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 成都共青团:青年人在舒缓间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共青团杂志 中国共青团杂志 2024-07-15

作者:本刊记者 韩春丽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9期

春天的锦江边,坐满了年轻人。一把木椅,两杯清茶,三五知己,邻座的吉他,都是把人锚定在锦江风情中的理由。


其实成都四季的街头,都像开了闸的锦江,处处涌动着年轻人的身影。不仅仅是对蓝海红海的竞争,在旧街区更新改造中,年轻人也像潮水一样涌来,开店创业赚钱生活,一波比一波新鲜。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拥有14—35岁青年人口近690万,占常住人口近1/3,“蓉漂”逐渐成为青年时代新风尚。


成都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推动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纵深实施,引领青年融入现代化成都建设总体布局,使青春元素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快打造奋斗中不失安逸生活、舒缓间不坠青云之志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沐浴着悠悠锦江的灵动,享受着巴蜀之地的富庶与安逸,青年人的灵魂并没有忘记飞翔,他们的心里始终住着搏击长空的雄鹰。


弄潮东郊记忆 搏浪新质生产力

邓世海站在卡诺普的展厅里,背后是一排深蓝色的机器人。现今年产值已达3亿元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卡诺普,是从格子间起家的。



2012年,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邓世海等5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决定创业,他们创办成立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喊出明确目标:我们要做中国机器人先锋。短短数年间,邓世海他们从最初只是做机器人零部件,逐步发展到2019年整机机器人正式面世,首年产销量破千台套。2021年,卡诺普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卡诺普入选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目前,卡诺普坐拥专利技术超过200项,成长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说起成功,邓世海对共青团感恩有加。他说,创业之初,他们除了懂技术其他一概不知。他们有幸入驻了团成华区委打造的大学生创业园,租赁费全免,创业园还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推荐他们参加各类创业比赛,帮他们借贷到一种专门面向青年利率较低的贷款,使他们一年时间就孵化成功,走向更大的世界。



昨天的创业干劲,依然在今天风行。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科技园,记者采访了两位创业青年。


1999年出生的寇豪是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但他从本科时就成立公司开始创业,获得众多奖项和专利。去年,研二的他又成立了赤兔探索(成都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汇集了一批优秀同学和相关专家,预计今年营收超200万元。


韩霄在2011年大学毕业后,从事了近4年游戏开发工作,又转行做旅游,后来又接触教育行业,最终认定,教育才是值得他一生为之努力的工作。未来将把国产自主可控新技术引入中小学乃至大学,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大学以物联网工程等为代表的相关专业的国产自主替代。


记者还参观了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围绕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高标准建设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中试孵化、产教融合、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四平台、一基地”。在这里,记者除了看到很多科研人员,还看到了会跳舞的机器人,机器人仿佛成为这里司空见惯的一分子。


成华区,一边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生动现场,一边是东郊记忆的休闲地域。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是在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青年发展型园区。记者参观东郊记忆这天虽是周三,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色时髦青年在凹造型拍照或休憩。



负责运营的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佳佳对记者介绍说:“两年来,东郊记忆积极践行成都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求,营造‘共创、共享、共生长的青年文化生态’,贴近青年视角、汇聚青年元素、突出青年特点、满足青年需求,着力打造富有‘青年活力、青年动力、青年创造力和青年时尚力’的青年友好型园区。”


在锦江河畔猛追湾街道,还有另一个热闹又恬静的青年发展型街区叫望平坊。猛追湾街道团工委紧扣“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联合多家单位共建追梦湾街区“两新”组织联合团支部,有效扩大了组织覆盖面,焕发了组织新活力。



位于成华区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的成华府青运动空间,别具匠心,以“时尚运动”为主题,打造出全年无休的多功能青年运动空间和青年“家门口”的运动空间。


团成华区委全面建设科技创新青年发展型城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成华青年与科创产业双向奔赴。

百岁春熙路 踏着“楼小助”轻快脚步

“您好,此类业务可以线上办理,您只需要提交以下材料即可……”每周五上午9点半,马国玥和另外4名“楼小助”队员都会准时来到航天科技大厦驻点服务,为楼宇企业提供涵盖党建、人才、政策宣传等11大类40项服务。


马国玥是锦江区人民政府春熙路街道办事处党群办主任、春熙路街道团工委书记,面对记者,她详尽地介绍了“楼小助”的来龙去脉。“楼小助”发端于疫情防控时。到2021年,鉴于所辖片区的楼宇和院落的防疫需要,春熙路街道整合党工委班子成员等骨干力量,成立了“春熙·楼小助”楼企服务队,由马国玥担任队长。期间,马国玥带领45名“楼小助”队员积极发挥青年先锋作用,到2022年年底,这支队伍总共为辖区46栋楼宇约15万余人提供了核酸检测服务,为1万余名楼宇企业员工提供了疫苗接种服务,为封控小区配送物资约1500人次。现在,马国玥还是经常奔波在各个楼宇之间。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楼小助”的身影。春熙路商圈今年喜迎开街100周年,这条百年金街,因为“楼小助”的活跃,也仿佛踏上了轻快活泼的脚步。


春熙路辖区是成都市最热闹繁华的核心商业区,这里商务楼宇多、青年白领多,如何凝聚青年、带动青年积极参与到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也是团锦江区委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聚焦“午餐难”问题,建成全市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食堂——书食饭堂;聚焦“婚恋难”问题,积极搭建交友联谊服务场景;聚焦“带娃难”问题,依托社区假期托管课程,面向商圈青年提供子女低偿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商圈青年后顾之忧。


在锦江区成龙路街道粮丰社区R29社区生活空间,粮丰社区团支部书记兼讲解员李思慧边带领记者参观边一路讲解。他们利用2000余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建设多元化社区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及社区警务室,不断拓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R29青年社区生活空间,辐射周围13.4万人口,为辖区青年和小微企业提供一系列24小时全天候生活服务。


站在锦江区福顺里“望福商学院”门前,福字街社区党委书记伍廷翠说:“经过我们的筛选和辅助,我们能帮助青年商户在选址和经营方面有效避坑,让他们觉得政府是可以被依靠的,有一种归属感。”针对福顺里小区入驻商家多为创业青年,营商经验不足的问题,锦江区组建包括“社区党委+职能科室+运营辅导员+在地导师+专业导师”在内的“望福商学院”,为青年创业保驾护航。


跟记者一起参观调研的团成都市委相关同志表示:“我们成都市不管是市委还是区委,包括街道、社区党委都非常重视青年发展工作,都在对青年发展主题进行谋划,共青团更多的是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辅助党政在成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方面有一个高位推动。”

揪一把迷迭香

在“交子菁寓·蓉宝驿站”煎牛排

3月10日,老家在甘肃的刘璐来到成都,这位2023年毕业生开启了“蓉漂”之旅。“我看到金牛区青年驿站‘交子菁寓·蓉宝驿站’是单人单间、拎包入住、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当时就提交了入住申请,并在申请当天收到了入住通知。”经过一周的努力,现在刘璐已经在成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金牛区共青团视青年人才为金牛“蓉宝”,聚焦青年求职阶段住房刚需,先行先试,在全省第一个落地呈现依托保障性租赁住房服务青年安居的普惠公益项目“交子菁寓·蓉宝驿站”。


记者参观了位于成都市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斗+产业园的“交子菁寓·蓉宝驿站”,这里有27套房源,有面积不等的4种户型。很特别的是,驿站实现学历拓展,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拓展为“求职毕业生”;实现地域拓展,将“外地来蓉应聘”拓展为“在蓉求职”;实现时间拓展,将“7天内免费入住”拓展为“15天内免费入住”。从宿舍式“四人一间”到公寓式“单人单间”,叠加厨卫家具,并拓展青年社交、娱乐阵地,常态开展学习培训、实践、社交、志愿等青年活动,助有志青年攀登高台。


成都市以“蓉漂”人才为主题,打造多元化的主题文化场景,以城市之名致敬“蓉漂”、礼敬人才,特别打造了蓉漂人才公园。蓉漂人才公园的项目运营负责人夏清给记者重点介绍了“蓉新筑梦·青服中心”。这里设置了青年综合服务大厅、“蓉漂”会客厅、图书馆、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人才公园分中心等空间,积极对接青年发展需求,提供青年综合服务。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成都千年流传。北门里·爱情巷的凤求凰剧场名字,就源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诗词《凤求凰》。凤求凰剧场导演卢一鸣是一名典型的90后“蓉漂”。他于2014年来到成都创业,做导演,做曲艺,做文旅,一直在文化艺术行业中坚持学习与摸索,2020年开始运营凤求凰剧场,发布“4+10文艺孵化计划”,为广大青年文艺创业者从业者提供包括场地、项目等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凤求凰剧场曾荣获团成都市委颁发的“最美青年之家”称号。


匠人里文化特色街区将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打造成传承“青年工匠精神”的文化商业新地标。近一年来,街区策划推出了“金牛区第二届小匠人市集”等7次特大型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街区同时还成立了匠人里青年社群,为创业者提供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互相帮助的平台。中古陶瓷与花艺的“松间照”主理人蒋霖芝是一位“蓉漂”女孩,2022年4月入驻匠人里时,街区从店铺装修、执照办理、后期运营对她实施“一条龙”式服务帮扶,蒋霖芝对此深表感激。



一条曲里拐弯的滑梯从6楼拖到地面,它醒目的大喇叭出口很招人眼目。留声记·1982项目以立体公园和12台滑梯的突出特色,获评“成都市最美阳台”称号。为了服务青年在金牛区创业,项目与团金牛区委共建“金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留声记·1982分园”,目前已入驻青年创业企业7家。其中四川山莫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奕衡,现已构建起一条集IP设计、产品研发、IP孵化授权、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玩具制造产业链,成为经济新业态的引领者。





团成都市委运营的“青聚锦官城”公众号一向以鲜活生动的烟火气吸引青年,他们曾推出一篇推文,说成都马路的某处隔离带种上了迷迭香,有的青年就说下班路过,揪一把迷迭香回家煎牛排。这个桥段,尽展成都青年所独具的安逸与浪漫。

315天府农博园 绽放五彩“新乡人”

新津天府农博园内的油菜花是五彩的。站在高处,俯瞰农博园大田展区,五彩的油菜花像彩带伸向远方,其间点缀着粉色桃花和三三两两的遮阳伞,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画卷。


掀开遮阳伞的盖头,里面竟然是花田火锅。“唱着歌,吃火锅”是天府农博园推出的特色场景。这其中就有新津食物减法的花田火锅。


新津食物减法的创始人彭红彦是天府农博园的年轻创业者。2021年,彭红彦抓住天府农博园引入产业的契机,将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销售与餐饮等业态结合起来,在农博园打造食物减法——秉承“食物做减法,健康做加法;物质做减法,精神做加法”理念。2022年,又在农博岛商业街打造食物工坊,形成了集食物加工、餐饮体验、食育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文旅业态。2022年5月,彭红彦荣获团新津区委颁发的“津津希望·杰出产业青年”称号。


张传峰也是荣获“津津希望·杰出产业青年”称号的有为青年。张传峰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开始负责新津58农业项目,引进了国际先进种植模式、育苗体系、先进品种及栽培技术20余类。导入58同城、58同镇等平台4亿用户分类信息,将农特产品传统单一零售销售渠道拓展到O2O全渠道触网销售。“我们致力于打造‘新农业+新流量’模式,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努力将58农业(新津)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技术+希望’的高地。”张传峰说。


记者在新津区宝墩镇玉龙村见到90后刘家毓时,他刚刚从杭州赶回来。为了满足一位宁波女网友在婚礼上展现他的作品的愿望,刘家毓花费一个多月时间,亲手制作了龙凤呈祥喜烛。由于喜烛过大不便运输,刘家毓手捧喜烛坐了27个小时绿皮火车前往宁波。当喜烛点燃的那一刻,刘家毓心里难以割舍的情感喷薄欲出。几年前,刘家毓在凉山火把节现场被浓厚的彝族风情、传统的彝族竞技所感染,从此开始对非遗文化充满兴趣。他决定通过短视频+非遗形式,保护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2023年9月,刘家毓辞去商贸公司总经理职务,在抖音注册账号“五十七”,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和无数种可能。在“火把节”“八方月琴”“凤凰羽毛风筝”等系列视频发布后,网友们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刘家毓短时间内获得几十万点赞、上万粉丝关注。



团新津区委始终聚焦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立足引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根本逻辑,通过建体系、重引育、搭平台、优服务等举措,为青年人才返乡入乡提供窗口与平台,最大限度激发乡村青年人才活力,让乡村青年人才以“新乡人”身份,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展现青春风采。


在天府国际生物城,记者参观了“菁英同行,万物共生”青年驿站。天府国际生物城是一座技能人才多、基础学历高、高端人才集中的人才金字塔,青年人占比超半数,青年驿站发挥着重要作用。盈科海鲲综合部主任曹芮对记者说:“我们公司每年会招收大批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首站我们就推荐入住生物城青年驿站。这里环境好,建筑群也漂亮,青年驿站可以7天免费入住或者长期入住。如果长期住,生物城每月还会给应届生800元补贴,同时我们企业也会给他们补贴,这极大减轻了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压力,让公司和个人都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在机关还是在企业,成都共青团都勠力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使成都青年不负热爱,驭浪而行。



往期推荐

编   辑  |  郑梦琳 厦门大学校   对  |  新媒体小组统   筹  |  胡同洲审   定  |  杨振宇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转载请点击文末的写留言,

留下您的公众号名称和I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