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作者:钟粤俊,华东师范大学;奚锡灿,复旦大学、上海市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陆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
原标题: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及复现数据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10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从全局来看,在一个有要素配置障碍的经济里,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的集聚发展和要素资源向高效率地区配置既可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再配置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刊在2023年第10期推出钟粤俊、奚锡灿和陆铭撰写的《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该文基于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并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反应。然而,对于减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界和政界仍然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近年来,为实现单位GDP减排目标,不少地区动用了限额、罚款等行政规制手段,有些甚至通过控制工业发展速度来减排,引起了发展和减排之间的矛盾。要实现发展和减排的双赢,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具备全局视角和一般均衡思维,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时一地的得失上。2022年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制度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我国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割,这可能加剧经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矛盾。该文强调,要素和产品市场在区域间分割是导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畅通国内大循环,将促使要素向高生产率和高能源效率地区集聚,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提高的双赢。
该文首先基于中国实践的特征事实,展示200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和部门之间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异,结合区域发展政策冲击讨论区域空间能源利用效率变化。接着,该文构建一个包含区域间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差异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在要素空间配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逻辑联系,并结合中国数据定量分析在集聚中减碳的效应。
该文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增长共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减排不是减生产力;“双碳”目标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畅通国内大循环,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多赢,真正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使中国经济“在集聚中减碳”。该文也有一般性的政策启示意义:中国是一个兼顾全局和多维发展目标的大国,需要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破除商品和要素跨地区配置障碍,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统一大市场对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同中国相关的减排或节能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以简约式估计分析为主,往往面临内生性问题或不能基于全局视角讨论环境效应,该文将区域间的能源生产和利用引入空间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从全局视角定量分析区域间资源配置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将中国的资源空间配置或管制的环境效应研究从简约式估计提升到空间一般均衡的量化估计,是对资源配置的环境效应文献的补充。既有研究鲜有从空间视角讨论错配的环境效应,该文考虑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引入能源部门的生产和使用,研究空间错配对于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将中国特征事实和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有机结合,提供了资源空间配置如何影响环境的中国证据。
1.《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河海不择细流——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以子之债,避吾之税——企业集团内部债务转移与避税
3.《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如何向辖区内企业传导?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