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图文电视最早出现在英国,70年代在英国就进行了图文电视广播。图文电视是利用电视播放时不传送画面的间隙,即电视技术上称之为“场消隐期”的部分时间,插空播送简短的文字和图形信息,例如简明新闻、市场信息、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等。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家的电视机屏幕上或专用的图文电视接收机上。图文电视用户如要在普通电视机上收看图文电视,需要加装译码器和键盘。用户通过键盘上的上的按键可以选看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并在需要时可通过按键使信息停留在屏幕上。如果用户备有复印机,还可以将内容复印出来,用录像机也可将信息录制下来。

 

    回顾一段时光

在上世纪末20年的轰轰烈烈的网络技术开发中,两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科学研究院投资千万元等级的“图文”传输项目鲜为人知,目前在百度上已难见踪影。

一个是基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图文电视”,是在普通电视机上加装数字电路,利用电视信号的“逆程”时间发送数字信号,以便在电视机上显示文字页面。

另一个类似的系统,叫做“可视图文”,不同的是通过电话线路传输。

   一般人很难理解,数字信号究竟是怎样加入到模拟电视图像中间去的,观众又是怎样才能看到。这个过程在早先的模拟电视传送时,还是可以直观看到的,如果电视机的垂直同步没有调谐好,图像在垂直滚动时,就可以看到在两幅画面中间的“逆程”内有许多白色“小刺”在跳动。这些“小刺”,就是插入的“数字信号”,在黑白电视机中能够看得更清楚。

        展示会上,面对专家的一堆电视专业术语,《科技日报》的女记者韩姑娘也一头雾水,经过示意 说明她才听懂了什么是“图文电视”。比如在电影胶片两个图像画面的间隔上刻印上微小的文字,播放电影时,选择的是常规图像;也可以只在屏幕上显示“间隔”上的文字,这就是“图文电视”的工作模式。在不增加设备的前题下,加大了携带的信息量。

       由于要在电视屏幕上显示汉字图文,变换速度太慢,图像页面也有限,图文电视机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向广播科研部门提出,与其在电视机上加装数字电路,不如在电脑上加装模数信号分离电路。基于电脑的图文电视,不仅可以加快页面的显示速度,还能增加电脑的智能处理功能,会形成巨大的市场。这样,电脑就会成为电视广播的终端,形成中国式的信息传输网络。不仅可以在播出时同步收看,还可以存储起来,随时观看。理由之一是,当时电脑的价格在2—3万元数量级,几乎是一台电视机的6倍,“电脑图文”似乎没有市场基础。实际是心理上要维持“广播就是观众和电视台同步的过程”,这种传统播出方式的垄断习惯。

       但是,研制者们为已经取得的成果自豪,不想调整既定的计划。在广电行业中,也同样存在围绕专有的“电视机”故步自封的观念。没有家业的时候可以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一旦拥有,别无追求,你是说我是小农意识也不在乎。

        

1990年,图文电视借亚运会之机,大力宣传。但是,既没有把成果向电视机生产厂家转化,也没有及时转入“电脑图文”应用市场的开拓,他们怕的是“肥水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急于把20多套省市级电视台专用的“插播设备”向各省电视台推出,挣了一笔小钱,而启动了图文广播市场的混战,各省在节目中随意插播数字广播。就算是北京、上海的节目,到了本地还是最终的播出部门决定让不让你插播的数字信号落地。

       图文电视的开发者自以为抱了金娃娃,他们认为其他人是做不出来“图文卡”的,也不愿意和任何人合作。为了设防,他们申请了专利,可是专利号码保密;撰写通过了技术标准,内容却也保密不对外。不与他人合作,技术就可以垄断了。其实,因为“图文电视”只是一种文字的直接加密,其内容通过股市的播放,可以直观解密,好几个单位都破解了这种加密方式,并希望与广电部门合作,均遭拒绝。

       电视技术当然不等于“在电视机上的技术”,当时广播行业没有预见到可以在电脑上看电视,更不可能预见到视频技术的普及。开发单位本来以为“图文电视”可以像国外一样推广,“抱个金娃娃”。但是,中文比英文的显示复杂,限制了容量和速度,给这个项目带来了致命的问题。由于一念之差和观念上的固执,反倒失去了在广播行业创建“联想”“方正”的可贵机遇。

从观念上说,“广播”的传统观念是我播出你收看的同步过程;对于成批传输的大量数据,用户接收之后全部存储在电脑中,可以随意浏览自主检索的接收模式是“广播人”不能想像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有的广电专家还说,观众把数据都保存下来了,他们还会看电视播出吗?其实,观众是无法限制的,只有靠吸引和服务,尤其是通过良好的服务来吸引。不论是广播还是电信,都是一个道理。

       许多情况下,科研单位能够提出与实施对传统领域的创新。但是,创新又要受到传统思维的局限。情愿由自己决定市场前进的步伐,不能容忍局外人士的说三道四。

    


    股民造就图文电视市场

       因为图文电视的技术一度领先,播出设备已经售出到20多个省市电视台。但是,“图文电视机”不被电视观众和电视台看好,只能播送少量的新闻和文字广告,好像曾经的宽带一样,没有多少对路的节目。预计的火爆局面在“亚运会”之后并没有出现,经过了一年又一年还是没有出现。那时最先打出“离互联网还有多远”广告牌的“海威公司”也突然停业。

       在倪光南已经开发出了著名的“汉卡”,以此起步创建了“联想”公司之时,“图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辉煌。在电视播出中,也一直把“图文”看作是广播电视专业中不登大雅之堂的另类。

       多亏股市启动,在图文电视应用计划之外的股票行情信息传输,挽救了图文电视几乎全军覆没的命运。真正让电视台和股市赚钱的还是用在电脑上的“图文接收卡”在其配套软件,其金额早已达到若干亿元数量级。

       一个想借此发财的“投资者”,竟然制定了在西安一次私下加工25000块仿造图文电视接收卡电路板的计划,因为被人识破而未得逞。而在此时,“正宗”的开发单位因为缺少客户,连一批投料上千块电路板都感觉困难重重,成果的产业化在这里又一次使开发者心痛而并不快乐。

       九十年代末,图文电视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几十万户之多。与互联网的经营者不同,在综合媒体上不大见得到图文电视的经营宣传,除了电视台还在频频播出图文电视的广告之外,只有在股市报刊上才能见到图文电视的消息。但是“图文电视”主办者的收益却有充分的保障,他们正在“没事偷着乐”。有了大笔收入之后,图文电视也就不声不响地成为电视台中的一个优势部门了。

       股市行情的传输特征是“点对面”,正好和图文电视的传播机制相符,用户只是接收而已。从股市信息的特征、时效、价格、操作方式来说,图文电视比互联网更适应中国的用户需求。  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启动会把网络市场“一网打尽”,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可能实现,所以“图文电视”依然高枕无忧。

       一批从事“图文电视”的开发公司正在支持这个事业,他们和一些电视台都在从中受益。而真正领受国家任务,消耗了若干“以万元计”经费的科研院所却痛失时机。他们本来想自己独家烤制和享用的蛋糕,却被别人拿去大块切割,正是这些后来者带来的原料与热量才把“图文”蛋糕烤大、烤熟。

       在专业界和传媒中,都很少有人来分析图文电视项目的沉浮,可能因为这是非主流计划的,居于通信、广播、计算机之外的一个非计划中的“二胎”。

       到了2001年7月1日,有一个叫做“股视星”的新型电视机研制成功并准备投入批量生产。据说,中国现有股民约6000万人,仍在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而经常使用电脑接收股市行情的只占股民总数的16%。

      “股视星”是在彩电中内置专用逆程接收硬件与“钱龙”股票分析软件,能实时接收沪、深股市动态行情,经当地电视台传输,真正实现电视+沙发的家庭炒股梦想。

       据媒体报道,厂家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和广州良策、中国金融在线等10多家电视台和券商签定合作协议,希望它能获好运,但是由于服务市场的变化,并未达到预想。

       以上文字是2001年所写,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电脑和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传输费用也下降得让客户接受。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移动电话也成为了互联网的终端,从手表开始“通吃”所有它能够看见的领域,“股视星”也无声无息,就是在百度上也不见痕迹。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