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华早报》专题 | 虚拟现实: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谈钢铁与观看之道

《卡罗尔·波维:十小时》展览现场,卓纳画廊香港空间,2019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美国艺术家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的首场亚洲个展《十小时》将于明晚开幕,波维对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进行了的改造与布展,并带来了她近期“拼贴雕塑”(Collage Sculptures)系列的多件全新作品。

下拉阅读《南华早报》刚于近日发布的精彩人物专题《虚拟现实:卡罗尔·波维谈钢铁与观看之道》

虚拟现实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谈钢铁与观看之道

文/ Aaina Bhargava


刊登于《南华早报》杂志专题,2019年10月27日

亦可点击原文链接,访问《南华早报》网站阅读



布鲁克林南端的红钩区(Red Hook)不像北部毗邻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或是敦博(Dumbo)那样经历了士绅化。作为布鲁克林的一部分,这里仍有空间来保留昔日的金属处理设备。


在美国雕塑艺术家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位于纽约的工作室里,阳光从砖墙砌成的窗户透进来,充满了这间前身为工厂的工作室。这使她作品中的橙色、黄色与粉色显得更加鲜明。不论是立于雕塑基座上,还是置于废弃金属碎片之间,波维的雕塑那可塑粘土般的外观都掩饰了它们的坚硬与重量。波维的作品重达360千克(迄今最重的作品达450千克),而创作它们所需的设备同样体量巨大。

卡罗尔·波维在工作室中,2019

摄影 | Jason Schmidt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卡罗尔·波维在工作室中,2019

摄影 | Jason Schmidt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今年,她的作品成为了威尼斯双年展上靓丽的风景线。同期,她还与已故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ine)的作品共同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双人展。自从2003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波维一直活跃于公众视野之中。如今,她正在为自己的首次亚洲个展进行着准备。展览将于2019年11月1日在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开幕。


展览现场,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2019


“很多时候在我的作品中,我都是在将幻觉带到表面。”这位48岁的艺术家说道,“当你意识到、确认幻觉的时候,你会看到对图像或是现实的构建——或者说印度哲学所谓的‘摩耶’(Maya)。”

这并非你预期会从一位使用工业设备创作的艺术家的口中所听到的哲学思考,而重量与轻盈之间的矛盾才是重点。


波维近期创作一件私人委托作品,从特定角度对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标志性希腊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进行了工业化的演绎。波维作品的主体由扭曲的哑光橙色钢管和黑色抛光的“头部”构成,不对称的废弃金属则组成了双翼。


“由于某些原因,我对目前的进展不太确定。”波维一边围绕着她的作品踱步,一边说道:“这件作品富有挑战,但我被其中不断变化跳跃的想法深深吸引。”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证明》,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证明》(局部),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这并非借口——正是雕塑本身可供无限解读的可能性将她首先带到了这一领域。当波维还是学生时,“我自认为我将来会成为一位画家,直到我意识到,绘画并非是我施展绝佳想法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事物背后隐藏的东西。”


当代雕塑家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认为:“雕塑是介入一个空间的切口”,而“(波维的)雕塑是现实的创伤……你已经内化了对现实的社会化的理解,艺术则能够介入并贯穿其中。正是这种切口的冲击使得艺术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波维可以说有艺术背景,但从事艺术却不被她的家人鼓励。她的父亲“去上过艺术学校,但为了维持生计而成为了一位油漆工……我的父亲从没有谈论过艺术,但我母亲却对艺术却很开明,并在九十岁的时候带我去上艺术课。”


“在那之前,我一直闷闷不乐,但艺术课为我打开了世界……我意识到艺术是有目的的,艺术是一种基于规则的实践。尽管我对艺术史一无所知,但艺术中的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清晰可见。”

卡罗尔·波维在工作室中,2019

摄影 | Jason Schmidt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当波维刚开始使用钢铁时,她意图“探讨在某一种材料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和深度,以及多少种音域能被涵盖。这本身就足以成为一个项目。这只是钢铁而已——但其中的每个元素都不一样,它们争夺着主导地位……我对不连续性更感兴趣,并且我要求观者对每件作品都做不同的事情,即对每一件作品都有不同的反应。”


我的雕塑并非所有都是美丽的,其中不少充满挑战性并且是笨拙的 —— 观者需要围绕它们去寻找一个理解作品的点;然而一旦观者决定了如何去观看一件作品,他/她就可以将这种观看方式运用到所有作品中去。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常陈一星》,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常陈一星》,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波维对观看事物的方式很感兴趣,这源于她在布鲁克林与加州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对哈里·史密斯(Harry Smith)创造性实践的研究。哈里·史密斯是一位古怪的、神秘主义的艺术家,因破坏自己的作品而臭名昭著。“史密斯认为,如果你有了一个想法,那是物理上的东西,这很微妙,但又是世界上非常真实的东西。这个物件仿佛体现了思维。我看见我自己在思考,我理解我自己在思考,这是它致幻的一面。”


波维成长于“来自加利福利亚的新时代”不论你是否居住在西海岸最前端附近,“在美国或者西方传统中,任何类型的精神实践本质上都是合而为一的——都是编造出来的混合物。因此,任何版本都可以归于“新时代”之列。这使我可以说,我也是“新时代”的,因为我的信仰体系由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愚人之犬》,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愚人之犬》,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这种融合充斥着精神性与幻觉,遍及她作品中的方方面面:步行穿过她1580平方米的工作室,我们来到一处放置着还未完工的雕塑底座的角落。波维思考着对它们的迷恋:“它们是模糊不清的。这是我喜欢基座的地方——它们是哲学的。”

当你将一些东西放置在基座上时,你说这并不是真实的空间,这是别的什么,是处于另一个维度的。当你将一些东西从基座上拿下来,这就如同你将这样东西带回了现实世界。我对这种将东西从基座上拿走与放上去的博弈十分感兴趣。

《卡罗尔·波维:十小时》展览现场,卓纳画廊香港空间,2019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艺术家海伦·查德维克在《我是几何形状》展览现场,伦敦蛇形画廊,1983


在这次香港展览《十小时》中,波维借鉴了英国雕塑家海伦·查德维克(Helen Chadwick)的作品与身体,她是首位获得透纳奖提名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波维一方面以作品致敬查德维克,一方面以布展延伸了查德维克的艺术遗产。在1980年的展览《我是几何形状》(Ego Geometria Sum)中,查德维克基于自己的身体经验创作了几何物体。波维以此为基础,制作了大型的几何形状,将它们布局在展览中。

这些几何形状被用作波维雕塑的基座(不仅从实际意义上,也是概念意义上的基座)。它们支撑着作品《月亮与紫衫》。这件水平方向的作品被涂以渐变至饱和的黄色。


“第二种颜色看起来像是处于阴影时的第一种颜色,这就如同数字故障一般”,她说道:“有趣的是,人们如今在评论现实之物时,总会联想到数码数字,然而实际上应该与之相反。”

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月亮与紫衫》,2019

《十小时》展览现场,卓纳画廊香港空间,2019

© 卡罗尔·波维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将这些数字化的类别物作为我们感知现实的隐喻,这或许是某一代的现象,但这是也恰当的:波维与环境因素互动,以此来展示它们是如何直接对我们的现实构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起到的直接影响,不论这些影响具体是什么。精神与幻想在这里交织。


波维意图对卓纳画廊大型的两层画廊空间(以香港标准来说)进行改造。画廊位于自称这座城市艺术中心的 H Queen's 大楼。画廊五楼空间的墙体将被拆除,以创作出一片充满光线的开放空间。

画廊的六楼则完全没有天光,整个空间的墙体和地板都被粉刷为相同明度的灰色。通过呈现一个处于完全控制下的氛围,这个空间意图模仿我们平时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即我们的屏幕。

观众感知这个空间的整个方式就如同数字渲染。”波维谈到:“从内部看它是没有窗户的,这是我想要看到的变量。在这种环境中,由于它完全处于控制下,通过将数字信息可视化带入根本非数字化的事物,这种人造的质感会得到强化。”


英文原文见于《南华早报》杂志专题,2019年10月27日
亦可点击原文链接,访问 scmp.com 阅读


卡罗尔·波维:十小时

Carol Bove: Ten Hours


时间:2019年11月1日 - 12月14日

地点: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5-6楼

时间:每周二至周六 11:00-19:00


媒体预览:11月1日,下午3点

开幕酒会:11月1日,晚6-8点


相关阅读:卓纳画廊 | 香港 | 卡罗尔·波维:十小时
相关阅读:卓纳香港图册 | 对话 | 卡罗尔·波维与策展人乔安娜·波顿
相关阅读:卡罗尔·波维媒体集锦
相关阅读:图册回顾 | 卡罗尔·波维的回弹效应

关于卓纳画廊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近6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