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章秋:与糖尿病和平相处,学会排出心里的“毒”
59岁的王大爷最近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升高,医生告诉他:这是得了糖尿病。王大爷的心情非常郁闷,不禁在想,我为啥就得了糖尿病,那不是啥都不能吃了,活着还有啥意思,我还不想吃药打胰岛素,并发症那么吓人,我该怎么办……
很多“新晋糖友”和王大爷都有着相似的苦恼,因为对糖尿病这个”新伙伴”的不了解,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健康安徽HealthyAnhui 本期特约专家
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提高。2013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每9人中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更甚,约占全国人口的50.1%,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高。
安医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章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不良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遇上负性生活事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甚至发展成为焦虑障碍、抑郁状态、认知功能障碍、饮食行为紊乱等相关心理疾病。
得糖尿病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变化?
• “拒绝”对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可能导致延误治疗最佳时机,长期高血糖状态、血糖波动大,均可导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 学会管理“愤怒”和“恐惧”:认识疾病,了解用药,根据病情接受正规治疗,避免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 及时处理抑郁情绪: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是血糖正常者的3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经历抑郁。
学会自我识别抑郁情绪↓
缺乏愉悦
失去兴趣
长期失眠
思维迟钝
自卑自责
脾气急躁
不愿交往
对性生活无兴趣
常感到空虚
常想到死亡
当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警惕,此刻您正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
• 不必默默忍受,让医生了解您的需要,适当用药可以帮助您克服抑郁情绪。
• 调试积极的心理状态:阳光心态是您健康生活的开始,消极情绪是降糖道路上的敌人。
• 乐观向上:既来之,则安之。乐观平静,主动学习,主动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家庭力量是强大后盾: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家人永远需要您。您采取自信积极的态度,家人也会有积极自信的态度。
• 让他人了解您的需要,告诉最亲近的人您的病情,以及必要的急救和送医知识,理解就是最大的支持。
• 保持正常人际交往,享受生活乐趣,实现自我价值,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合理劳动量的付出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
• 追求幸福,建立家庭,双方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
温馨提示
如果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最好是请专业心理工作者给予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者,必须同时接受相应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热门阅读推荐】
【榜样】睡在病房里的医生刘洪涛:病人的需求和信任是突破医疗技术的动力
主编∣陈旭 责编∣王肖 组稿∣姜天 张薇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徽今日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要保持好心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