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校长与计算机教育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3-07-08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大力开展工业建设,“一五”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694个,其中有156项由苏联援建。为适应对建设人才的需求,以及面对二战后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挑战,在多所高校创建和充实了新兴科技的系和专业,相关校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功不可没。

1952年底全国总人口近5.75亿人,其中科技人员42.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16.4万人),平均每万人中不到7个半科技人员,其中科研人员仅8000人。到1955年底,科研人员增加到1.8万人,仍远不敷需要。在校高校学生,我国每万名居民中只有5人,此时苏联86人,波兰50人。
   
计算机在中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面对社会还算新生事物,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设备与应用逐步深化、覆盖到城乡,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企业员工和居民,使用、掌握了计算机,高等院校功不可没。也离不开校长的认识和决策实施。当然不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进度和作用也与院校领导的意识和积极性密切相关。

蒋南翔、陆平、刘居英、吴立人、李昌、王零、沈元等在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推进,在教学、研发、应用上做出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

蒋南翔(1913-1988)

蒋南翔,生于江苏宜兴县19329月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1952年12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他当即冒风险反对苏联专家要撤销无线电系的建议,力保无线电系确立,为自动化、计算机的发展奠定基础。1955年,他向周恩来总理和教育部提出要在清华、北大举办原子能科学技术等一批高技术专业,并率团到苏联考察,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种新兴学科;为两弹一星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文革前的10年,清华大学招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就有2601人,占全国高校的四成。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第一班——计七班于1957年毕业,6月10日,全班同学和老师在二校门坐定准备合影时,蒋南翔校长恰好骑着他的自行车经过,被班长王尔乾邀请下车参加合影,留下一张珍贵照片。与盛装的教师不同,蒋校长着装就是日常的制服,他的自行车就放在照片的右边墙角。

1957610日,蒋南翔校长(二排左五)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第一班(计七)毕业合影。是少见的校长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合影。


 

北京大学

陆平(1914-2002)


校长陆平,吉林省长春人。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7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其中,1956年、1959年,先后设置计算数学、计算技术两个专业。

 

1958 10 14 日朱德委员长在校长陆平、周培源陪同下参观“北京一号”计算机,听取张世龙汇报红旗计算机研发情况。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刘居英(1917-2015)

哈军工院长刘居英,吉林省长春市人,北京大学肄业,1954年,出任“哈军工”副院长;1961年,继任“哈军工”院长。1964年“哈军工”在军队会议中遭到批判,整风检查。但学院依照遵循陈赓院长确定的依靠老教师、老干部,“两老办院”的方针,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他放手使用慈云桂、康继昌、柳克俊、康鹏等一批师生,不仅完成了901计算机,还在国内第一个研发成功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在全国计算机领域领跑,直到如今的国防科大的计算机依然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1965年7月2日,出席国防科委教育工作会议的杨成武将军和校长(左起),哈工大李昌、哈军工刘居英,。

901 计算机是最早成型的计算机之一,从立项开发,赴京汇报;1958 年、1966 年二次进京展示,先后接待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贺龙、罗荣桓、林彪、李富春、邓子恢、谭震林、薄一波、彭真、蔡畅、杨尚昆、谭政、许光达、罗瑞卿、粟裕、刘亚楼、杨成武、杨勇、赵尔陆、刘寅等近百位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和高级将领视察,以及两百多位院校领导参观,对计算机知识的宣传普及和计算机教育的推动,功不可没。

1965425日,国防科委在哈军工推广中国第一台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刘居英院长和国防科委秘书长路扬(前排左三、左四)等与参与培训的10多个单位的100多位学员合影。这张照片被《溯源中国计算机》作者认为是文革前中国计算机事业最重要的历史照片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昌(1914—2010)

校长李昌,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人,1934年到北平入华北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1年时间中把设施陈旧、条件简陋的大学建成为那时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1957 年,李昌校长决定仪器制造系和人事处派员专程赴京,成功聘任陈光熙教授担任哈工大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这一举措使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成为一支国内劲旅,做出多项成果,促进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李昌对哈工大发展的长远思路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教育大纲,在教育体制、教学规划、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育改革带头人。

1958年,依据华罗庚先生的建议,哈工大完成了第一台下棋机,为中国开始人工智能迈出第一步。 

1958年,哈工大研制的下棋机,首开中国人工智能探索。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吴立人(191-1979年


吴立人院长,河北省保定行唐县吴濨沟人,曾就读北平华北大学,1956年6月至1958年1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任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在成都组建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年11月,时任二机部第七局局长的吴立人被任命为学院筹委会主任,奉命在—年内将交通大学电讯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电讯系三校相关专业师生,迁到成都合建新院,1956年秋季按时招生开学。吴立人全部使用教师搭建筹备工作班子,重用懂教学的人参加建院,他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坚定依靠知识分子办学,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解决困难。成电汇聚了一批电讯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如张熙、陈湖、周玉坤、童凯、陈茂康、许德纪、龚绍熊、吴敬寰、唐翰青、黄亦衡等,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计算机专业在成电茁壮发展,文革前10年招收学生497人,仅次于清华大学、哈军工和北京工业学院,比哈工大只少2人。 

1965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仿造的441-B晶体管计算机。


复旦大学

王零(1918~2010)

党委书记王零兼副校长安徽潜山人。1935年秋短暂入安徽高级中学,后考取安徽省财政厅土地测量人员训练班,在皖北、芜湖县等地进行户籍清丈测量。1951年到复旦大学工作,任校党委第一副书记、党委代理书记、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19751978年兼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负责人。1981年调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19589 月依照上海市委的要求,复旦大学举办计算数学训练班,培训复旦、华师大、上海师院101位学生,其中近20人留校工作,大部分分配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他们成为上海的第一批计算机创业者。

1964年,复旦大学完成的602计算机是当时单位自制计算机中少量的成功机型,自此开始,陆续通过653、789、719、753等一系列造机项目。197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使复旦的计算机事业跃入国内先进行列。 

复旦大学602计算机(1964年)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元(1916-2004)

沈元副院长,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2年,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及实验条件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以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在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新专业,为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北航自738厂购进103机,部分62届毕业生到738厂实习和毕业设计。1962年,103机经改造提高了性能,召开“升级鉴定会”,空气动力教研室主任陆士嘉(二排左二)教授参加验收,沈元(二排中)副院长应邀出席。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领导和科学家参与计算机早期应用的珍贵记录。 

 

附录:本公众号文章“谁是第一个计算机系” 传后,得到6200多位网友关注,一些网友留言进行补充,但因公众号只能修订一次,所以在本文中重发,留待“ 中国计算机教育”整理好后再重新发表。谢谢大家支持。

据《科技日报》报道“1978年教育部决定在一批高等学校成立计算机系”,这是中国计算机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多所高等学校的史志、网站或纪念册上查到的计算机建系记录(黑体字为修订增补):

195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系主任华罗庚。

1966年4月,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成立计算机系,系主任慈云桂。


1975年9月,复旦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负责人王零。

1976年□月,吉林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王湘浩。

1978年6月18日,南京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叶南熏。

1978年□月,北京大学组建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张世龙。

1978年9月,浙江大学成立计算机系,主任何志均。


1978年9月,北京航空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胡孝宣代主任。

1978□月,武汉大学成立计算计算机科学系,

1979年5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张东韩。

1979年5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1984年12月最终确定系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唐泽圣。

1979年9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张志浩。


1979□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张铭智.

1980年7月,北京工业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曹立凡。

198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杨衍明。

198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谢志良。

1985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王开铸。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苏联对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以俄为师”

高教部批准计算机专业设立

布朗防长到访武昌造船厂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周恩来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

教育革命和计算机人才培养

谁是第一个计算机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