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巧稚不为人知的科学家故事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林巧稚是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医学家,但她也是著名的科学家,这一点常被媒体忽略。林巧稚在医学计算机上的贡献,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中国医学代表团是新中国第一个赴美的科学团体,林巧稚就被周恩来总理点名列在其中,1972年10月1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了中华医学会代表团,林巧稚也在其中。

图中:林巧稚、吴蔚然、尼克松。

    19011223日(光绪二十七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

1921年,她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1932年,被学校派往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1939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 

协和医院

林巧稚医生

在出国学习期间,她参观了剑桥大学、纽汉姆大学,又在马里兰医学院的妇产科里进修实习了两个月。除此之外,还广泛地参观了伦敦各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如蔡尔斯妇科医院、伦敦妇幼医院、伦敦妇婴医院等。参观了镭放射治疗中心站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设备,这启发提供了她的研究思路,奠定了她研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的基础。她还到英国皇家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在自己的老师科主任的实验室内进行小儿宫内呼吸课题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被推荐到伯明翰市举行的英国妇产科医学会议上交流,受到好评。

1940年,林巧稚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同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56年6月,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建成,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1959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五十年代,国家准备建立一个“国际医院”,在李冰、金显宅、林巧稚等人的努立下,改变方案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日坛医院——第一所肿瘤医院。 

1972年,林巧稚随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在欧美参观,关于她与医学计算机的故事就从这次访问说起。

见到美国医院广泛使用了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她就立志要让中国医学研究也要用上计算机。当时,美国有10万台计算机应用在各个领域,而中国仅有500台性能相对落后的国产电子计算机。

回国后,林巧稚得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慈云桂教授(后为中科院院士)的帮助,克服困难购置了一台哈军工研制的,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Ⅱ)。因为林巧稚作为副院长,仅有25万元科研费、5万元课题费,而一台441-BⅡ的价格为60万元。为了尽快购置,慈云桂教授派出任连仲赴天津计算机厂向工厂介绍情况,厂长欣然同意只收取元器件和材料费用30万元,并保证和军用产品的质量相同。在那时,这3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300人的年工资与福利。1973年11月一台优质晶体管计算机出厂,安装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并很快在肿瘤防治研究中获得了重大成就。


上世纪60年代最先进的国产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441-BⅡ

哈军工和天津计算机厂的研制团队。

   《溯源中国计算机》首次披露了林巧稚先生和中国医学计算机,雷勇著的《慈云桂传》记载了慈云桂为林巧稚医生提供了一台计算机。


     这册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恶性肿瘤地图集》有中英两个版本,在国际医学交流中深受好评,是中国计算机前20年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个大型文集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是197912月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编委会,是197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著并出版的有关癌症状况的地图册。 

    这是中国医学界的第一个重大计算机应用成果,是由著名医学家林巧稚先生提出建议并主持完成的,涉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中科院地理所、天津电子仪器厂(计算机厂)、北京工业学院(北理工)等单位。

     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图书馆郭馆长的孩子回忆,他父亲曾说过,林巧稚先生到图书馆查阅过资料,想必是为了地图编制寻找资料。

参与肿瘤医院的441-B计算机研制、生产、应用论证和使用的部分人员,左起:宋瀚涛、任连仲、赵家驯、敖定枝、刘岳、曹德贤。

北京理工大学宋瀚涛:论证;

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任连仲:到工厂商谈计算机价格;

天津计算机厂赵家驯为肿瘤医院生产计算机负责人;

天津计算机厂敖定枝这台计算机磁带接口设计技术员;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刘岳:计算机地图绘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室主任:数据处理。

这册资料汇编,厚厚一大册。

肿瘤防治数据处理获“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一等奖。

刘岳研究员观看“恶性肿瘤死亡地图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冰和两任计算机室主任曹德贤、林世尧。

从各地借调的16位穿孔员(录入员)工作3年认真处理了全部调查数据,部分人员在医院门口。左图左起:窦小玉、贾彦卿、秦裕民。

2019年9月20日,林巧稚纪念馆重新布展开馆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组组长闵乃大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在系列计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国家荣誉: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全)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计算所:南楼北楼今何在


电子计算机和夜班酱油汤

纪念数学家段学复先生105周年诞辰

曲庭维:哈军工的军旗前照相

酒仙桥的包豪斯设计足印

缪道期:中国计算机安全领域的 位开创者


从电报转报到互联网

王行刚让人长久怀念

披金戴银的计算机印制插头

胡道元:为中国人用上互联网尽力

中国数据通信的起源


张关泉:成果奇崛和瑰丽的数学家

纪念中国第一只晶体管诞生50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