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明业:曾经游学在四所高校

刘明业 计算机六十年 2023-07-08

  刘明业,大学学业:哈尔滨工业大学

  进修: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学院

  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

1978年10月于阳朔,全国首届数字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学术会议。

   刘明业: 19346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平县,家里务农,在孙家城高小念了一年,大石桥营口县中学读初中,在辽宁省最好的一个中学,与辽阳中学齐名的营口市中学高中毕业,1955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发电厂输配电专业。本想进北京上学,家里不希望我进关内上学,以后好回老家工作。

  六十年前,难忘的1958年,全国在大跃进的旗帜下,“计算机遍地开花”,哈工大调了一个班调整到计算机专业。我有幸迈进“哈工大计算机55班”,成为全国首届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大跃进的激流中还被评为1958年度先进生产者。

   毕业前夕,195911.10-2.25,我被派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电)进修,没有参加毕业合影。在成都呆了108天,进修三门课《自动控制》,围绕弹道式导弹教学,导弹先打到天上去,然后弧形下来,所有的过程要在其中;再有二门课是《自动调节原理》《自动控制元件》,学习这些内容,准备搞导弹控制。

1984年,青岛会议。林宗楷、唐毅、薛宏熙、韩俊刚等。

1984年10月,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首届数字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学术会议”,胡祖宣、刘慎权、刘明业(左起)。

1989年11月,林宗楷(右二)和刘明业去上海开会,路过泰山合影。二人分别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19603月,继续进修3.3-6.25),在北京航空学院207教研室进修《航空解算装置》,学习导弹控制方法。这门课要消化好,准备回校讲课,要写教材,参加课程的建设工作。我参加了北京国防部五院组织的合作。与五院搞观测控制。目标很明确,几个国防科委的学校北航、成电合作,由北京工业学院(当年的简称是:京工)牵头。

回到哈工大就准备上课,讲数字积分机。因在京工进修了半年,在这是“小教师”,30多元月工资。哈工大有1位教授陈光熙、7位讲师、一批“小教师”,我算是负责的,因为曾是班长。

1960年暑假我毕业了,回到哈工大就任助教,月工资升到46元。哈工大这边在做响尾蛇导弹,不让进这个院子了。新成立计算机专业二部,在中山路的分部。我准备上课,讲数字积分机,这是苏联叫法,美国叫DDA,数字微分分析器。我带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讲了课。通过工作认识了慈云桂老师,他在哈军工工字楼讲课,我去听过,坐在第一排。休息时,他问你是工大来的?从此认识了慈云桂先生。

在哈尔滨办学有许多困难,哈工大的教学班底也在移动、变动,有人想来北京工作,3年、5年、8年也有没有办成的。我就到人事处说过一次,反倒落实了。我把哈工大的教材任务做完,就放我走了。要是自己办手续,就太不容易。感谢北京工业学院,感谢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说是调了一位弹道专家从北京去哈工大,我们这调了两位教师到北京工业学院,对换,以求平衡。

1962年,拿到北京调令,我向学校要毕业证书,教务处要我补毕业设计。可调令有效期仅20多天,时间来不及,我把科研结果论文修改了,把报告总结一下,没有答辩,胡铭曾老师给了优,我向他鞠躬感谢。我还少修一门课《模拟计算机》,也补了报告,拿到毕业证书。

1962年国庆前,进入北京工业学院刚创建的计算机专业221教研室,是数字计算机。成员多数来自本校的机电火炮指挥仪专业,并且是继续为火炮指挥仪服务的电子数字计算机专业。与国防口其他学校计算机专业相比有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很自然地成为国防口七所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排头兵,备受兄弟院校同专业老师们的瞩目。

这次进校是二个人,王遇科老师教离散数学,我的任务就是带学生数字积分机的毕业设计,我在哈工大最后是搞的数字积分机,有点经验。学校说毕业设计任务很重,我上报带4名学生,最后安排带了6位学生。这是学校第一次安排学生毕业设计,有点担心。最后很好,没有出问题,我整天坐在教室,和学生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就及时讨论、解决。晚上就在教研室坐班,工作效率很高。

196110月国防科委计算机专业教材编选工作会议在哈工大召开,在会议通知单上京工居七院校之首。会上两本主要教材的内容完全是针对京工的:

一地空导弹控制计算机理论(简称“理论”,代号40171)(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二地空导弹控制计算机系统(简称“系统”,代号40172)(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这两本教材的署名为“齐源”。是七院校的谐音。都是过去没开过课,未写过书,也是没有翻译本的两门课。编写组里的教师,非常关注京工早期这方面的工作。

“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导弹飞行的瞄准法:三点法(狗追兔子方法)和前置量法等。也包括我分担编写的比例导航法。大家都非常关注京工火炮指挥仪理论课的有关内容,及他们正在研究的矫直瞄准法。

“系统”课编写中,刘明业负责的那一章是弹道式火箭发动机关车控制的计算机设计(参考V-2资料写的)也很希望能参考京工的指挥仪系统课的内容。

京工当时计算机在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并且此前这两门课国家也都请过苏联专家(米德威捷夫,米先生及萨巴斯考夫,萨先生)住在友谊宾馆,来京工讲课,有时也去北航和成电讲课。七院校中京外的院校派进修教师来京工、北航听课。

苏联专家撤走后,19636月国防科委无线电专业教材委员会计算机专业教材编审组在成电召开扩大会议。本次会议“除审核制定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外,还审查了教材四年计划(1963-1966),并通过了教材编审程序等”。会后将已列入四年规划的教材编审任务下达到编者本人。要求按照国防科委关于编写国防工业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材的原则和教材编审程序,按时完成教材编审工作。刘明业分担的解算装置专业数字积分机教材编写任务书直接下达到北京工业学院:“20学时,19646月完稿后交慈云桂(943部队)审”。任务具体明确正式下达。编审双方努力认真工作,1964年按时完成任务,只因国家教改形势的发展,书稿最后仅作为本校教学的需要先后油印两次(19641965),只有我一人用来试讲。

1971年,我参加双45高炮数字模拟混合型指挥仪的方案调查论证,指挥仪是数模混合的,用积分机和数字机混合。19748月曾撰写一篇长文“数字积分机工作在混合计算系统中一些问题的探讨”。曾作为“全国计算机学术交流会论文”,会上报告交流,会后收藏在国防科委情报所。直到1978年经五机部201所推荐全文登载于“国防工业火控技术情报网”的刊物《火控技术》(N0.3, 197848-62页)。

2012年6月,返回西北工业大学拜会康继昌教授。

这件工作持续达3-4年之久,投入的工作量很大。

1. 编程序在441-B机上模拟积分机和数字机的混合计算。将空军提供的航路,从大磁带机输入,对航路进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平滑处理),并采用各种不同积分方法,最后将结果采用X-Y记录仪画出平滑后的航路。借以考察各种积分算法在这种联合处理中的效果。

2. 搜集并消化数字模拟混合型计算系统的资料(积分机及其应用方面的文章),选择翻译八篇文章(约十几万字),经201所审阅后刊于《国防科技资料》(N0. 30,35 1973)。

有一段时间,我和二十院陶辅文同志专门跑图书馆、情报所集中查资料。其间京工图书馆、资料室帮我们许多忙,提供公用北图借书证,给报销复印费;更不能忘怀北京图书馆(还在府右街)编目室的同志能允许我们进去看书,并将刚进来的尚末编目陈列的期刊、图书借出来复印;中国科技情报所的同志曾几次动用外汇专门为我们引进国外的资料。

1964年到曲阜四清,参加工作队工作半年。回来就放下积分机,进入441-B计算机(哈军工研制),内存和读出放大器。全机调整,中间也走了弯路,曲折都没法说。441-B内存我全都掌握了,运控也得掌握,它有故障,要你排除。不排除,就不能前进了。调机要根据测试程序的显现来判断故障。我就要读测试程序。搞软件的人是哈军工的俞咸宜,和我处的很好,帮助我读程序。441-B设计的很高明,指令能够变地址。441-B我全都掌握了。

工农兵学员进校后,我又接了一项任务,北京军区炮兵第六师,130地炮集成电路指挥仪的研制,项目由二系从炮兵接来,但工作却让五二专业刘明业牵头。从项目调研,方案论证,全机总体设计,乃至组装和结构设计。全机仅用四块大插件,采用硬件随机逻辑的微程序技术,在不到三年时间便顺利调出来,指挥仪调试时会高唱东方红歌曲(当年的计算机简易检查程序)。

样机曾在北京军区、北京军区炮兵等单位展出演示。1976年(12.2)还曾在河北宝坻实弹打靶,刘明业正在下放,应炮兵的邀请向干校请假到场学习。二炮装备研究院原院长慈林林同志彼时是军代表,我们曾并肩作战。

他们非常重视。但是本质是给军队干,它的成败关系到我对党的忠诚,要是没有做好,不伦不类,一堆烂东西扔在那儿,我就不好交代。地炮指挥仪我写的很少,我倒希望有机会把这个工作回忆一下。

我的特点是党教我干啥,我就干啥,不挑。党推我走上这条路,路是曲折的,最后成为老教师,首席教授。我没有出国,在家里有任务,热衷于把博士点拿到。

刘明业简介:1934年6月生于辽宁营口。1959年毕业于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留校任教。1962年调北京工业学院,198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计算机应用学科博导。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受聘为第一届校聘计算机学科首席教授,负责本学科带头人工作。

发展长期致力于国家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计算机学科的建设及 EDA 实验室建设。对学校计算机学科两个博士点的创建都有突出贡献,培养博士近50名,硕士50多名,曾获三届研究生培养优秀个人一等奖。

从事设计自动化的科研,11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三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撰写的专著、译著和全国统编/规划教材及国家技术标准共10部,其中硬件描述语言国标两部,专著两本,获北京市及国防科工委的奖励。2002--2006年受聘于厦门大学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04年获中国半导体协会"优秀园丁奖"。

北京理工大学学子在厦门大学。2004年7月。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个人贷款买电脑,还贷风险是奉献

苏联专家回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


挖掘计算机历史20载喜获银发达人称号


林巧稚不为人知的科学家故事

回到影响一生的哈军工

计算机教材巨匠:史济民教授

南京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是保密的

华罗庚建议哈工大制作下棋计算机
追寻华罗庚先生访问哈工大的足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