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凡,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曾鑫,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黄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7期
原标题: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的影响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7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国社保基金面临巨大的支出压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长期偏低,加强社保费征管成为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重要思路。然而,加强社保费征管虽然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收入,但却会增加公司社保缴费成本,进而可能影响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尤为重要的是,社保缴费提高也意味着增加了劳动力强制性养老储蓄,由于其与家庭储蓄是养老体系的两大支柱且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加强社保费征管甚至可能改变家庭储蓄水平,进而影响社会总养老财富积累。
(图片来自于网络)
理论上,受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和工资刚性等因素的影响,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的影响并不明确。而既有基于我国背景考察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和工资影响的文献所得结论也并未达成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公司数据得到的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和工资影响的结论反映的仅仅是劳动力需求侧的变化,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公司为逃避社保缴费具有较大动机瞒报、低报员工数量,企业数据观察到的劳动力失业可能只是企业逃避社保缴费少报员工数量的结果。其二,由于劳动力可以在不同企业间流动,部分企业减少的劳动力需求可能被其他企业吸收。企业数据观察到的员工需求减少并不能直接推断劳动力失业。其三,使用公司员工平均工资可能导致观察到的工资变化仅仅是劳动力数量或者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真正的工资变化。此外,社保缴费增加虽然会提高强制性养老储蓄,但其与家户私人储蓄是否完全呈现替代关系无论在理论和实证检验依然存在争论。利用家户数据研究是规避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高质量微观数据的稀缺性,基于家户层面数据考察我国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影响的文献凤毛麟角且结论不一。鉴于此,进一步使用家户层面数据考察我国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户储蓄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评价,也有助于厘清社保政策究竟是增加了总养老财富积累还是简单地导致个人在不同账户间转移储蓄,对设计更加科学的养老制度和实现“稳就业”、“稳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刊于2023年第7期推出何凡、曾鑫、黄炜撰写的《社保缴费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的影响》。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情况下社保缴费增加可能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产生的影响。其次基于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采用2011和2012年城镇住户调查(UHS)月度面板数据,构建年份-月份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
(图片来自于网络)
研究发现,第一,《社会保险法》实施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劳动力的社保缴费,而且提高了劳动力在个人养老账户中的储蓄。第二,《社会保险法》实施导致的社保缴费增加并不会影响劳动力就业,但在职劳动力以降低工资的形式承担了大约45%-86%的公司社保缴费负担。第三,也是本文最为重要的发现,《社会保险法》实施导致的社保缴费增加还显著降低了家庭0.9个百分点储蓄率,但总体而言依然显著促进了中国总体养老财富的积累。第四,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较高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作用渠道。
该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基于家户数据,该文首次全面考察了《社会保险法》实施导致的社保缴费增加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和家庭储蓄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有关社保缴费归宿的研究,而且为认识中国强制性养老储蓄与家庭私人储蓄间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第二,该文的研究推进了对中国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的认识。第三,该文采用年份-月份双重差分模型,更加准确地识别了《社会保险法》实施的影响后果。第四,该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增加养老财富积累提供了启发。
该文研究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含义:(1)社保缴费增加不仅不会影响劳动力就业,而且有助于增加国家养老财富积累。因此在未来社保制度改革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提供配套激励措施减轻强制性养老储蓄对家庭储蓄的挤出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政策对促进总体养老财富积累的作用。(2)进一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增强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社保缴费收益凸显性的提高是促使劳动力愿意以降低工资的形式承担社保缴费成本,避免失业的重要机制。(3)降低名义社保缴费率,稳步加强社保费征管。增加社保缴费并不会造成劳动力失业,仅会对其收入产生一个较小的负面影响。为此,未来可以在出台避免强制性养老储蓄对家庭储蓄的挤出政策后,朝着“强征管-降费率”的思路,通过降低名义社保缴费率释放企业活力,但同时依靠加强社保费征管缓解社保基金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