹黄,与鸭蛋、荸荠、韭黄等同炒,寻常炒蛋瞬间鲜美浓烈起来。


  ▲桂花蟹


河鳗也是经典的宴席主菜食材,绿岛的葱烧河鳗属于酸甜口,比江浙蒜子河鳗的浓油赤酱,要清淡些。炸过的滑糯鱼皮,包裹肥厚的鱼肉,口感爆炸。烧汁中有醋味贯穿,肥而不腻。


  ▲葱烧河鳗


松茸包也是绿岛名物,馅心并非用了松茸,而是肉松、葱茸、咸蛋黄的搭配。上桌趁热吃,皮子松软,馅子流心,难怪很多人一“吃”倾心。但是点心里,我们还是最喜欢紫菜鳗鱼卷,外层是紫菜,夹层是芋头,中心是鳗鱼,外脆中松内软,3种食材、3种口感、3种香气,层层递进,冲上云霄!


  ▲紫菜鳗鱼卷

05
咸甜羹汤相斗阵


和邻居广东人一样,闽南人的三餐离不开汤汤水水。在家煲些老鸭汤、猪肚汤、滋补草药汤,在外就算吃盒饭,也要大骨汤落胃才舒服。


  ▲典型的泉州盒饭摊:炒米粉+卤料+可选料头的猪大骨汤


做海蛎煎、芋圆、拌面的摊头,通常会供应大骨汤作陪。料头可以从二师兄的腮边肉吃到尾巴,不同部位的肠子更是细分得惊人。常见的大肠小肠之外,还有连接部位的粉肠以及颇为重口的生肠


  ▲石狮福记阿明海蛎煎的骨汤摊

小肠更是被玩坏了,灌蛋、灌葱、灌米、灌血、灌莲子是单一品种,米血双灌是拼配,肠灌肠则是俄罗斯套娃,环环相套,形似内脏版的甜甜圈。


  ▲右滑查看被玩坏的灌肠

汤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羹。荤食类的牛肉、猪肉、大肠,海鲜类的马鲛鱼、鲨鱼、鳗鱼、目鱼等,或切片裹粉,或绞碎了拌粉,还有做成水丸的,均被地瓜粉赋予了嫩滑软Q的特质。


  ▲闽南话里的水丸是肉丸和鱼丸的统称

  ▲晋江深沪是水丸、鱼羹的著名产地


汤底略有些不同,市区是清汤派,重汤头、不勾芡。石狮、晋江则是厚糊派,清水调以姜丝、醋,勾个芡就可以用了,爽滑又粘稠。


  ▲市区老厨房的三鲜羹是清汤派


  ▲石狮博记老字号猪肉羹、马加羹双拼是厚糊派


喝完咸汤也不能漏了甜汤,闽南传统甜汤花生汤由去皮花生仁慢熬而成,滋味各家却天差地别。市区老爱甜品店、福人颐煎包以及承天巷铁门的出品,和石狮旧菜场的王川花生汤比起来相形见绌,黯淡了不少。


  ▲王川藏在石狮旧菜市后巷的美食聚集中心


王川有纯花生汤、加蛋、加芋头3种选项,不同于大多数店家小锅加热花生汤,再往里边加蛋的做法,王吉的方式比较特别:老板娘取碗打鸡蛋,大力搅散制造空气感,然后用茶缸快速浇下滚烫的花生汤,蛋花便轻盈蓬松地浮了起来。


  ▲花生汤浓郁、蛋液蓬松、芋头粉糯


老板娘通常还会问一句:配虾米啊(配什么)?油条、碗糕、咸甜猪油锤、马蹄酥、芋头饼……哪一样都不输专营的糕粿店。


  ▲王川的芋头饼可要比市区排队的网红”庄阿姨“好吃多了


上元圆(元宵圆)汤圆虽是节日食俗,但在泉州也能找到专营店。很多人都知道,滚出来的元宵,包出来的汤圆,但泉州元宵内馅用钢制工具暴锤而出,就鲜为人知了。花生、芝麻、冬瓜糖、白糖、干葱头、猪油拌匀,装入模具中,以钉锤敲打紧实,便于后续裹粉。


  ▲馅心紧实,便于滚上皮子


市区金鱼巷海丝金凤传承百年,点一碗大圆拼小圆,把元宵圆和不包馅的冬至圆尽收腹中,汤底是红糖姜汤,补气驱寒。


石狮人民路清廉汤圆店是另外一种风格,元宵内馅是流沙的芝麻花生馅,糖度在传统基础上有所降低,汤圆外皮则用3个品种的红薯、紫薯来调颜色和味道,甜糯不粘牙。


  ▲海丝金凤传统元宵


  ▲石狮人民路清廉汤圆


祛暑降温的四果汤是泉州糖水之王,简单地说就是选四样料加蜜水拌匀了喝,所以又要进到泉州人设局的纠结PICK时段。


  ▲继续往下看选料指南,保你不纠结


必点的石花膏,用富含胶质的海藻石花草做成,自身没有什么味道,煮过后放凉,会自然凝结成块,吃的时候刨丝。

  ▲石花膏没什么个性,主要提供口感


剩余的料头可以分为蜜豆类、粿子类和水果类蜜豆类除了蜜红豆、蜜绿豆、蜜芸豆,也包含了蜜芋头、蜜薏仁和银耳,粿子类是地瓜粉、木薯粉做的阿达子、珍珠、仙草冻等,水果类则跟着季节来。

  ▲点什么并无定数,自己喜欢就好


泉州四果汤的地头蛇秉正堂,得去天后宫旁的老店。他们家胜在蜜水,蜜香醇厚。蜜豆类的料头也很推荐,芋头软糯、豆子甜香、银耳脆口,薏仁似乎裹了层木薯粉,很有嚼劲,粿子类、水果类倒是一般。


▲秉正堂


后起的爱啊石花膏料头不多,但粿子类是拳头产品,阿达子、芋圆、番薯圆口感、味道都不错。


▲爱啊石花膏


06
闽南天妇罗

如果泉州食物的烟火气可以被看见,那么它十有八九会出现在炸物摊不停火的油锅之上。


仅一人可操持的炸物小摊,炸的都是油纸一包就可以边走边吃的小玩意儿。混杂了小葱、米粒的饭嗲,糯米炸成菱形块的米糕、包卷胡萝卜丝的春卷、还有白萝卜、米浆做成的菜粿……


▲在泉州经常走两三步路就看到一家这样的炸物小摊


菜粿通俗理解就是萝卜糕,懂行的吃客都知道,最好吃的菜粿在晋江安海。外皮极酥,脆得掉渣,内里极软,入口即化。制作时需把米浆和萝卜泥熬成糊状,再上蒸笼蒸出型,彻底凉透后切块,旺火快炸方成。


▲此行最好吃的菜粿来自东鲤张氏菜粿


▲安海菜粿内里极软,刚出锅小心烫嘴


规模再大一点的炸物摊,称重收费。摊上的炸物也变成了炸醋肉、炸排骨、炸菜圆、炸紫菜等。

醋肉顾名思义,就是腌肉的时候要加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产自泉州,是近水楼台的最佳调味。可惜市面上的很多醋肉,都被蒜味和五香粉盖过了风头,名不副实。

▲醋肉也属于妈妈菜的范畴,每个妈妈的味道都不尽相同


故地重游仍旧失望,市区胭脂巷叶叔炸肉裹糊过厚,桥仔头醋肉口感偏硬,都已不是记忆中的味道。而到新门街的阿山买姜母鸭的时候,凑巧看到很多人在排拐角的阿三连锁,这才吃到了还不错的醋肉和浮粿


▲泉港浮粿富有盛名,地瓜粉里藏着海蛎和五花肉


炸物,既是零嘴小食,也是泉州人与神明维系关系的重要食物,鸡卷就是供桌上的常客。


▲水门巷口扎堆的炸料店可以买到拜拜的炸物


说是鸡卷,其实和鸡没有什么关系有坊间传闻说是因为样子长得像鸡脖子才得此名。内馅用猪肉、荸荠拌合五香粉、地瓜粉,外皮则新旧不同,传统以猪网油来包,嘴里淌油,香气十足。后来简化成了豆皮,也是香酥得很。

现在还出现了新吃法,以小张豆皮包卷馅料,美名其曰一口酥,也算是一种时代更迭。

▲右滑查看鸡卷的过去、现在、未来

07
烧酒客烧酒配

五魁七窍,单操一国,十个拢共…… 酒拳,泉州汉子闽南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技艺,横行于酒桌之上,面红耳赤,声比天高。烧酒” 在闽南就是“酒”的代称,烧酒客们嘴巴虽然不闲着,但肚子毕竟会饿,于是就有了专供的下酒菜,又叫烧酒配。



卤料是完美的下酒菜。从前店家挑担子摆摊,游走于戏台庙口之间,就有了卤料担的称呼。现在大多有了固定门头,主食、炒菜、羹汤一应俱全。


还是在石狮旧菜市,吴树卤肉担为烧酒客们提供了白天饮酒的完美理由。店前大桌板是天然的吧台,店主吴叔在台后打菜,台前设有长凳,能坐九、十个人的样子。我们第一次去吃想坐“吧台位”,被嘬白酒的熟客拦住,说这里是烧酒客专坐的”十大元帅位”。


▲烧酒配之上演化出来的卤料担,堪称”闽南居酒屋“


卤料是店内头牌,大肠、生肠、猪头皮肉、卤鸭、卤豆腐任君选择,还有吴叔自己灌的肉肠和蛋肠海鲜也很生猛,白灼小卷、红糟鳗鱼、清蒸鲈鱼、葱姜蒸鲨鱼肝、酱油水海蛎烹饪方式各不相同。以及难得一见的老菜:桂花蟹、网油包的鸡卷等等,种类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卤料之外,海味生猛


打菜类似打盒饭,码放在一个盘子中。因为是早上集中备好,所以除了现煮的热炒、热汤,菜都温热偏凉,置身其中的体验感要明显胜于食物带来的冲击。


▲打完菜,吴叔会抓一把自制菜头酸放旁边解腻


泉州市区虽然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但也不缺好吃的卤料。白天在龙宫菜场附近打转,抬眼就瞥见了两人一锅的露天卤料摊,一大锅翻搅卤水的内脏不加盖摆放,似在开门迎客,实在诱惑。买了大肠、肠灌肠猪肺当街吃了起来,卤汤入味,火候极佳。


▲当天的卤料里最喜欢肠灌肠,有嚼劲又入味


中山南路的燕阿卤料开了近30年,嘴巴一吃就能感受到食材处理的干净。卤味的风格并非调味重的大举进攻,而是越嚼越有滋味的娓娓道来,口味清淡、上色浅,很好地平衡了卤味和本味。店中卤鸭鸡爪的呼声很高,还有熟客会打招呼留下的肠头,肉厚生脆,越嚼越香。素菜类的豆干、笋干香气也很好。

▲燕阿卤料调味较为清淡


正好相反,新门街阿树卤料卤味浓郁而有侵略性。卤汤以药卤闻名,桂枝、三奈的秘制香药外,还加入了高粱酒和猪骨汤增加香醇。我们很喜欢他们家的尾巴,胶质尽出而不失筋道,老卤味香。其他卤料店不常有的白灼鱿鱼小章鱼、梭子蟹等海鲜,店内也有供应。


店家还为烧酒客辟了几个座位,更有猪骨汤来解饮酒口干。最绝的是,听说老板也擅长酿酒,并且极受烧酒客的追捧。


▲阿树卤料老卤味香


很多卤料摊上能买到的捆蹄,我们也在安海见到了原型。百年历史的李慨捆蹄并无店面,而是藏身古厝。捆蹄是门技术活,传统是要将猪前脚剃肉取皮,再灌入猪肉猪筋,压实后缝合,捆牢扎紧,煮熟冷却。现在老爷子年岁高了,所以简化了剔骨步骤,直接用现成的猪皮来做。皮子弹、猪肉脆,又是口服胶原蛋白的代表。

▲工序繁复的捆蹄,且吃且珍惜


还有一样自带音频的食物,归属于烧酒客和暗夜。比指甲盖还小的螺仔烫过热水,加花生酱、甜辣酱、酱油、姜汁、麻油等摇匀,手势类似于调酒,只是雪克壶被换成了茶缸。


因为吃的时候会发出啾啾的声音,所以又被叫作啾啾螺。在西街螺仔芬南门螺仔家、文化宫内的阿萍美食城都能找得到。


▲闽式调酒螺


8
糕粿茶配伴手礼


糕粿,是谈论泉州传统小吃最不能绕过的一个话题,它由民间祭祀活动的供品发展而来,是神明介入一城之味的金身显现


▲祭拜用的三牲有了糕饼替身,很是可爱


▲信杯饼的原型来自于庙堂


和潮汕地区的“粿”单指米制品不同,泉州糕粿的种类庞杂,既有大米、糯米制品,也包含发面。比如麦夹粿,虽然叫粿,但真身却由麦子铸就。菜包虽然叫包,却是咸口的糯米粿。


▲麦夹粿


碗糕是大米制品的代表,暂且可以把它理解成泉州人的“发糕”,米浆发酵后舀入小瓷碗中蒸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冲破瓷碗的开花。以致于有些人的童年噩梦,就是啊嬷(奶奶)蒸糕时不让出声,否则要承担开不出花的“罪责”。


▲开花碗糕


碗糕有很特别的一派,叫作田螺肉碗糕,对发酵的要求极高 ,既要保证开花,切开中间的部分还不能发得太过,必须介于死面和发酵之间,呈现蜂窝的状态。


▲王川花生汤的田螺肉碗糕(左)和正常碗糕(右) 


糯米粿则为自己代言,馅料通常是去皮绿豆馅,或是芝麻花生馅。石狮金辉煎粿的糯米粿就非常好吃,蒸好之后还需放放凉,Q弹的口感更明显。


▲金辉煎粿的糯米粿内馅甜蜜,外皮爽弹


糯米粿堪称糕粿界的孙悟空,依据祈福事项的不同而有着万般变化。


比如闽南人继承了中原文化对龟的崇拜,视乌龟为吉祥物,所以年节祭祀,糯米粿被做成了龟状的龟粿,更甚于拌入鼠尾草,成了惟妙惟肖的黑龟粿还有小朋友过满月的满月圆,被捏成了奶头的形状,象征母乳饱满、婴孩健康。


▲黑龟粿


石狮的甜粿也在闽南地区颇负盛名,用近1:1的糯米粉和糖揉合、蒸制。用时切块,裹上面粉、蛋液油炸。这道经典的年节炸物平时在绿岛酒店也能点到,脆壳薄,蛋液香,甜粿拉丝,甜甜蜜蜜。


▲石狮甜粿


糕粿也并非一直高高在上,虽然承担着对话神明的角色,但终归要从仙境下凡,落入民间,这降落的第一站,稳稳地停到了茶盘上。

泉州下辖安溪,是铁观音之乡。身处茶都的泉州人,每一天都少不了茶水的温润,也少不了茶配的陪伴。



茶配的容忍度极高,可以是雪白柔韧的桔红糕,也可以是酥香作响的麻粩、贡糖,可以是零嘴式的蜜饯,也可以是饱肚的糕点,比如满煎糕绿豆糕等,甚至有点重口的蒜蓉枝,茶汤都可以吸收化解。


泉州人有自己的小九九,桔红糕买的是安溪的成珍,麻粩看的是永春的永盛,贡糖找涂门,蜜饯可以去源和堂。满煎糕不能去西街,而是裴巷往右的康庄,绿豆糕盯牢天后宫的林记正泉茂,酥皮层次分明,绿豆馅细腻油润。还有蒜蓉枝,也就是泉州人的麻花,去孟氏食品老店买有惊喜。不仅有加了蒜蓉调味的,还有裹香菜的,一边说着奇怪,一边又停不下嘴。


半城烟火半城仙,说的是泉州的城,也是泉州的吃。


文✍️/陈晃瓜
图📷/戴踏踏、陈晃瓜
设计🎨/Tsaiyurun

我来带你吃”是美食台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我们每个月都会深入挖掘一座被人们忽略的美食之城,给你实用走心一手指南,吃好喝好活好!

往期泉州美食视频看这里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主食、海鲜、糕饼、汤羹,泉州美食花样繁多

往期回顾 👀

来一场地道的泉州美食之旅,点个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