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团组织提供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服务的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作者:包志炎 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姚小斌 团浙江省委少年部副部长、徐斌 团浙江省委少年部副部长(挂职)、叶青 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20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教育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能否为不同人口发展特点的城市、社区、农村提供相协调的普惠性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浙江是全国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本文在近年来浙江具体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梳理当前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方面面临的问题,探究共青团组织提供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服务的路径,提出构建校外教育资源供给“145”工作体系,即聚焦“如何让校外教育资源服务更便捷、更普惠、更均衡、更优质”这一总目标,面向不同区域类型青少年群体,建立青少年宫主阵地、“家门口青少年宫”微阵地、“流动少年宫”活阵地、“网上少年宫”云阵地等4条有效供给途径,以及相应的政策、资金、场地、师资、评价5个支撑保障机制。在浙江关于普惠性优质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服务的调查中,群众对于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课程活动满意度达93.87%,浙江各级团组织提供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服务供给水平不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与偏远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校外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水平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以浙江青少年宫场所建设为例,全省共有服务场所建筑面积110.14万㎡,其中经济发达的杭州、宁波为56.59万㎡,占全省的51.38%,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26县仅为9.44万㎡,占全省的8.57%。这种区域间的服务供给水平不平衡,不仅限制了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升,也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校外教育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如在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场所资源方面,虽然设施先进、内容丰富,但往往更多地扮演着休闲娱乐的角色,而非教育学习平台,缺少专门的青少年研学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其校外教育功能。在教师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普遍偏少,社会优秀人才挖掘补充不够等情况。以浙江为例,全省青少年宫有各类教师10348名,其中偏远山区26县青少年宫教师人数仅为785名,占全省的7.59%,远远不能满足校外教育需求。
要素支撑保障不充足。实现校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要素支撑体系,普遍来看,校外教育资源服务的要素支撑保障尚显不足。在政策保障方面,全国各地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落地执行仍存在诸多挑战。在资金保障方面,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和农村地区财政资源有限,难以支撑起覆盖范围更广的校外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在阵地保障方面,青少年宫服务区域以城市核心区域为主,社区(村)服务阵地欠缺,校外教育阵地布局不足。在评价保障方面,校外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科学,难以全面反映校外教育的实际效果。
面向城市核心区域,重点打造青少年宫主阵地。城市核心区,通常是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在城市核心区域规划建设青少年宫主阵地,不仅能够有效覆盖广大青少年群体,还能充分利用城市的核心资源,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土壤。浙江通过规划实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发展五年规划,推动全省市、县(区)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青少年宫。目前,浙江已经建成青少年宫92家,基本实现市、县(区)青少年宫全覆盖,在杭州、宁波、萧山、安吉、海宁、丽水等地,青少年宫多点布局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杭州青少年宫发展形成“本部(西湖宫)+发展中心、城西、城北、滨江等4个分中心+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桐庐儿童乐园”的“一宫多点”大型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城市核心区域青少年校外教育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面向青少年集聚社区,重点打造“家门口青少年宫”微阵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半径越来越大,出现了大量远离城市中心的新建社区,这一区域往往是青少年集聚区域,但青少年宫主阵地又难以有效覆盖。浙江通过创新打造“家门口青少年宫”微阵地,将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延伸至社区,利用社区现有设施,构建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普惠性于一体的活动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便捷可达的多元化校外教育课程与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增强社区凝聚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目前全省已建成“家门口青少年宫”355家,这一创新举措已经入选全省现代社区建设十件惠民好事和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纳入“七优享”社区“一老一小”融合服务场景建设功能选择清单。同时出台《浙江省“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到2027年底前,全省建设不少于600家“家门口青少年宫”,累计提供课程、活动等服务不少于5万场次,在青少年集聚社区周边基本形成青少年成长15分钟服务圈,让“家门口青少年宫”成为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快乐生活、阳光成长”的幸福加油站。
面向偏远农村山区,重点打造“流动少年宫”活阵地。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海岛,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人口密集程度不高,传统青少年宫建设成本高,难以持续。浙江省于2005年起率先发起“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项目,经过不断的创新优化,设计推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流动少年宫”活动体验项目菜单,青少年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主选择个性化课程和活动,通过“你点单,我服务”的方式常态化将优质课程和主题活动送到青少年“家门口”和“校园内”,有效打通了基层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宫服务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浙江“流动少年宫”已成为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并纳入多项重要政策文件,年均服务超50万人次,累计惠及超过800万人次青少年,成为促进少年儿童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14次获评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为构建均衡、普惠的青少年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面向多元化需求,重点打造“网上少年宫”云阵地。以数字化手段均衡教育资源,满足青少年多元化学习需求,不仅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高效管理与评估机制以及持续的教育创新,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展现了数字化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上的独特优势。浙江率先提出“网上少年宫”云阵地建设,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数字少年宫”应用场景已经为全省逾百家青少年宫和省外校外教育机构提供数字化管理服务;“少先队社会实践”应用场景推动建设“红领巾e站1013”校外活动阵地1643个,开发红色研学路线534条,形成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地图,为少年儿童线上线下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此外,与教育部门联动,整合融入“之江汇”智慧教育平台,围绕科学创造、体育运动、艺术育美、品德修养、劳动实践等主题推出课后校外教育服务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定制化学习。
强化政策保障。政策支持是校外教育资源普惠均衡发展的核心保障,团浙江省委印发《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发展“十四五”规划》,联合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少工委共同印发《浙江省“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支持,构建了一套多维度、跨部门联动的政策框架,在资金、阵地、队伍等关键领域争取了政策保障,有效促进校外教育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资金是校外教育资源普惠均衡发展的坚实基础。浙江全省累计29个市、县、镇将“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经费投入3043余万元。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校外教育事业,积极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等社会公益基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在资金分配上,优先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及薄弱环节,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强化阵地保障。阵地是校外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要根据人口分布和青少年需求,合理规划校外教育阵地布局,确保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嘉兴桐乡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馆资源,分层分类建设镇(街道)青少年宫分宫、社区(村)活动基地,已建成并投用3家镇(街道)分宫,7家社区(村)活动基地,实现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空间上全域覆盖。台州路桥探索区、镇、村三级共建模式,逐步在镇街打造主题鲜明的青少年宫分宫,形成“一宫多点”的校外教育集群。
强化队伍保障。教师是校外教育资源普惠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浙江推动建设一支以青少年宫专任教师为主体,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鼓励支持中小学非学科类教师通过互派、挂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或指导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各地积极推动各行各业专业人才、志愿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等参与指导校外教育活动。全省每年围绕校外教师开展各类培训班,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授课水平。
强化评价保障。质量是校外教育资源普惠均衡发展的生命线。浙江实施青少年宫等级评定制度,并在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领导下,由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发布《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专门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评估全省各级青少年宫在基础建设、组织与保障、队伍建设、管理体系、服务能力、特色与创新工作等方面情况,促进提升全省各级青少年宫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浙江校外教育事业均衡、规范、优质发展。
〔本文系2024年度浙江省改革研究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普惠性优质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GYJ2024093)》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44周)
编 辑 | 殷敏 长沙理工大学
校 对 | 高振宁 张希哲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