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第三方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作者:胡天杨,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谌仁俊、涂正革,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
原标题:环境信息披露评价与市场价值:第三方机构的影响研究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按钮可以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2年第11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合理引导资本市场进行绿色投融资,是支持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真实、准确且完整的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有效甄别绿色投融资标的物,消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然而上市企业选择性披露环境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期存在披露信息不完整、隐瞒信息或虚假陈述等问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年有较严重环境违规问题的重污染上市企业中,仅有14%的企业在年报内进行了合规披露。这一方面会使企业面临后续被行政处罚和被投资者追偿的法律风险,导致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引致市场对企业绿色属性的误判,占用本该用于绿色投资的资金,影响绿色金融实施效果。
当前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所呈现的选择性、应付性和自利性,主要源于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同时缺失。就外在压力而言,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仍以自愿性披露为主,上市企业对于披露形式和内容的自由裁量权极大,且环境违法成本过低;就内在动力而言,多数上市企业在环境披露内容中更倾向于披露空泛的定性信息,缺乏实质性定量数据。因此,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评价显然存在合理及迫切性。第三方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是否以及如何产生经济效应,成为亟待讨论的问题。
本刊2022年第11期推出了胡天杨、谌仁俊和涂正革撰写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与市场价值:第三方机构的影响研究》。该文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对上市企业的微观效应。其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从第三方机构评价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环境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的效果,为激发资本市场的绿色导向提供新渠道,优化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
第二,上市企业偏好披露软性信息、隐藏硬性信息,是导致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未能在资本市场发挥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该文发现通过第三方机构揭示企业选择性披露行为,有利于减少投资者的信息偏差,继而降低被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
第三,利用微观数据,从投资者行为和资本市场风险两个渠道,剖析第三方机构评价影响市场价值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同时深入考察第三方评价对不同企业之间的影响,基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分布探讨异质性效应的产生原因。
第四,该文发现第三方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有助于提升企业后续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这为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改革和推进提供相应参考。
主要的结论包括如下三点:
首先,第三方环境信息披露评价导致被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显著下降。这说明市场认为被评价企业并未认真履行环境信息披露义务,未按政策规定进行全面客观披露,减少了对被评价企业的投资。
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流通股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改变是被评价企业市场价值下降的直接原因。被评价企业后期股价崩盘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增加是市场价值下降的间接原因。
最后,第三方环境信息披露评价给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带来显著负向冲击,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未受到明显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规模和性质企业的投资者持股目的和理念不尽相同。在企业后续的披露行为改变方面,非国有大中型企业会显著改善其披露水平,国有企业的披露行为则不受第三方机构评价的影响。
由此,该文的政策启示认为:一是应鼓励专业机构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价。第三方机构发布独立、公正和权威的评价报告能重构投资者对上市企业市场价值的判断,是落实环境政策、优化绿色金融供给的重要抓手。二是要引导上市企业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市企业应切实提升环保意识并履行环境责任以赢得投资者认可,进而获得资本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国有大中型企业以稳定性投资者居多,且其规模和性质决定了一旦出现环境责任事故,必定波及甚广,损失甚重。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更积极主动承担环境责任,按监管部门要求全面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
1.《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包容性公共服务为何导致了居住群分?
2.《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牵一发而动全身:僵尸企业风险如何基于供应链扩散
3.《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贷款利率市场化与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