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天、李锦记、恒顺……涨价的“蝴蝶效应”:从餐饮终端和消费者开始

调料人都在关注的 调料家 2023-04-14
继海天味业之后,另一大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和恒顺也忍不住了,先后正式宣布提价。此外,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也宣布提价……显然,调味品行业的涨价潮已经来临。

在坊间流传甚广的一则段子:“卖菜的受不了压力,把菜价涨了;租菜摊的受不了压力,把摊位费涨了……”

在涨价食物链上,排得越下游的,对通胀带来的痛苦感受越深。而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涨价带来的“蝴蝶效应”中,最先遭遇的“挑战”就是终端和消费者。

-01-
海天、李锦记……调味品行业“涨价潮”来袭

10月12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由于成本上涨,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价格上调3%-7%不等,新价格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不过,当时海天味业并未透露具体产品的涨价明细。据《调料家》获悉的海天经销商拿到的最新价格表(流通)显示,0金标生抽500ml*12的零售价为10元/瓶;味极鲜酱油500ml*2的零售价为9元/瓶;海天上等蚝油520ml*12的价格为6元/瓶……

而海天味业此次提价幅度更高的集中在主打餐饮市场的大包装系列。

比如海天白醋1.9L*6规格的老厂价格从27元变成了30元,涨价幅度达超过11%;而海鲜酱250g*15规格的价格从50变为了55,涨价幅度也达到了10%;相对涨幅较小的产品只有味极鲜酱油4.9L*2、老抽王1.9L*6、海天锦上鲜排骨酱等少数几款产品的涨价幅度在4%以下,大部分都在5%以上。

而海天味业只是此番涨价潮的开始,在龙头带动下,整个调味品行业的涨价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李锦记于昨日(11月1日)突然发布2021年产品出厂价格调整通知,称由于主要原材料、包装、运输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幅度为6%-10%不等。新出厂价格将于2021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


而就在发稿前,恒顺醋业也宣布鉴于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大幅上涨,公司研究决定,自2021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5%-15%不等。


相比海天味业盛传已久的涨价姗姗来迟不同,李锦记宣布涨价到显得比较突然。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到:“也是销售压力大,跟海天的套路一样,压货。”

同时,该业内人士也表示,除了大家看到的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实因素,此番涨价背后还真不是来自成本和利润的压力。

在《调料家》看来,此番涨价背后最大的因素在于消费端的萎缩。

通过海天味业的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在2018年至2020年,其酱油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0.55%、50.38%和47.38%;蚝油的毛利率分别为40.29%、37.96%和35.36%;调味酱的毛利率分别为47.74%、47.56%和44.2%……

由此不难看出,海天味业“三驾马车”的毛利率都正在逐年降低,但其降幅尚未达到此番提价的3%-7%。并且,除了海天之外,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知名企业旗下的酱油品类毛利率都在40%以上甚至更高,远高于其他消费品品类。

于此同时,对于尤其像海天味业这样的行业巨头而言,原料成本摊薄到每件产品上,成本增加的部分占比并不高;而且调味品行业相对来说是个产品生产周期更长的行业,各大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上应该是有提前量的,而一旦未来有关原材料价格开始回落,应该没有企业会据此下调产品价格吧?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轮涨价,本质上是头部企业借着自己的优势地位,然后打着成本上涨的借口来做的一种销售手段,通过涨价的预期来压货,完成当前销售指标,然后提高涨价之后的货值,增加收入,倒霉的是终端和消费者。

不过,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对于产品提价,海天味业并不是第一个,而恒顺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且三者的涨价幅度也绝对不会是最高的。

-02-
为什么首先遭遇挑战的是终端和消费者?

众所周知,调味品的消费渠道中,餐饮终端占比最高,虽然调味品在餐饮中的占比较低,但餐饮市场今年面临的压力也最大。

整个餐饮行业去年难,今年可能更难。

相比其他行业,餐饮行业也有足够多的优点。但从盈利能力上看,不同餐饮公司之间差别也较大,有的毛利率可以超过60%,净利率超过10%,ROE则达到20%或以上,似乎很有吸引力,但也有的毛利率在10多个点,净利率和收益率都只能在个位数上挣扎。

据《2021中国连锁餐饮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1年一季度与2019年一季度对比餐饮门店下降20%,但连锁餐饮业态同时段只下降了6%。2020年全国餐饮收入为3.95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6.6%,同时,大量的餐饮门店由于疫情的影响关门倒闭。从2019年1季度开始到2021年1季度,全国餐饮的门店总数从905.6万下降到760.1万家,减少了近20%。其中,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间,就有上万家酸菜鱼门店倒闭。

而餐饮闭店潮甚至导致原本低调餐饮设备回收业务持续火爆……

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各行各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越来越“透明”,因此,每一行赚的钱都是靠“精打细算”挤出来的利润,餐饮行业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如果说去年餐饮行业不好过是因为疫情导致的长时间歇业所致,但今年除了有零星疫情的袭扰,最大的困境同样在于消费端的萎缩。直白的说就是外出就餐的人虽然较去年有所恢复,但依旧不及常态。

因此,调味品的提价对餐饮终端的传导效应也会慢慢浮现出来。而之所以调味品企业选择从餐饮渠道开始“下手”,就是因为餐饮渠道是个“难攻易守”的特殊渠道,对于餐饮终端而言,一般采购原材料的品牌和渠道相对较为固定,尤其是决定菜品稳定性的调味料方面,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品牌。而海天味业的餐饮渠道占比接近6成,因此有十足的底气。

不过,消费者将会成为此番涨价潮的最终买单者,不管是在餐饮还是流通市场,皆是如此。

通常,厂家涨价之后再传导至终端,而终端零售价的提价幅度显然要高于出厂价的涨价幅度,以海天味业此番涨价为例,其大部分产品的C端产品零售价涨幅在1-2元不等。


就像去年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之时,不少消费者就选择不吃或者少吃,进而选择鱼肉、鸡肉等性价比更高的肉制品。而对于具备一定刚需属性的酱油产品而言,消费者要么选择多掏钱,要么选择其他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对于一些不具备刚需属性或者可替代品更多的品类,消费者甚至会选择不买,或者少买。

-03-
多举措刺激消费,利好整体消费市场

昨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保供稳价工作目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完善省际间和本地区联保联供机制,健全有关工作方案,根据形势及时开展跨区域调运等。

通知还提到,各地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粮油、畜禽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销协议;北方省份要按时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储备计划,南方省份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蔬菜储备。及时投放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补充市场供应。

在此之前,农业农村部10月29日也下发通知,要求统筹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大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充足的应急蔬菜储备,切实稳定市场和价格。

显然,在一系列举措之下,抛开其他因素,利好消费市场是肯定的。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厂家和渠道商应该是相对最大的受益者。

对厂家而言,经过前两个季度的去库存策略,目前市场基本处于恢复期,再叠加年终消费旺季和企业前期费用投入带来的转化,今年的第四季度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对经销商而言,年终本就是大宗备货的时节,而在涨价之后,临时备货对自身资金周转自然也有更高的要求。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经销商出货价的跟进上调,在销量恒定或者增长的态势下,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这也是大部分经销商支持企业涨价的根本原因。

不过,对于餐饮终端和消费者而言,涨价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

有餐饮相关的行业人士表示,疫情反扑肆虐,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堪忧,今年整个餐饮行业其实都不好过,前几个月缓解一下,现在各地又紧张,估计很多都顶不过今年了。而大企业那么好的净利润,该尽的社会责任一点没有,还玩这些手段。

当然,现在的消费者对价格并没有那么敏感了,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调味品轻微调价还是能够接受的,不过不同企业的策略不同,但消费者最起码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对此,您怎么看?


作者:矛石(sanshao520875)

设计:苟托

审核:孟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部分图文资料根据企业公告等公开信息整理,文中数据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 END ·




往期精彩荐读:

行业探讨/新闻线索/采访/转载  |  微信:sanshao520875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