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曲庭维:哈军工的军旗前照相

曲庭维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曲庭维,1955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预科学习时成绩卓著,获得军旗前照相的荣誉。


1956年,曲庭维着海军工程系学员冬装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哈军工大院

1953年,哈军工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1956年8月22日,在哈军工预科毕业考试时,因六门儿成绩全优获“军旗前照相”奖励。当时的院长兼政委为陈赓,还有副院长刘居英、副政委刘有光、预科主任张文峰,预科副主任张杰。“军旗前照相”授奖仪式由张文峰大校主持。

    “军旗前照相”的照片没有发给本人。发给本人的是一本儿手册(已遗失)。寄去的4张图片,一个是寄给我父亲曲韶九的喜报;两张为单位档案中保存的有关“军旗前照相”奖励的卡片;第四张是预科毕业考试为全优的成绩单。 

    有关“军旗前照相”一事,我从 “ 撩起哈军工学习生活的神秘面纱——梦回预科的纪实(下)”(“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站”)中,择出两段供参考。

----------------------

 

预科学员夏装、预科学员冬装、海军工程系学员夏装、原子工程系冬装


哈军工的教学秩序严格认真,这是有陈赓院长红章的考试证。


军旗前照相

1956年8月22日,正值秋高气爽寒暖适中的日子,下午3点预科全体人员在14号宿舍楼后的一个操场,召开了预科第四期学员毕业总结大会。

整个队形依然按连队的序号面向主席台排列。但每个排是按三路纵队的形式进行排列的。和地方不同,部队的纵队都是高个子排在队前。我的个头略矮,在班里排的位置是倒数第三。需要跷着点脚,方能看到前面会场的场面。

首先对全优的学员进行“军旗前照相”的奖励。仪式开始,军乐队奏军乐,迎军旗入场,大家向军旗行注目礼。

礼毕后由预科主任张文峰大校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预科命令,对预科毕业考试获得全优的学员给予“军旗前照相”的奖励。获奖人员如下:(略)。

然后,在军乐的伴奏下,对获奖人员逐一地进行奖励。我后面的张永仪(通化高中考入哈军工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帮我整理了一下军帽、武装带和军装。

当宣读到七连学员曲庭维同志的时候,“到!”我脱口而出。

此时,我按照军乐的节奏,以齐步走的方式从队伍的后方走向队前,然后向主席台的方向走去。走到军旗前,我自动立定,向军旗行了个军礼。然后作了个向后转的动作。

这时我背后就是由两名护旗手打开的军旗,我前面的摄影师,迅速地按下了快门,就这样完成了军旗前的照相。接着,我离开军旗用齐步,走向预科张文峰主任的面前,立正并行了个军礼。

张主任回个礼,他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曲庭维同志,祝贺你,获得军旗前照相的奖励!”“谢谢首长的鼓励!”我说。然后又把一本奖励手册赠送给了我,接过手册,我又行了个军礼,张主任随即还了个军礼。最后,我向后转,用齐步走回归本队。接着,对下一个学员的奖励又开始了。…

 军旗前照相荣誉证书送到家中!

曲庭维保留的哈军工教材和笔记本。

曲庭维在哈军工使用过的书包。


  预科在引吭高歌中徐徐落幕   预科毕业的国家考试

预科的全部课程,于1956年的7月初胜利结束。约有半个月的时间,留给大家进行总复习,以迎接入系升本科的国家考试。

考试是非常庄严的一项任务。六门课程为考试,按优秀(5分)、上等(4分)、中等(3分)和不及格(2分)的五记分制来评分。其余课程为考查,按通过、不通过来评定。

六门考试课程是:“马列主义基础、三角和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只有语文为笔试,其余五门都是口试。

口试考场有两张桌子和椅子,供主考和副考两位或三位教员所用。房间里面的一侧也放有两张桌子和椅子,另外有两块黑板,是供学员考试用的。

每个教学班的应考学员,都按考试顺序编成号。上午和下午的前几名考生,一般都要安排学习比较好的。因为前面的考试比较顺利,分数较高,对于后面的同学可提高考试信心,在心理上会有所帮助。学习最困难的一般排在下午的最后,往往直到晚上8、9点钟战斗方能结束。

口试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如准备考题的时间就限定在 30分钟之内。延长的情况属于特殊照顾之列,是贯彻陈院长的教学思想,尽量争取不让一个学员掉队。当时的口号是:“不能让一个革命战友掉队。”这正是哈军工人性化政策的体现。

考试的形式也是按照正规化的方式进行的。在哈尔滨的暑伏季节里,要配上军衔、戴上大沿军帽、扎上武装带、穿上黑亮的皮鞋进入考场考试。一场考试下来,各个是汗流浃背,每个人的后脊背的汗水都浸透了绿色的军装。

当参加考试的学员被呼到名字的时候,首先是在考场外喊:“报告!”“请进!”主考教员回答。入考的学员进入考场后,要口述报告词:“主考同志:学员×××前来应试,请您指示!”

主考教员拿起几十张考题卡片,书写考题的那面朝下,要你随意抽签。口试的学员抽到考题的卡片后,先看一下题目的文字、插图和题意有什么不清楚的,没问题后,就可以到旁边的桌子上作考试的准备了。

需要画图说明的,可以画在黑板上。一般有三个考题,其中有概念性题,也有计算类型题目。前面的同学在作考试准备的时候,接着再呼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准备好答题的同学要说:“报告!学员×××考试准备完毕!”经主考教员同意后,起立,或脱稿或按准备的提纲,进行答题。

回答完毕,由教员进行提问。当学员回答完毕后,教员再行引申提问。如此反复问答、辩论多次。待教员确认学员对于考题的广度和深度的真实水平后,两个或三个教员协商评分。最后当场由主考教员执笔,在考生的考试成绩表上按考试时间、成绩、主考人各栏进行填写。

1956年8月17日预科全部课程考试完毕,我的六门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陈赓院长兼政治委员、黄景文系主任、邓易非系政委签署成绩。



1959年,哈军工派出曲庭维、康鹏、常汉章到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学习

在北京学习时留影。

1961年王振青、曲庭维等于哈尔滨文化公园

尚法尊、金国栋、曲庭维

1960年于海军工程系318教研室

2007年徐祖哲(前排左二)访问天津计算机界人士,曲庭维后排右一。


作者简介

曲庭维,男,1936年8月16日出生,吉林省东丰人,1955年7月10日毕业于吉林省辽源高中,1955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56年由预科升入海军工程系无线电工程专业,1959年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自102班借读,1960年回哈军工任教,1962-6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测教研室进修。1970年调往天津市工作,原任天津市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资料:

军旗前照相是上世纪50年代军内的一种奖励,也是一种高规格的荣誉。得到军旗前照相荣誉的人员孙富德回忆说,团领导在大礼堂召开隆重而又庄严地军人大会。持旗手在两名年护旗兵的护卫下,正步走上主席台中央,全场肃立敬注目礼。政治处主任宜读完团首长命令后,我在大家热烈地掌声中走上台,站在军旗·二字下方,照了一张半身衬有军旗照片。这张二寸大的照片,对我来说是一次最大荣誉,鼓舞和鞭策我在前进。

   部队还将《喜报》、证书和放大的相片邮到家乡村委会,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带着特意配了镜框的大照片,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来到我家,把它挂在堂屋中。孙富德是参加军区的无线电对抗收发报比赛,获得优秀成绩,获此殊荣。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组组长闵乃大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国家荣誉: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全)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计算所:南楼北楼今何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