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科普|不同波段雷达的特性
波段划分
我们常说的S波段、X波段的波段划分方法源于二战时期,由历史演变而来,很不规范。后来,又有了规范的A/B/C...的划分方法。雷达波段代表的是发射的电磁波波长(频率)范围,一般情况下,长波(低频)的波段远程性能好,易获得大功率发射机和巨大尺寸的天线;短波长(高频)的波段一般能获得精确的距离和位置,但作用范围短。
P波段(A/B/C)
频率在1GHz频率以下,由于通信和电视等占用频道,频谱拥挤,一般雷达较少采用,只有少数大型的地面预警雷达和天波超视距雷达采用这一频段。使用这些较低的频率,更容易获得大功率的雷达发射功率,电磁波的空间拓展损耗也远低于使用较高频率;
但是,较低的频率需要具有非常大的物理尺寸的天线,限制了角度的分辨性能,并且带宽资源有限也限制了距离分辨力。目前,这些频段正在复苏,这是因为隐身技术在极低的频率下并不具有期望的隐身效果,因此具有反隐身的作用。另外,超宽带(UWB)雷达的新技术也在使用该波段。
L波段(D)
该频段经常传输具有高功率,宽带宽和脉冲内调制的脉冲,是远程地对空警戒雷达的首选;另外,空中交通管制(ATM)远程监控雷达工作在这一频段;这个频段对于远程探测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也是具有吸引力的。
我国的SLC-7雷达就是工作在L波段,采用多项最新雷达技术,作用距离远、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兼具目标类型分辨和敌我识别能力。该雷达采用两维相扫、方位机扫体制,全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具备对常规空气动力目标,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空地导弹以及临近空间等目标的探测能力。可为远程防空反导作战提供预警、目标指示、跟踪制导。还可对付目标无人机、火炮和火箭弹目标等。
S波段(E/F)
该频段的雷达系统需要比在较低频率范围内要高得多的发射功率,来达到大的作用距离,是远程探测和三坐标(距离/方位/俯仰)精确测量的折中,例如美军“宙斯盾”的AN/SPY-1系列舰载雷达等。另外,也可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的机场监视雷达以及机载报警和控制系统。
C波段(G)
在该频带中有许多手持战场监视、导弹控制和地面监视雷达系统,具有中短距离。天线的尺寸提供了极好的精度和分辨率,但是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将会非常大。虽然该波段兼具S和X波段的特性,但是一般优先选用S或者X。
X波段(I/J)
在该频带,所使用的波长和天线尺寸之间的关系明显优于较低的频带,这是军事应用中一个相对受欢迎的雷达频段,对于机动及轻量要求高而对作用距离的要求不高时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AN/APG-77/81等机载雷达。
由于其可用带宽较宽,天线尺寸较小,因此该频段对于军事电子情报和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空间或机载成像雷达也是很受欢迎的。
雷达对频段的选择依据主要有:作用距离的需求、天线尺寸的限制、多维信息的分辨性能、传输衰减情况、可用的带宽资源、工艺和成本、当然还要重点考虑雷达的用途和使用场景等等。这些依据中有些是相关的,有些是相互制约的,雷达波段的选择是经过各项因素利弊权衡后的择优结果。
相关阅读
编辑:蒋文
审核:贾守新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雷达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