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相关技术的认识与反思——王雪松教授在第一届雷达学报博士论坛的致辞(视频)
2021年10月23-24、30-31日,第一届雷达学报博士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按研究方向分为7个分论坛(SAR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感知技术、SAR应用技术、SAR图像解译、雷达电磁技术、雷达相关技术,论坛日程)。
论坛共主席国防科技大学王雪松教授在10月31日举行的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上致辞。
雷达相关技术的认识与反思王雪松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我看了一下前面已经举行的六个论坛,我们这是第七个论坛,也是最后一个论坛。论坛的题目很有意思,前面6个论坛都有明确的技术主题,而我们这个论坛的名字叫做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我理解的是守新主任对这个论坛高看一眼,就是除了前面六个论坛涉及到的内容以外,其他的全部都在这个分论坛,我理解应该是这么一个概念。
然后我也看了咱们这次论坛的报告,总共有九个报告,九个报告都是我们年轻的博士生来汇报他们近期研究的进展,我感到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欣慰。我们雷达的大家庭,人才济济、新陈代谢、后浪推前浪。我看了这九个报告的主题词,主要是4-5个主题,展现出了相对集中的趋势:
(1) 第一个主题词是“波形”。这几年大家对波形引起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待会我还会向大家报告我最近的五点反思,其中一个就跟波形有关。
(2) 第二个主题词是“抗干扰”。这个是不容置疑的。现在雷达正常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它越来越多的被视作战场的传感器、武器的引导器来看待,所以碰到的对抗环境肯定是越来越恶劣,斗争越来越激烈。
(3) 第三个主题词是“网络化”。其实我觉得每一个雷达人心中大概都有一个雷达未来的梦想,如果把大家的梦想放在一起,抽取出共同的要素,那么 “分布式网络化”一定是最高共识的一个主题词。但是我感觉网络化的雷达,从民间学术界的研究、到地方大学的很多老师做出的创新思考。但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以来,好像缺乏很深刻的见解。我也希望能听到咱们年轻的博士生们、年轻的老师们、一线的学者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惊喜。
(4) 第四个词就是“人工智能”。这个很火,大家动辄深度网络。最近我也在学习有关的一些博士论文,觉得对热的问题一定要冷思考。刚才我也提到了,最近我正在反思五个问题,也借着此次致辞的机会,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大家的共同思考。
1. 第一个反思:雷达波形之反思
雷达的波形是不是就应该现在这样,以及就应该按照我们现在研究的这个路线一直往下走。可能有不少老师知道最近这两三年,我正在极力推动一件事情,就是雷达波形战。其实我就是在思考怎么用波形作为一个电磁弹药和强敌博弈,这是我的第一个反思。
2. 第二个反思:雷达形态之反思
我们所有的学生上课,学雷达原理的时候都会讲雷达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显示和其他部分组成,是不是一定是这样?未来的人类世界,电磁空间的发展可能会比其他的这种基础建设更迅猛,我认为一定会给包括雷达在内的所有电子系统带来颠覆。就刚才我讲到的,比如网络化分布时,它究竟是个什么形态?也许跟我们很多人的最初设想不一样,但它最后就是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网络化的形态出现,这就是新的雷达。用古人的观点就是“看山已经不再是山了”。这是我带来的第二个反思。
3. 第三个反思:雷达分辨问题之反思
上个月我在长春做了个报告,提了一个观点,就是分辨力的这个理论是建立在匹配滤波基础上。当然还有点目标散射的假设,还有不考虑信噪比的假设这三个理论前提。但是我觉得现在时代在呼唤非匹配滤波时代的到来,匹配滤波一统江湖,这种地位很可能会被无情的颠覆。这个颠覆,我觉得应该在我们中国,应该在咱们中国的这批青年学者身上。
4. 第四个反思:雷达抗干扰之反思
刚才说了抗干扰是迫切需求、现实需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因和果的问题,雷达成了火眼金睛,所以敌人要用干扰的手段来破坏掉。这个行为是个技术行为还是个战术行为,他的目的来自于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军事上作战的考虑。如果是根源是作战、根源是战术,那么我们应该首先就从作战、从战术上去思考雷达如何抗干扰,不能一头就扎进抗干扰这个技术体系细枝末流中间,很可能忙忙叨叨到最后,很难用,用了效果也不见得好。
5. 第五个反思:雷达数据处理之反思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这个领域卡尔曼也是雄霸江湖。但是据我这些年的调研看,我们雷达的数据处理实际上,在部队的实际使用中不尽如意、甚至很不令人满意,碰到一些极端的场合,表现的更加差。我倒是觉得智能化的技术,在面对数据处理的时候,在数据处理的领域很可能是大有可为的。
以上是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够对咱们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启发。最后也祝愿我们这九位年轻的学者报告精彩成功,也祝愿我们这个分论坛能够顺利成功。
谢谢大家,谢谢守新主任!相关阅读
责编:陶明亮
编辑:杨子渊
审核:贾守新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雷达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