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的婴儿长了拳头大血管瘤,这项技术打破全省记录
近日,安徽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成功为一名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患儿开展TASE手术(介入手术),患儿出生仅30天,是我省目前接受此类手术的年龄最小者。
患儿乐乐(化名)到省儿童医院就医时全身多处淤青、右肩部软组织肿胀,B超、CT提示肝脏巨大血管瘤(7.7×7.4×4.4cm),这是一种类似毛细血管瘤的肝血管畸形疾病,虽属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趋势,当肿瘤较大伴有一些临床症状时要及时治疗。
“婴儿型肝脏血管为婴幼儿常见肝脏肿瘤,大多数见于 6 个月以内的婴儿, 临床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可以表现为无症状腹部肿块, 或进行性肝脏肿大, 血小板减少, 低纤维蛋白血症及溶血性贫血等。当合并血小板减少时为消耗性凝血病,死亡率高达50%。”影像中心副主任医师汪松介绍,“患儿的血管瘤有成人拳头大小,占据了大半个肝脏,由于血管瘤进行性增大,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输入血浆和丙球后,血小板暂时上升。介入科、新生儿科和普外科联合会诊后,一致认为患儿肿瘤通过外科切除风险太高,遂决定采用TASE手术。”
8月16上午,患儿被推进了介入导管室进行手术,通过在患儿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沿血管将导管插入至瘤体供血动脉,向瘤体内注入药物及栓塞剂,破坏瘤体内皮细胞并用弹簧圈栓塞瘤体供血动脉,从而阻断瘤体供血,以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由于患儿的体重低(3公斤)、年龄小(1月)、血管细,对穿刺精度、血管内操作手法和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否则会很容易造成血管损伤。最终,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
介入治疗——精准又微创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DSA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血管内,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省儿童医院就已经完成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介入手术20多例,手术成功率达100% ;各类儿童介入手术2000余例。
汪松表示,对于婴幼儿直径大于5cm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此类肿瘤,普通外科手术创伤太大,风险过高。介入手术具有精准微创的特点,只需在患儿大腿穿刺一个针眼(仅有米粒大小),通过导管技术进入肿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即可,术中无不适感、安全可靠,手术效果佳,术后无疤痕、恢复快。
【热门阅读推荐】
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康大夫和安小护的形象归“健康安徽HealthyAnhui”所有,侵权必究。
主编∣陈旭 责编∣王肖 组稿∣肖夏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