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 -----王正

陈树楷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王正(1912—1981)

    

    王正,通信与计算机专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的筹建者。革命战争时期,在为我军培养通信技术人才,制作通信与广播设备,以及为我解放区采购通信器材等方面成绩显著。建国后,在组织领导并参与第一代到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王正(右二)和计算机五室的科技人员在一起。


    王正,男,原名王志毅,1912年4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童年时,其父从商破产,家境每况愈下。1918年起在家乡接受学堂教育。1929年经亲朋介绍考入半工半读的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锻炼和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后转入北平大学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于1933年7月毕业。

    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市电话局、济南女子职业学校、育英中学、北平社会局、工务局、庐山管理局、日伪青民船公司等处任见习员、技佐、技士和教员等工作,变动频繁,只求维持生计。1935年11月因病回家休养,失业之苦相继而来。1943年初在山东诸城中学任教时与八路军滨海军区第8支队接上关系,被派往国民党山东保安暂编第二师张步云部队,张给王正以参谋主任的名义与八路军进行谈判,从当年3月开始,他遂利用这个机缘,从青岛、济南等敌战区为我八路军购买通信器材等军需物品并设法运入解放区。

    1944年4月,在为我八路军运送大批电池时,被张步云发觉而遭逮捕。经我地下党营救逃出,并于当月奔赴八路军鲁中四军分区,正式参加革命队伍,从此开始了在八路军和后来的解放军内从事通信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任山东八路军通信学校教员、教育长,山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1946年11月转到华东军大任八大队教务主任兼为学生教授通信技术课。1948年9月调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44年4月到1948年底,王正为我军在通信技术方面作出了如下重要贡献:

    ①制作或主持研制成功128式无线电发射机,超短波多路通信机和单边带多路发报机等通信设备;

    ②培养训练了我军急需的通信技术人才;

    ③研制了供华东解放区广播电台用的短波广播机,建立了华东解放区的发射台,以及在济南解放后为山东省设计安装了第一部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王正奉命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处长,电信研究室主任,华北区电信局器材处副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副处长等职。

    抗美援朝初期,王正随总参通信兵部有关领导赴朝鲜战场,视察我国生产的电器产品质量情况和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发现了许多问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回国后,他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通信装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产量的谋划与组织部署工作。

    1956年—195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副所长,在通信方面有所建树。

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团在莫斯科,王正(后排左四)为副团长

1956年7月,国家决定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王正受命以副团长身份率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赴苏联,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回国后,于1956年1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创始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王正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是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41项“计算技术的建立”任务而于1956年6月本着科研、工业、部队先合后分原则建立的。筹备期间,研究所组建了3个研究室,王正兼任其中的元件研究室主任。他参与组织并主持103型、104型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的仿制。这两台计算机分别于1958年8月1日和1959年9月30日宣告诞生。

华罗庚先生到十五所报告,王正总工程师相邻就座。


    在此期间的1958年初,王正被任命为新建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参与建所的组织领导工作。上级赋予该所的任务是为当时正在开展的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专用计算机。他在十五所历时五年的任职期间内,对于规划该所的科研方向、研究室的设置、科技队伍的培养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专用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型号系列等也有许多建树。

    1963年3月,王正又被调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上任就参与组织领导了109乙型和109丙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任109丙机技术核心组组长,在方案论证、实验设计、生产工艺和组装调试各阶段发挥了全局技术总指挥的重要决策作用。109丙机在我国使用长达15年,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原子弹试制发挥了重大关键作用。

1965年6月5日,109乙机鉴定会照片局部,(左二起)吴有训、张劲夫、□□□、王正。


   7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013型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70年代后期,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勇担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的会战总指挥重任,和往常一样,深入研究室和生产车间,同科技人员、工人一起讨论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在757计算机的研制即将成功之时,也就是他病逝的前一天——1980年12月31日还在向副总指挥了解和询问757机的进展情况。

    他虽然未能在生前分享757机在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但他在病中使757机的研制走向成功的重大贡献,以及他在早期为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的骨干研究机构,以及使我国的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顺利获得成功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曾经和他共事以及在他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的心中。他被视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王正热心群众性学术活动。他是中国电子学会的首届理事、常务理事。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学术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领导者,历任一、二、三、四届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12月起任中科院计算所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正的一生是辗转曲折的,从朦胧到走向革命,找到了知识分子的光荣归宿。他胸怀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大局,对待工作积极负责,任劳任怨,服从调动;对待生活豁达乐观;对待同志坦诚热情;深得众望。   (作者:陈树楷)

 



王正简历:

    1912年4月28日 出生于山青岛市。

    1918—1929年 青岛市台西镇学堂、青岛礼贤学

    1929—1933年 上海劳动院,立北平大机系学习

    1933年1月—1935年11月 青岛电话局,南女子职业学院,育英中,北京社局、工局任见习员、技佐、技士和教员

    1935年11月—1941年 失病。

    1941年1月—1944年4月山中、城中学教员教务主任。

    1944年4月—1946年11月 中四术教员、工程

    1946年11月—1950年8月 华东军政大八大队教务主任,教员华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兼山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处长究室主任。

    1950年8月—1955年 第二机械工部十局技术处处长

    1956年—1958年 第二机械工部第10所工程兼副所

    1956年12月—1957年12月 中算所副主任。

1958年1月—1963年3月 第二机械工部第十五究所工程兼副所,兼任中算所副所长。

    1962年6月—1981年1月 选为一至四国电学会计算机专业员会主任委

    1963年3月—1981年1月 中算技术研究所副所

    1981年1月1日 病逝。


附录:王正为磁芯工作庆功

   1958年5月1日,海蓝色的天空漂浮着如棉絮般的白云,在中关村马路两旁挺拔的杨树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微风吹拂树叶啪啪拍手,欢迎美丽季节的到来,在计算所北楼久呆的我们一切都感到新鲜亲切,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参加试制磁芯的所有年轻人都乘坐敞篷卡车,一路赏景,直奔北京饭店,这里金碧辉煌,光影耀人,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走进这高贵的饭店,有着异样而骄傲的感觉。

   1958 年冬,送别苏联专家谢尔巴柯夫(右三)、维宗(右五)回国。阎沛霖(左五)、王正(左一)、张效祥(右二)。


   张杰、甘鸿、孔令振落座在一号桌,于桂芝、柳榴英,刘筱秀也在身旁坐下,一会儿苏联专家维宗,范新弼先生,王正所长陪同科学院领导,黄玉珩,郑筠先生也都落座,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何绍宗主持会议,“今天,既是汇报会也是庆功会,十个月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仿制成功记忆磁芯,坐标变压器磁芯,和三种脉冲变压器磁芯,现在分别放在玻璃培养皿中,请大家过目。先让范先生讲话”。范新弼先生站起来说,“大家好,大家辛苦了,原来最使我们担心的是仿制磁芯,过去有电阻、电容、电感,没有无源记忆元件,今天开创了先河,为计算机的研制开了路,院领导今天来见证,我们也要感谢维宗,帮我们建立了测试台,测试标准,还带了各种样品,工艺说明书,是取得成果的基石,他远离家乡,很少休息,时刻关心实验工作,近半年来我们风雨同舟,结成了友谊,他也圆满完成了任务,即将回国,今天也算是欢送宴。”

  王正所长说我们达到了予期目标,工作非常圆满,还说:“不要忘记失败的苦涩,工艺二字的涵义,不单是加工的艺术,配方,流程,所用设备,仪器的设计制造必须走在前面,下面你们任务还是很重的,要大生产,适当时候还要推广到工厂生产”。

院领导说,“你们的实验成功了,你们是计算机的第一跃,我代表郭沫若院长,张劲夫院长表示祝贺”。席间大家频频举杯,尽兴畅饮,我们这些年青人不胜酒力,用咖啡,清茶代酒,互相祝贺,一片欢乐景象。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介绍: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组组长闵乃大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