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图书室喝茶、笑了一下午,都聊了些什么?
“我认为设计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比如甲方的很多限制、所谓的带着镣铐跳舞。不是这种情况,而是作为建筑师,扪心自问,你想做什么样的房子?这才是最难的!”
—— 刘宇扬
“刘老师的项目有一种天然的质朴感和日常的场所感,这迥异于主流媒体上发表的大量建筑作品。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欲探知设计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所以这不是一个设计作品的专业介绍,也不是一个严肃的官方访谈,而是用访谈的形式,以申窑和云庐为例,讲述设计诞生的过程和那些背后的故事。”
—— 曹庆艳,自由建筑师
I. 申窑艺术中心
东南立面(一期)
“在这个项目上,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要做什么,但因为时间拖得长,那就要对自己的策略有信心。但是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去检测你的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
—— 刘宇扬
来自甲方的委托与信任
曹庆艳:您接到申窑这个项目之后,受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宇扬:从整体情况看,项目改造的过程时间拖得比较长,业主方也由开始的两个,增加到三个。所以这个项目有三个业主方,第一个甲方从事陶瓷产业主要做陶瓷文创艺术;第二个甲方专门经营办公出租业务;第三个甲方是做拆迁、小型房地产和改造项目等,相比前两位,他更熟悉建造部分。(旁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好汉一个帮。)
我觉得这样一个行为很符合中国当下的市场。他们都是民间的资本力量,没有一点国企背景或专业背景,唯一有的就是政府可以给它开个绿灯,可以用一个比较低的价钱,拿到这个园区的改造权和经营权。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由于三位业主不是标准的开发商,他不会用这种很开发商很专业的方式去算账,对项目未来的经营方向也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很巧的就是,我们是走在两个大体系之间的一个狭缝里,它是狭缝中长出来的一个状态。(旁白:所有正规军都曾是游击队——从毛泽东井冈山创业谈起。)
因为我们跟做陶瓷的业主前面有过合作了,就是我们最早做的北京一个四合院的改造项目。互相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不会太干涉我们的设计,基本上都以我们的设计策略为主导,只是唯一的一点就是他财力方面不足,面对这个大项目,有点吃力。但是,我们这个做陶瓷的甲方在气场上还是比较强大的,哪怕他口袋是有点不够,毕竟这个项目整体还是他拿下来的。同时呢,他自认为还是有点文化调性的,另外两个业主在文化上跟他也没有讨论的余地,所以他就说,你们就投资,你们就来用,调性文化,我来,我来看设计,来把控。但实际上他不需要怎么把控,也只是交给我们。(旁白: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申窑陶瓷素坯
从另外角度上讲,基于对项目负责的态度,我们在做设计之外,也从它的造价、坪效等方面进行了考量,通过全盘的考虑和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我们会让项目从设计到落地,不会“掉到坑里”。比如,这里(手指图纸)我认为可以做个挑空空间,损失不了多少面积,但是可以在光线等方面加大整个空间体验度。
在整个四年的项目过程中,还没有遇到我们哪一个方案被他“毙掉”的情况。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这次的合作是有挑战且愉快的。(旁白:信任是友谊的桥梁,而自重则是友谊的催化剂。)
我认为设计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的挑战,比如来自甲方的很多限制等,它让你带着镣铐跳舞。不是这种情况,而是作为设计师,扪心自问你想做什么样的房子。
中区二层挑空
申窑艺术中心鸟瞰图
申窑艺术中心(一期)|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
曹庆艳:关于申窑这个项目,您用了怎样的设计策略来操作这个项目的呢?
刘宇扬:我认为设计策略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如果上来我想表达一个造型,网红空间,或者想要做特殊业态,那就容易卡住嘛。卡住的话你就推不下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是很放松的。因为我也知道设计的局限性,就是你不可能说去改变它的业态,你只能做一种适应性的调整,对吧?
所以,我们回到一期,这个要从源头讲比较清楚。从鸟瞰图上可以看到一期的整体范围。改造前,整个项目是由一个三层板式办公楼,一个两跨厂房,和一个更长的大跨厂房组成。这三栋房子结合在一起,当做一个整体考虑。之前我们跟业主讨论做秀场,后来发现这个业态不容易做活,所以只能把它当成出租办公来做,也就决定了厂房空间必须得做夹层。
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设计策略,就是在里面做夹层。做夹层有两个条件需要满足。首先,业主也不清楚按多少平米去租比较合适,可能会分大点也会可能分小点,所以我们一定是做到这种灵活性,保证它怎么分割问题都不大。其次是,厂房部分有30米进深,自然采光不好,我希望有光从天窗进来。
厂房空间原始结构
三层天窗采光
你看这个总平面也就清楚了,接下来的几个动作是这样的。原来它是属于第二排,前面有一排商业界面,那已经不是它的地,它躲在里面,这个口子很小。我们一开始做总体规划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场地上只有华江路上这个口。一开始口子这边还有一些违章搭建,后来还是政府是帮忙拆掉了。
所以,首先我们就做了一个入口广场,把这个口子开大了些,原来一点点也根本看不见。原来的场地是工业用地,根本不会考虑入口、面宽这些。就是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把这个地方盖满了。
总平面图
园区入口广场
我们从总体规划开始就设计并形成一个环路。 我们当时这个策略也是很清晰的。因为两座厂房的进深空间太大,我们就从中间切一个公共通道出来,也是为了结合它后面最早说要做一个窑的烧制间。就是说,这一栋我们做了一个架空,把底下一楼墙面拆掉,让园区道路在这里形成一个小环通。你看我们一楼是通的,要到后面去就不用绕嘛,对吧?这个东西他们欣然接受。(旁白:用专业的力量征服甲方爸爸。)
然后,我们在二三楼的中间两个柱跨之间就做了一个公共走廊,这个公共走廊有六米宽,比一般的走廊要宽。地面上这些小格子都是采用玻璃钢格栅,上面铺玻璃的方式建造的,人可以从上面踩过。这样天光可以从最顶层一直射到最底层,它的整个空间都是亮的。然后整个办公空间,我们就控制公共走廊两边的公共立面,里面就不给再分了,让他们自己分。那这样它可以任意切割,便于出租,所以一期二期都是在没有完工之前,就全部租光了。这个公共走廊的卖相很好,两边墙面是用阳光板的材料,后面都可以透光,这样视线上保证干净,同时透光性又很好。
我们做了很多材料的选择和空间的策略,使它的实用功能和空间效果达到一个最佳组合。
公共走廊
阳光板墙面与玻璃钢格栅采光天窗
再比如,中间打开的这个部分,它是一个三层通高的半室外空间。我们在里面做一些小绿植等等,它是一个可以联系两边的过渡空间。其实这两栋楼相当于已经牺牲掉一跨,虽然业主做出一些面积上的牺牲,但是它的整体效果和价值,他们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我这些动作是为了综合性更好一点。
最后一点就是,因为原来整个立面比较平,我们一定要把一些空间做退让。例如,我们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把入口退出来,做一个凹进去的入口;把部分结构露出来,让它有原来的那个痕迹;像这个厂房也是,把原结构的立面拿掉一块,把它退出一个像阳台这样的空间。因为一开始业主想在三楼这里做一些接待和会议。后来这里卖得太好了,他就全都租掉了。(旁白:有钱不赚非好汉。)租客们把这个阳台都封上了玻璃。我觉得这也是没问题的。
有一次我带一些外国朋友去看,他们觉得这很像纽约soho。我们看到有些人在那个三楼又搭了个夹层,在里面养狗,或者他们工作到晚上的时候,就在里边睡觉。这样的一个原始的废弃厂房,经过改造后出租,再由租户不断地自发地去丰富里面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心里是清楚要做什么,但因为时间拖得长,那就要对自己的策略有信心。但是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去检测你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 像二期这一块,其实是在大概做到第二年第三年,他才明确要做办公,所以才把这个策略做下去。甲方一直在变,然后我们的策略也要适用性的去调整,但不能够随他起舞,他说什么就改什么,这个事就不成立。如果这样的话,你设计其实做不好。
像中间这个连廊,因为本身就有钢结构,我要考虑灯光,要考虑它的整体视觉上的一个完成度,所以我们就会借这个井字梁的结构,去用玻璃钢格栅做吊顶。就这里我们还是会强调说,哪怕10万我也要做这个吊顶。这个吊顶又跟里面的玻璃钢格栅,跟南边这道墙的整体立面,都是一个材料做的。包括这个电梯轿厢也是我们自己设计,这也是玻璃钢做的。所以材料感是可以保证有一个整体性的。
入口处空间退进以露出部分结构
中部庭院空间与玻璃钢电梯
曹庆艳: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几个重点的地方是完全控制住的,其他地方你想怎么玩都行。
刘宇扬:我们一开始一直在研究,天窗顶部这块,做那个展示用的。下面那个楼梯都做了,然后因为展示空间一直没有完成。你看效果图,其实我还有很多料,后面他如果真的实施,我就按这个去做了。(旁白:做一个有料的建筑师!)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采光井效果图
建设中的采光井
申窑艺术中心(二期)|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I)
其实一期在整体上还比较简单,就是大空间里面做夹层,那么二期就复杂了。接下来我们看申窑二期,二期主要是由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和旁边一栋一层的食堂组成。我们的改动是在原有土建的基础上来操作的。
我们把一期的基本语汇打散用在二期上,所以它是一期的爆炸版。整个园区的设计里面有一个陶瓷的概念。做陶瓷的业主罗先生有说过,一个陶瓷的成品,可能要打碎一百个,才能拿到一个他想要的。我觉得这个说法特别好,有一个专业态度在里面,我们就用了打碎和重塑这个概念。用一个抽象化的做法,形成建筑内外各种大大小小的内弧外弧,建立一个新的空间秩序和外在形象。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把这栋楼炸开,当然不是把它拆掉,而是在体量上做一些消减,但实际上我是做了大量的增量,所以你看到原来的面积大概在3000多平方米,我们做完大概近8000平。这个怎么做到的呢?我把里面楼板敲掉来做新的层高,然后我上面再加两层。所以你会看到这些混凝土的边梁,就是原来的层高。一层不变,二三层变成二三四层,然后上面再加五六层。为了这七八千平米,就做了好多这样的处理。(旁白:偷面积绝对是个技术活。)从外立面上看,这个黑色的部分意味着原来的结构。所以能露出来的我就露出来,不能的,我就用金属板去提示或者暗示这个关系。
轴测爆炸图
东侧里面夜景
曹庆艳:关于食堂的处理,您的解决方案是,保留原来的建筑体量,并由原来的一层增加至五层,这样做似乎增加了结构的负担,对新的功能空间而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您做了哪些方面的处理和考量?
刘宇扬:其实这一块的结构是全部拆掉重新建的,因为那个一楼结构是不可能重新用的。主楼的结构是新旧结合,而食堂的结构完全是新的。食堂的原结构不能继续使用,所以必须全部拆掉重新建,但是把原建筑体块保留了下来。因为没有这个体块,就没有延续性,这个场地可能就散掉了。
这个部分的功能,一开始是按酒店策划的,后来业主没拿到酒店执照,就改做创意办公 。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它的大堂是按酒店配置的,选用了一些质感比较好工业感不强的材料,采用了更强调材料细致感的做法,所以大堂完成度比较好。这栋楼的一层虽然没有按照酒店食堂来做,但是仍然可以拿出来出租,所以整个空间留下来是有意义的。而且在改造过程中,我们用脚手架全部搭起来,从外面看不见里面,就闷着头在里面自己做好了,哈哈哈。(旁白:从刘老师爽朗的笑声中感受到了一丝得意。)
曹庆艳:这里有一个延伸的问题,整个项目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挖掘,更新和丰富的嘛,并且做了很多保留和有意的一些突出。如果政府和甲方允许全部拆掉,您会怎么做?
刘宇扬: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办法简单地回答。因为如果允许拆掉,那就意味着它可能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一点功能,它的功能势必是不同的,设计的那个起点也势必是不同的。因为建筑设计,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跟概念。
曹庆艳:我们现在回到原有建筑保留价值的层面上来探讨下,原有建筑的保留与否,保留多少,这个度该如何掌握?您是如何看待这问题的?
刘宇扬:拆或者不拆,不是一个美学问题,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说它允许拆,从前提上讲,它就不是这个项目,而是另外一个项目,那就不会做同样的业态。因为这个业态是一个中低端业态,是一个民间小资本的开发项目。它是夹缝中长出来的。如果今天我可以重新把这个土翻掉,重新做个培育,那我就种高大上的玫瑰了,就不会去种那个小野草了。
同样的问题,我们回到建筑本体来说的话,如果拆除重建,面积差不多,都是在3万平米左右的规模。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铺开来做,因为这个项目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场地。厂房是一个水平展开的,它的场地很有局限性,我们还要在这里做停车场,做景观空间,所以我只能是有什么就做什么了。(旁白:做设计也是要看菜下碟的。)
从一期保留结构看二期建筑
一期保留结构及二期建筑
水景是策略上比较成功的处理,就是一期二期之间的这个地方。 我把这两跨的皮拿掉,这个骨架留在这里作为景观,就是所谓的工业景观。这个空间在这两期之间形成一个调和的作用。
这个点我跟另外两个不是做陶瓷的甲方,说了好久好久……(旁白:正所谓子曰:诲人不倦……),讲为什么要保留,为什么要把皮拆掉,还不能用,然后还不能停车,就仅仅是为了看。因为他们觉得,拆掉简单一点,还多点停车位。这个关键时候,做陶瓷的罗总就说:“你们都别说了,我说了算,保留!这么做肯定很有味道。”因为他做陶瓷艺术,有美学概念,他可以理解空的概念。(旁白:老子《道德经》里有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刘老师深谙老子精髓呀~)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里是路的近端,人开车开到这里,在视觉上看是蛮堵的,所以我想我要把墙拆掉,框架留着,人是看得过去的,但是,不是给你做功能性的使用,而是景观,做空间上的一个起承转合。结果做完了以后,他们都认为非常好。(旁白:孺子可教矣)
起承转合的景观与结构空间
所以最后在整个项目中,最出彩的就是上面这个场景。讲到这个部分,我想表达的是,在场地有局限的前提下,需要把场地的空间感做出来。包括一期中间的架空通道,并把绿化延伸进去,也是这个目的。整个场地经脉打通,流线通了,视线通了,人流通了,整个场地就火起来了。
所以说重新做的话,就不是我们这个做法,会有新的规划要求,功能要求,它就是完全不同的方案,所以其实没什么可比性。就这个项目而言,我们的精力主要聚焦在非常具体的点上,是完全基于现有条件,去做出一个新的空间来。这个项目呈现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因为原建筑不能拆,但是可以改。你愿意把这个已经空了十几年的破败的厂房租过去,你还愿意花钱改造,而且还能改造得这么好,而且很快入住率就达到百分之百,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把它盘活。新建,我觉得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曹庆艳:其实我想问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工业厂房它的遗存的价值有多少?
刘宇扬:我觉得这些价值不是一个量化的问题,就是说你要算钱可以,那我用20年去跟你算,比如说它的租约20年,20年之后要还掉,那么前期的投入多少?后面的回报多少?那不就是它的价值嘛。但是你说文化的价值,这是没法量化的。那你说周边经济的价值,那现在也是算不出来。
几十家上百家的人住在这里,工作在这里,他们每天的消费,它所产生的GDP,就是价值。这里有个摄影棚,在上海还蛮有名的,做人像摄影,产品摄影等。旁边还有个设计公司,还有些小商铺、小公司等等,其实还蛮好玩的。
它其实是一个小的商业综合体,它不是一个典型的文创园,只有设计公司在里面。它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业态,反正觉得这里性价比好的,又喜欢这种调性的都跑来,就是很符合市场的需求。
然后,他们这种物业属于比较松散的管理模式,就是粗放型管理,就是你在里面做什么,他不太来干涉。那么很自然的,这些人觉得在这里待得蛮舒服的。二期这里,本来老板是在顶层留了一半,给自己用的,结果他觉得这个做的太好了,就舍不得自己在这里占着。他就自己搬到另外一个房子里,然后就把它租出去。(旁白:看在钱的份上,就牺牲一下自己吧。)
入口大厅雕塑
整个一楼大厅的室内设计过程,也很有意思,很有故事。我们做完这个设计的时候,有一天做拆迁的业主跟我说:“刘老师,我这有个东西帮我看一下。”我说:“什么东西?”他就给我发了个照片,就是这个机器部件。 我说:“这个要干嘛?”他说:“我在某一个项目上找到的,我要把它收进来,放到我们大堂里做个雕塑”。我说:“这个想法好。”然后我们就帮它设计了一个座椅,就可以看它。(旁白:甲方审美提升的速度有点快。)
本来这里是要做水景的,那时候甲方一直想在大堂做水景。我一直跟他说,不要那个水景,太俗气了。你晓得的一般的这种大堂里,做水景就有点是风水的意思。我一直没给他做水景,结果他看上这个了,我就说好(旁白:内心大概是窃喜吧。)这就表示说,他其实在一开始是没有什么美学概念的,做拆迁出身的嘛。因为他项目开始就跟着罗老板一起投资的这个项目,所以经过了这四年的熏陶,审美也发生了转变。包括这个灯具,他说:“老师帮我们设计一组灯具”,我说:“好呀,我帮你设计。”然后我们就用那个弧线的造型,也就是整个房子的轮廓线,我们帮他拉了几个线条,也算是我第一次设计灯具。所以我觉得也蛮开心的,就是说他主动,而且他愿意投一点钱去生产这些灯具,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去设计灯具。(旁白:多给点设计费应该会更开心)
曹庆艳:这个雕塑作品放在这里很应景,我还以为,这是原来在这里的一个设备。
刘宇扬:它是另外一个厂找过来,这里面的设备全给清掉了。
曹庆艳:这样一个项目做下来,您把甲方的审美也顺便提升了几个档次,哈哈哈。
刘宇扬:是的,哈哈哈。你看这个柱子,方案在做的时候,就觉得这地方好像外露的粗糙感就太过强了,外面已经有了,所以我想里面一定要有点惊喜,就用镀铜的拉丝不锈钢材料包了一下。
镀铜拉丝不锈钢包柱
镀铜钢丝网窗帘
曹庆艳:这个是窗帘吧?
刘宇扬:尺度做大了的金属丝网。一楼大厅是一个挑高四米八的空间,我们考虑到外面会有停车,会比较乱一点,所以我就想这种比较偏室内装饰的做法,去处理这个问题。它的灯光也都有特别的考虑。
我们再看看这个主楼梯,这是从一楼到五楼的主要的立体交通空间,同时它又是那种可坐可望可行进的一个体验空间。你可以看到,从一楼到休息平台,再到二三楼这个过度,它是一路这样上去的,最后可以出到这个顶部。当时我们就强调说,在平面上要有一个公共楼梯,不是一个楼梯直上,而是在平台上走一段再往上走,所以它的平面上的位置一直在变。这个楼梯的空间感其实只有体验才能感受的得到。
曹庆艳:我一定要去现场体验一下!
刘宇扬:我不知道他们现在会不会让你一直走到四楼,但应该可以,因为这是个公共空间。从这个楼梯上去,这里我做了扩大的一个休息平台,就是立面上凸出的玻璃盒子,它的高度大概是1米6,我在它下面做了个水景,让这个体量浮在上面,有点倒影的感觉。然后这个地方再往上走,这段楼梯就跑到里面来了。就等于是藏在里面。再往上就可以看到三楼。然后再过来,它就跑到这里来,然后这边它就要经过一个半室外楼梯。那么再上去就是照片上的这个小空间,就是凹进去的这个厅。然后再上去就四楼了。再上来这就是五楼,然后就这样结束。其他的都是疏散楼梯间的。(旁白:听着刘老师细心的讲解,笔者也跟着神游了一下这个有趣的空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二期1-3F楼梯轴测爆炸图
二层休息平台
二层旋转楼梯
玻璃盒子下的水景
曹庆艳:这个项目不听您介绍,是很难看到这些细节的处理的。
刘宇扬:得有人愿意细细去看这个图,然后他去理解,不然就是看那种简单的概念了。
曹庆艳:这个项目看上去还是蛮复杂的,每个空间和细节都经过了各种的考量和处理。
刘宇扬:或者说我们的力气聚焦在了非常具体的点上。新的建筑它就没有那些条件,你去做这样做的话,反倒会有点刻意了,对吧?那我这个就是完全基于现有条件,去把它做出一个新的空间来。
曹庆艳:当我从媒体上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其实很难注意到,您刚才讲的这些很细致的考量,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看个造型。建筑的形式是很多建筑师的执念,却不是建筑真正使用者最关注的问题,这种错位关系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宇扬:这跟媒体或媒介有关系。媒体的这种传播,特别是公众号是一种快速消费。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是二维的图片图纸,或者视频,都没有实实在在的空间体验感。平面是很技术的东西,就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没有那个心情去仔细看。而且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手机上看,屏幕那么小,很难耐下心来去看。实际上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平面图都是打印A1的图纸,我们在这个尺度上面要去细抠一些东西,然后会建实体模型去推敲,所以建筑它本身就会有这几个层面,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哈哈哈。
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就会想要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你知道它是一个肤浅的东西,但你也不能完全忽略它,然后在你的创作里面去做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作为建筑师,不是为了让媒体看到而做建筑,而是你本身有更长远的建筑追求。如果第一时间人家看不到,你还有第二时间,还有第三时间。比较严肃的专业媒体,或者评论家,他可能就看得到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但那也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属于使用者是不是觉得还有意思。比如申窑这个项目,我们去跟老板互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跟住客聊两句,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很好玩,对我们做的东西,很有感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愉快的情况下,最后把一个你自己认为挺有意思的东西做出来。
曹庆艳: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也是因为它不像很多媒体上看到的那些很炫的那种设计,外面看起来它是很平实的,然而里面的空间又是很丰富的。但是,就在今天刘老师讲解过后,我其实还是很惊讶,原来背后这么多的故事。
II. 喜岳 · 云庐精品生态酒店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设计师跟业主的互动,一定是既互补又平等的。同时你还能够提一些东西,是他可能没想到的。这实际上这是一个策略性的转变。”
—— 刘宇扬
曹庆艳:我还关注了您做的云庐酒店这个项目。这个酒店的整体设计是比较克制的,尤其是景观设计。您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刘宇扬:我的项目都比较克制的,哈哈哈。
曹庆艳:看出来了,哈哈哈。在我看来,云庐酒店的景观设计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我们就看这张图就好了,那可能就这里有点树,然后其他地方似乎也没有做什么设计,还有这里面连棵树都没有,这哪有景观嘛!您是怎么考虑的?
刘宇扬:这个问题在这个项目上是非常简单的,你放开眼睛看,整个大环境就是个大景观。在这里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你就是把这里整理干净就好,收干净以后,所有的大景观都进来了,对吧?这个果树是原来的,这个地方就是人家晒谷用的,小孩呀,小狗呀,小猫等在这里玩的,这就是他们生活空间的一个延续。
以前乡下农民盖房子,就是在他自己小小的宅基地上做。简单的三跨,中间为厅,两边卧室,仅此而已。然后儿子出来,再有一块宅基地又盖一个一样房子,对吧?(旁白:然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大概原始的村落就是这么来的吧。)所以以前的生活是非常朴素的。天气好的时候,人就在外面活动,下雨或睡觉的时候就进到房间里。这些室外的场地就是延展的客厅,所以他根本不会专门在院子里种花,自然就会有这种野花的种子就飘到这边,就只长一点野花而已。
曹庆艳:所以很自然的可以理解为,就整个项目来说,实际上是对原有生活方式造就的生活空间,这个内核的一个提取和梳理。我看了网上的关于酒店的有很多评论,说,原来酒店还可以这样做,感觉像是进了村一样的,很有意思。
刘宇扬: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核心的一个想法。比如这个原来的入口,我们把这个已经塌了一半的房子拆掉,用阳光板搭还原出一个虚的入口空间。把原来的形保留了,我们用了这样一个还魂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概念。再比如这道院墙,原来是人家的院墙,为了能走通,我就切个口,两边就用砖收头,没有特别再去处理。又比如,这个后院里面有一棵果树,我就保留下来,只是地面铺装了一下。还比如,这个广场,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这是两户人家的院子合并成的,中间原来有一口井和一道院墙,院墙两边原来标高不一致。我们把中间院墙打通,水井保留,广场标高做到一致。这个广场空间跟旁边的建筑在平面上和高度上看都是一比一的关系。就整个项目而言,它的核心公共空间就是这个广场。
云庐酒店周边的大景观
酒店入口的外墙立面
餐厅旁天井中的果树
曹庆艳:然后这个就很不像普通意义上的酒店
刘宇扬:就是不套路化的。
曹庆艳:这可能是比较大胆的一个做法。
刘宇扬:这些对我们来说其实没什么大不大胆,就你要我去做酒店那种套路我也做不出来,我也不太喜欢,然后反正也没人找我们做,所以我也不担心,哈哈哈。
曹庆艳:像广场空间这种留白的做法,其实赋予了空间很多可能性。看到这个广场,我就会想,是不是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在这里发生了?
刘宇扬:最好玩的就是把空间给到使用者。你知道他们在这里会做什么吗?
曹庆艳:不知道,哈哈哈。
刘宇扬:每次去云庐酒店的时候,只要天气好,晚上吃完饭,我们就会排一长排这样在中心广场喝酒。有小孩在的话,我们就会在广场上放个屏幕,一起看户外电影。白天天气热的时候,小孩们就会在这个井边一直玩耍。井边当时有一个小小的浴缸,小孩们全部往里面跳,玩得非常开心。在这里,其实不需要给空间设计什么活动,把这个空间留给使用者,就是最好的设计。
其实整个项目,它的核心公共空间就是这个广场。这个空间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放眼看整个项目所在的大场地,周围这些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坐在这空间里看山,就已经非常足够了。城市里来的游客就很愿意到这里,前一段时间他们那才办了一个香港明星的婚礼。他们人是住在Alila酒店那里,婚礼是在这里办。他把整个场包下来。这个也是超级大户才能干的事了,哈哈哈,等于那一场婚礼包了两个酒店。(旁白:酒店被包场,设计师似乎比酒店老板还开心?!)
餐厅与中心广场
半室外就餐区
曹庆艳:这里还要延伸一个问题,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地抓住这个项目的关键点所在。您是怎么做到的?
刘宇扬:对,然后这个业主还要听你的。设计师不是一上来就想去设计最好的空间,而是你的定位要准。比如说这个项目的房费如果定价在五百或七百一晚,一定死掉。
我跟他一起呆了三四天,我们一起去各个酒店体验,去各个餐厅试吃,一起做了很多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就给业主一个策略,就是房价千万不能低于一千,要从一千五起跳。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设计师跟业主的互动,一定是既互补又平等的,同时你还能够提一些东西,是他可能没想到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策略性的转变。像我们做申窑,我很清楚,那里收不到高租金,做不了高端办公。我就跟业主说,如果一平米要出10块8块的,那定位就错了,所以那里一平米租三块钱。我们工作室所在的法租界,办公一平米出8块,10块,15块正常。所以这个就很清楚,它在市场上定位要准确,然后你在设计上就可以玩得比较放松。
III. 追问建筑大咖
ALYA图书室的一次下午茶访谈
作为一名青年建筑师,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困惑,这个时候总希望有前辈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点。设计宇宙推出的“宇宙下午茶”来得正是时候。
“建筑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这个职业有意思的点也在这里,就是要不再重复自己。…… 最后还是要沉下心来做,而且你不要想着今年或明年马上就看到变化。”
—— 刘宇扬
曹庆艳:看了您的履历了解到,您有从医学跨专业到城市规划,再到建筑学的学习经历;这些经历使您有着更宽的知识界面,和多维度看问题的方式,这是很多建筑师所没有的经历和能力。您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刘宇扬:我的那些不同的经历,是人生经历,那个知识对建筑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另外一个角度讲,建筑它从来都不是单一专业,它有结构,有人文,有策划,有材料,有城市,有景观,有室内,等等。它涉及到的专业面很广。一个真正好的建筑其实是综合的,同时它又有取舍。
所以说,专业外这个层面,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可以让你,能够跟不同类型的甲方有效沟通,达成共识;而专业内的这个层面,那一定是你自己在建筑学这个专业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建筑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这个职业有意思的点也在这里,就是要不再重复自己。
曹庆艳:像我们这种事务所还是比较全面一点的,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但是比如在很多商业的公司,可能做住宅就做住宅,做酒店就做酒店,可能画施工图的就画施工图。如何避免被固化,并保持不断进步?
刘宇扬:这个问题就要分专业内和专业外这两个面去分析了,就是你要理解大的环境。现在是一个在急速转变的时代。跟过去20年不一样,做住宅20年,它可以按一个户型一个套路就把这个钱赚饱了。但现在是这样子,项目已经没了,你要活下去,就要变,这是一个外部环境。内部就是从内在的,你不那么认命,你想折腾一下,哪怕你给我一个住宅,我也想折腾一下。现在来说其实外部已经在变了,所以你不变是不行的。但是怎么变,这要看个人的自我设定。
曹庆艳:如何提高设计者的专业度和成熟度,您能给我们这些年轻一点的建筑师一些建议吗?
刘宇扬:我倒觉得是这样子,那你就看看你自己缺什么。你去分析自己,因为你最清楚你自己,比如你的成长经历,你受的教育,你的工作经历,你去发现你的短板,和你想去到的方向,然后从一个点开始做起。
这个没有第二法则,必须去积累。就是我看到好的建筑,我是愿意在那边待上一整天的,就是东看看西看看拍照也好,坐在那边感受也好。
比如今年去了一趟芬兰,我就待了一个礼拜,一天就看一栋房子。你可以给自己布置一个阶段性任务,就定点去看,然后看的时候你就要用心去观察,画草图,拍照记录感受。你把自己的状态转回到,很纯粹的就是为了建筑学。很纯粹的感受光线、空间、材料。这种感觉的东西,吸收多了,自然而然你的设计可能就会把这些积累融入进去,或许会从一点上去释放。
最后还是要沉下心来去做,而且你不要想着今年或明年马上就看到变化。我虽然现在看房子看得少,但是我还是会选择性的去看。那些大师的经典之作或者一些特别好的场景,还是会给你很多启发。可能越到我这个阶段,我可能更多看的是那种有历史的老房子,特别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
这是一张摄于意大利中部山城Spoleto的照片。刘老师将于2019.11.25(周一)晚7点,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B楼钟楼报告厅,分享他自2003年起对建筑地形学的兴趣与研究。这个讲座是张永和教授的《建筑学前沿:(手)工艺建筑》课程系列讲座之一。欢迎旁听!
访谈人:曹庆艳
独立建筑师,时年35岁,从业十年,待过国企,也入过民企,研究过绿建,也参与过乡建,有过诸多项目经验,也做过一些专业外的探索,但随着职业生涯的不断深入,对建筑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迷茫,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因缘际会,结实了刘老师的好友小颜,又恰逢设计宇宙发起了宇宙下午茶,首期嘉宾便是刘老师,故随缘而来,促成了此次访谈。
访谈日期:2019.9.3访谈地点: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五原路工作室项目照片提供: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本文编辑:孔秋实设计宇宙VerseTeaTime栏目 宇宙下午茶丨刘宇扬:场地策略来自设计的克制与留白
过往发布 | 动态:
过往发布 | 作品:
申窑艺术中心(二期) | 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I)
申窑艺术中心(一期)|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
西店记忆获提名Archdaily年度大奖,请为它打call!
建构文化基础设施|Architecture as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媒体联系:media@alya.cn
商务联系:business@alya.cn
招聘联系:hr@alya.cn
ALYA官网:http://www.alya.cn/
长按二维码,关注ALYA微信公众号,欢迎后台留言互动。
坚持善念的设计,力求善意的建筑
Architecture of Craft and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