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仙桥的包豪斯设计足印

惠齐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美国建筑界人士来到北京798 艺术区时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存在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绝对称得上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

北京酒仙桥的包豪斯车间依旧挺立,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只是再也没有电子工业的生产了。


原先是718厂的德国机床。

2017年的一次由当代艺术家、建筑师双重身份的程大鹏举办的纪念展览,他搜集了工厂淘汰的许多仪表和工具。

718 厂的历史渊源可以涉及到德国。因为这家工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尊崇魏玛包豪斯(Bauhaus)学派主张的德国德绍设计院负责设计,包豪斯是格罗庇乌斯建筑大师生造出来的,由德语Hausbau(建设)音节倒置而成。它主张为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建筑特点是:实用、简洁、明朗、灵活。称为“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在20 世纪20 年代出现,早年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设计学院),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迁到德绍。

    柏林有一个包豪斯博物馆,有一家从事设计、装修的跨国企业也叫包豪斯,在德国、奥地利、捷克各地随处可见Bauhaus 牌匾与“门市”。

这是在捷克街头的"包豪斯"装修企业匾牌.

    

   原来我一直以为"包豪斯"是一位出名的建筑学家,后来才知道包豪斯是学派,而并非是一个人。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和L·密斯·凡·德·罗先后继任,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结束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虽然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建筑的特征就是现代与极简,但是,一件成功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其实很难实现,尤其是在建筑设计方面。当前博物馆各种奇异的建筑设计只为让人瞠目惊舌,藏品似乎已经成为了建筑的陪衬。

包豪斯100周年将在包豪斯学校的三个地址——魏玛、德绍和柏林分别开放三座博物馆,以展览包豪斯学派繁多丰富的作品。

 

魏玛包豪斯博物馆

2019.4.6开放

包豪斯在魏玛留给后人的遗产较少,但也更为珍贵。在这里,格罗皮乌斯和一群多元化大牛艺术家、建筑师等共同开创了设计革命的先河。

魏玛包豪斯最主要的建筑贡献——HausamHorn,于2019.5.8重新开放


作为起源地,魏玛包豪斯的藏品并非没有家,只是这座剧院广场的艺术博物馆建筑风格显然不符合现代主义特征。

因此,2011年7月,魏玛经典基金会(Klassik Stiftung Weimar)和市政府发起新包豪斯博物馆竞赛,号召参与者在魏玛复杂的城市脉络中选定合适位置,并提出概念设计。500多位建筑师积极响应,提交了非常吸引人的作品。

三地分别开展了建筑设计竞赛,包豪斯的名气让世界各地建筑师争相报名。


有趣的是,最终选定并即将开放的博物馆最初仅排名第三,因为博物馆外层仅是有质感的白色混凝土,这个极简主义立方体看起来有点过于简单。

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建筑师海克·哈纳达(Heike Hanada)和本尼迪克·托农(Benedict Tonon)对结构精致刻画,赋予精细工艺,最终让这个简单的设计看上去大胆而与众不同。

建筑位于公园斜坡上,被定位为一个独立物体,这个单一的矩形体块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标志性形式。在博物馆的侧面,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位于简单的坡形广场上,将建筑成功投影并融合到周边城市环境中。

游泳池很浅,只有30厘米深,允许孩子们在夏天使用,在冬天滑冰。

之所以说其与众不同,在于建筑的工艺匠心,在浇筑了混凝土的表面,不透明缎面玻璃由金属支架支撑,仿佛漂浮在建筑表层,水平蚀刻的黑色线条不规则地点缀着外观。

夜晚,玻璃表层背面的OLED(发光二极管)箔片散发出一种空灵缥缈的光芒,将立面照亮。而这层玻璃表皮也让混凝土构成的建筑体量轻盈化,柔和了建筑的硬朗线条。

室内包括六层,采用了同样简单的方法,设有宽敞的开放画廊空间,这也是评审团强调的“灵活性”主题体现,纯白、极简的室内设计让包豪斯藏品和展览成为中心,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艺术和最小程度的分散注意。

魏玛包豪斯博物馆以展出300多件魏玛学派的作品而自豪,并对包豪斯学派的早期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保罗·克利(Paul Klee)、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和阿尔玛·西霍夫-布舍尔(Alma Siedhoff-Buscher)等大师的作品,集中展示了早期包豪斯风格的多样性、高度创造性和不断发展的本质。


德绍包豪斯博物馆

2019.9.8开放

艺术家们在德绍迸发了大量火花,这一时期也是包豪斯学派发展的巅峰。如今德绍已成为包豪斯的朝圣地。

参赛作品概念图

因此,德绍基金会组织的包豪斯博物馆设计竞赛更为激烈,800多位建筑师参加,最终竟然产生了两位一等奖得主,这两名获胜者由于在建筑理念上截然不同,评审团很难抉择。

最终确定建设作品

虽然西班牙公司称可以在不影响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控制预算实施设计工程,但最终评审团还是选择了美国建筑师Gonzalez Hinz Zabala的作品。

和魏玛包豪斯博物馆类似的是,德绍博物馆依然是矩形立方体结构,但这次是一个大型“黑匣子”。

德绍竞赛并没有为学校附近的新博物馆选址,而是设想了一个类似公园的闹市区。

博物馆由一个处于高架的“黑匣子”和地面“开放舞台”组成,围绕收藏、保管的主题,上层被设计成由玻璃围护的密封空间结构,保留了展示藏品的空间;而与之对比的,底层是透明的、更灵活的开放式布局,提供各种展览区域,并且延伸到周围公园环境。

建筑外立面的玻璃幕墙划分了接待区和临时展览空间,并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它充分实现了包豪斯想要成为一所“开放学校”的愿望。

“开放性”是该设计获奖的关键因素,博物馆鼓励所有年龄段的人参与博物馆生活,尤其是通过其透明的玻璃幕墙,在博物馆的背景下为自己发现包豪斯。

建筑设计以其轻盈、通透而引人入胜,体现了包豪斯建筑的风格,它将成为德绍市中心的一颗新宝石。而提供过夜住宿的优质服务让德绍成为包豪斯朝圣者的不二之选。


柏林包豪斯博物馆

包豪斯学校迁到柏林后虽然仅存活了一年,但在包豪斯学派的成熟时期,柏林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包豪斯作品。博物馆的建筑形象还有着典型的包豪斯车间特征。


档案馆于1960年建立,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运动的其他成员在柏林设计了大量作品。藏品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档案馆只能容纳35%的藏品,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的博物馆被提上日程。

1964年,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博物馆计划,但遭到当地政治方面阻挠。如今,除了屋顶的轮廓,博物馆已经没有多少保留。2005年,它还为《V字仇杀队》提供拍摄场地。

这是徐祖哲在柏林包豪斯博物馆外边拍照的,里面不准拍照。


在过去十年里,这里的游客数量翻了一番,2014年达到11.5万人。因此,柏林将扩建6700平方米创建新展览画廊。

参赛作品概念图

如今,年轻的柏林建筑师VolkerStaab赢得了扩建德国首都包豪斯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竞赛。博物馆将包括一系列地下画廊、一个沿着街道的一层街区,以及一个被竞赛评委形容为精致和看上去非常脆弱的五层玻璃结构。

这座20米高的玻璃塔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博物馆的入口,展览灵活开放并且实用,面积2300平方米,可直接从入口下方的画廊进入,而从外部可以直接看到内部环境。

一个开放、灵活的博物馆环境将被创造出来,以保持包豪斯的实验品质。

此次扩建工程将于2021年完工,因此目前只能看到概念设计图。

这三座博物馆,虽然都是极简主义立方体结构,然而各有特色,并且着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高超精致的工艺水平让三座博物馆各具特色,而非依靠奇特的外形吸引大众。因此,在包豪斯100周年里,在新开放的博物馆中留下你的足迹吧!

(以上三家包豪斯博物馆部分引自“凤凰艺术”原题:“世界最全面的包豪斯遗产即将面世”)


柏林对旅游者友好,这是在洪堡大学对面的一个信息服务中心,他们给我打印了去楚泽研究所的地图与路线。

徐祖哲在北京酒仙桥现存的包豪斯车间遗址。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组组长闵乃大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在系列计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国家荣誉: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全)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计算所:南楼北楼今何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