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7期|目录与摘要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质量阶梯与

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赶超

方杰炜,施炳展,胡锟

与现有文献关注产品质量水平不同,本文分析一国在世界质量阶梯中的相对位置变化即质量赶超问题。本文首先利用1991-2018年世界双边产品贸易数据估算世界质量阶梯,然后将34个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置于跨国比较视野,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其进口质量赶超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在总体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赶超。然而由于出口国市场势力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差异性产品、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质量赶超受到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实施竞争法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进口质量赶超的抑制作用。因此,后发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利用进口质量赶超实现经济赶超的策略具有可行性、局限性和条件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质量阶梯,进口质量赶超,市场扩张,市场势力

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的

溢出效应:跨国企业渠道

苟琴,苏小湄,谭小芬

本文采用2013-20201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沿着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网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扩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投资的负向(正向)影响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企业。影响机制在于,跨国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与内部供应链,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传导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美国关联企业的投资水平、收入增长、规模扩张与现金持有,并进一步沿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产业关联向其本土企业进行传导。本文补充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美国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家,跨国企业,跨境溢出效应


中国对非援助的减贫效应:

基于时空估计策略的研究

李晓,张李云鹏,庄宇航

随着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合理评估“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的减贫效应对回应外界质疑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时空估计策略回归分析中国援助项目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中国援助总体有效降低了附近居民贫困程度。机制分析表明,中国援助不仅能够通过调整居民就业结构,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表现增加居民收入,还能通过提高公共资源可获得性改善居民福利水平。进一步地,当地受援强度、项目类型、受援国政府治理和自生能力差异均使援助减贫效应产生异质性。本研究推进了对中国援助有效性的认识,为进一步优化中非国际发展合作机制以提高援助减贫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对外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多维贫困,时空估计策略


人机之间:机器人兴起对

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王永钦,董雯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都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但从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工资结构而言,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工资极化”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劳动者的相对议价能力和不同部门劳动力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视角,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兼顾工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器人,劳动收入,工资极化,户籍制度

“挤入”还是“挤出”:

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闫芷毓,袁宇菲,薛熠

本文构建动态模型刻画居民的消费决策并进行经验估计,识别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宏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通过收入渠道间接促进居民消费,还能够通过预期渠道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较弱,在财富渠道上存在“挤出”效应。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房价有较强的推升效应,从而通过影响资产配置显著降低了富裕家庭的消费,这不仅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负向的财富效应,而且还扩大了财富差距。本文的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居民消费,住房供给弹性,宏观调控政策

教育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与

共同富裕

亢延锟,侯嘉奕,陈斌开

政府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是造成城乡教育和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识别了政府教育投入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长期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国家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高了学龄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使初中完成率和高中完成率提高了1.46%2.40%,同时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18年,这一效果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更为有效。第二,这一政策还提高了学龄青少年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表现,从事非农工作的概率提高了3.97%,收入提高了7.68%,并且这一效果不依赖于是否外出务工。第三,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校舍改造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结果对政府教育投入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严谨的经验证据,并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关系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教育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共同富裕,成本收益分析

补齐共同富裕的民生短板:

税收激励与特殊群体稳就业

赵仁杰,张子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不仅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研究针对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分析发现:税收优惠会显著促进企业雇用残疾人,提高残疾人工资和雇用概率,该效应主要体现在轻度残疾人群体中;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仅存在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企业中,对非纳税企业无显著影响,对政策实施前税负越高的企业影响越大,在轻工业行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保遵从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安置残疾人就业有助于降低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并且未对一般员工就业与企业产出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不仅为理解税收政策对促进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表明实施税收激励、提高残疾人持证率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的多维帮扶机制对促进助残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税收优惠,残疾人,雇用劳动

社保降费如何惠企利民:

分担机制与缴费归宿

徐舒,张冰,王慧

减税降费的收益在企业和劳动者间如何分配是评价相关政策效果的重要视角,其蕴含的税收归宿问题也是公共经济学长期关注的核心命题。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差异,首次估计了中国社保降费的收益分享。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社保缴费归宿表达为一系列可估计的充分统计量,分解产品市场价格渠道和要素市场工资渠道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获得了社保降费的主要收益,且价格渠道在福利改善中占主要地位。本文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双重视角下考察了社保降费效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减税降费惠企利民的经济效应和机制。

关键词:减税降费,社保缴费归宿,价格传导

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

工资和家庭储蓄的影响

何凡,曾鑫,黄炜

本文基于《社会保险法》实施并采用城镇住户月度面板调查数据,首次从家户层面全面考察了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险法》实施显著增加了企业和劳动力社保缴费,法律的实施不仅加重了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而且提高了养老账户的储蓄水平;社保缴费增加并未导致劳动力失业,但在职劳动力以降低工资的形式承担了至少一半的公司社保缴费负担;社保缴费增加虽然显著降低了0.9个百分点的家庭储蓄率,但依然显著促进了中国总体养老财富积累;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较高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机制。本文结果表明加强社保费征管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保基金收入,而且能够促进中国整体养老财富积累。

关键词:社保缴费,就业,工资,家庭储蓄,社会保险法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回顾:

1.《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公共部门人员地区分布、劳动力配置与社会福利改善

2.《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互联网平台为何“杀熟”?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据

3.《世界经济》2023年第6期|房价控制的未预期环境污染效应:机制与治理


欢迎关注《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