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低碳交通,何以减碳?



作者:姚洪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昆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

原标题:中国的低碳交通建设:整合性治理框架下的减碳实践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6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现象频发,这些现象的主要成因是人类活动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为了促进经济转型、积极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政府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分行业来看,中国的交通部门一直是前三大碳排放源,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部门碳排放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因此,对交通部门进行低碳化改造是现阶段中国降低碳排放总量、抑制未来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针对交通部门的高碳排放,中国开展了一系列低碳交通实践,比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绿色交通省份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等。全世界其他很多国家也同样意识到交通部门减碳的重要性,进而实施低碳交通的政策实践,如英国的“零排放之路”、日本的“零排放东京战略”和新加坡的“绿色计划2030”等。然而,现有研究对于低碳交通治理政策及其减碳效果的关注不多。更重要的是,尽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在政策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但在低碳交通政策的设计与实践中往往孤立地考虑二者,这使得交通治理实践的减碳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设计和实施低碳交通治理政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交通部门的碳减排潜力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在2023年第6期推出姚洪江和王昆仑撰写的《中国的低碳交通建设:整合性治理框架下的减碳实践》,该文关注了一项整合性交通治理政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即该政策既包括推广采用替代燃料的营运车辆等完善低碳交通供给侧的措施,也包括引导公众提高低碳出行意识等需求侧措施,并强调不同交通模式的衔接关系。利用该政策试点这一准实验,并结合一个包含中国区县层面碳排放信息的独特数据集,定量评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减碳效果。

主要结论如下:

研究发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年均减少消耗36.7万吨标准煤。具体来看,该政策降低了试点城市交通相关的能源消耗量,且试点城市在私家车和公共交通领域均应用了更多新能源车辆。另外,进一步区分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后,揭示了该政策减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新能源交通方式的供给,即整个交通部门投入与使用更多以新能源为动力的车辆,有效地将出行需求与高排放密度的交通模式相脱离,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第二,新能源公共交通承接了私家车下降所释放的出行需求,鉴于公共交通还存在明显的规模效应,这一交通模式的转变更有助于实现交通体系低碳化。

(图片来自网络)

政策启示如下:

对过去低碳交通治理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指导未来的政策设计,更好地实现中国政府承诺的双碳目标,也可以为全球碳减排事业提供经验借鉴。缺乏全局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往往无法实现其预期目的,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符合整合性治理框架,实现了碳减排目标。因此,未来的交通治理政策应从全局视角理解低碳交通系统并综合考虑供给与需求因素。机制分析支持了低碳交通方式的供给以及增加公共交通承接私人出行需求在碳减排方面的重要角色,未来设计碳减排方案时需要强调在交通部门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重视公共交通的普及,尤其将私人出行需求引导至更加清洁的公共交通上。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股市波动对民间借贷的风险溢出效应

2.《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城投债刚兑信仰是否牢不可破:来自政府债务恳谈会的证据

3.《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出口退税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与影响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