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尚进: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魏尚进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2021-01-21

概   要



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那么,应该如何通过金融来助力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外交与公共政策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日前发表在《北大金融评论》创刊号上的文章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


从效率和风险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小微企业都值得从社会中获得融资,因为资金有机会成本、社会成本,不是所有具有融资需求的项目都会或都应该得到融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的是小微企业中效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因为融资方面障碍而拿不到资金的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传统的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认为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难判断,因为其财务报表不正规;其次,投资者很难判断小微企业的道德风险,意味着存在即使有资金也不偿还债务的情况;最后,小微企业融资金额较少,导致其平均审核成本较高,在审核时间和人力成本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为小微企业融资所获得的收益较低。


金融开放下小微企业融资的改善


金融开放可以丰富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一般来说,传统资本市场偏向于照顾大型和中型企业,而金融开放可以丰富企业的贷款来源,比如国际私募基金通常会投资一些没有抵押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判断其风险和未来发展前途,便可以为其提供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度。一般情况下,市场的竞争度增加,金融消费者会在金融市场中受益,而企业作为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其融资成本也会下降。另外一个金融开放的优势是可以降低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是金融市场对一个企业要求的融资成本中,除融资成本之外对其进行风险判断的成本,风险判断越高,利率越高。金融开放使得风险溢价降低,金融机构所要求的利率也自然会降低,因而企业可以从中受益。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货币政策工具


广义的货币金融政策有两类:一类是降低整个社会的普遍融资成本,比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可以降低所有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一类是定向降低成本的工具,包括定向降准等,意味着国家给金融机构有条件地降低成本,同时鼓励或要求其降低某一类借款主体的融资成本。此类工具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某一类企业的成本,如果这些企业特别有活力,则可以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地方政府或国家中央政府的税收。

定向政策的风险在于,由于政策本身对不同的主体区别对待,可能使那些未被定向照顾的,但相对更有效率的借款主体的资金成本提高,更难拿到融资,从而导致社会的总收益降低。

普遍性的、非定向型的政策也有风险。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降低,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融资主体承担更多风险,使得社会的整体风险大大增加。东亚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便是如此,危机之前的融资成本普遍很低,企业融资之后便开始启动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很多项目在一段时间之后以失败告终,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途径之一。一家没有抵押资产的民营企业,一方面由于规模太小不能发行股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抵押资产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供应链金融是指该企业通过其上游或下游企业取得贷款。

具体来说是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捆绑在一起。上下游企业先从银行取得贷款,再转借给小微企业,以原材料作为抵押品,待该企业生产完成并出售之后,再将资金返还给其上下游企业而融资的利息率可以通过产品之间的价格调整来间接实现。

也就是说,对于有资金需求的主体,由于其本身的风险问题或金融体系的缺陷,导致其不能直接从银行或资本市场中取得融资时,如果它的上游或下游企业能够获取融资,那么该企业便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形式来解决融资困难。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融资,因为其上游或下游企业不一定具备融资能力。此外,即使上下游企业有融资能力,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担心风险过高而不帮助小微企业融资。所以供应链金融不是万能的,但对一部分企业而言,它确实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金融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

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会根据它们在商业活动中掌握的大数据信息来为企业提供贷款,这些企业一般是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

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的线上经济活动,对其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财务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在金融科技平台上借钱不还的店家,平台有权关闭其店面,从而大大降低了借款企业有钱不还的道德风险。金融科技助力之后,供应链金融的审核成本变得很低,只需要编写程序和制定一系列规则即可,只要企业的风险小于一定数值,便可以放贷。

关于小微企业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科技公司从自身业务中获取的数据,比如微信、支付宝通过自己的服务获得了很多潜在借款客户的信息;另一种来自第三方信息,比如税收收入数据和来自商业银行的数据。除数据之外,大数据计算方法和对借款者的潜在风险做出判断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

金融科技还可以解决线下企业的融资问题。一家企业只要用支付宝或微信收付款,金融科技平台便可以观察到该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增长等情况,并模仿针对线上企业的风险判断和贷款形式,为线下企业提供贷款,从而解决线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金融科技可以带动传统商业银行贷款。金融科技平台可以借助其科技低成本的优势发现一些贷款客户,但由于资金有限或资金成本较高,金融科技平台不能实现全覆盖。这时候便可以将服务出售给商业银行,并用科技、算法和风险识别能力向商业银行汇报哪些会是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再针对其中一部分企业放贷。如此一来,金融科技平台便可以带动传统银行扩大贷款范围。


相关阅读
陆磊:如何把握金融监管的平衡——立足供给侧改革,深入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中篇)
陆磊:立足供给侧改革,深入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上篇)
巴曙松: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全球化战略
厉以宁: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
沈联涛 :寻找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的“中国路径”



识别二维码可在京东购买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2019年第1期

编辑:刘仁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