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10号线,丁香湖与元江街的故事

点击关注→ 沈阳地下铁 2021-05-30

                                                                      

小编想做一把“穿越之旅”,将沈阳地铁十号线的站名,做一场历史的穿越,从最早这里的样子和名字,最后为什么变成这个名字,还有,就是周边有什么古迹或是人文故事,都给您说一说。                                                              

先讲两站:丁香湖站、元江街站。

丁香湖:清初名为“莲花泡”,盛京八景之一

清朝初年的时候,丁香湖原名叫莲花泡或者莲花泊,是清初盛京八景之一“花泊观莲”的所在地。由于当时浑河经常泛滥成灾,这里其实是浑河的故道,后经改道之后,这里留下一个偌大的水泊,因而得名。然而,丁香湖的最后命名,还是因为“丁香屯”的缘故。                                                              

                                                              

丁香屯,是原来设在浑河故道上的水陆码头,当时水的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流的。大约在唐代以前,有丁、寇两姓长途贩布谋生,水路运货常到此地,因屡遭风险而求神保佑,祈祷“如能平安通过,愿修庙谢神灵”。此后多次通行,果然顺利通过,于是在码头北岸修起庙宇,名曰“维新寺”。此后,丁、寇两姓族人来此建房定居,并开荒种地,兼营农商。

由于当时此地多水,土质不好,而且经常受灾,粮食经常欠收,于是丁寇二族人几经变迁,迁往他地居住。但是在离开之时,两族人将他们祖辈开垦之地27.6亩献给维新寺作为香火地。清顺治八年,由山东、河北拨来一批居民,为了纪念丁寇两家捐地做香火的功德,于是将此地定名为“丁香屯”。后来因此地线姓大户人多,而且线姓线奎武在光绪年间连任18年会首,这里一度被称为“线家崴子”,此后又改名为“丁线屯”。民国年间,徐鹤年做会首后,又恢复原名,叫“丁乡屯”。1894年修筑沈山(京奉)铁路时,把此村一分为二,至今仍有前丁香和后丁香的说法。

                                                              

另外,丁香屯以东约半华里处有个自然屯,“小河东”,原名“齐家庄”,清代拨民到此居住,当时此地是较高的沙丘,周围多水,西望丁香,虽只半里,但来往困难,后以人力建沙路后方可通行。民国年间,邻近居民都称它为“小河东”,意思是“小丁香屯”,解放后,成为丁香屯的一部分。1985年统计数据表明,丁香村,有居民760户,2490人。

                                                              

署名“梦石瘦人”的晚清沈阳文人,曾写下一首“花泊观莲”的诗,全文为:“

为觅荷汀过渡头,罗裳轻软不胜秋,

牵丝荇带原无定,清品莲花不解愁;

水静香浓闲宿鹭,盖擎风稳不惊鸥,

西湖还莲峰下,擅胜苏杭第一州”

元江街:“大转湾”这名儿真不是交警起的!

元江街的名字,来历比较常见,就是因为以皇姑区为首的市区命名街路的时候习惯于把南北向的街,命名为江河的名字,将东西方向的路命名为祖国山脉的名字,所以,皇姑区你才会看到那么多长江黄河的,那到了北部于洪,也沿袭了这种起名方法,于是就称丁香湖东侧的这么弯弯曲曲的街路为“元江街”了。元江,位于我国云南省境内。

                                                              

元江街,打完收工!哈哈哈,开玩笑呢,哪能这么就完了呢。元江街最著名的地名,其实是“大转湾”和“小转湾”。前一阵儿我盘于洪村名儿的时候,说到大小韩和东西狼,就有人问我大小转到底名字咋来的。那在这儿就具体说一说。

大转湾、小转湾,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地名是交警给起的?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这个大转湾和小转湾还是有点儿历史了呢。其实大转湾和小转湾是两个相距很近的村子,都是因为“转湾桥”而得名的。

现在两村后边的沈马公路,在清朝的时候是通往北京的“御路”,就是皇上走的路,从沈阳至此向西方拐了一个90度的转弯,在清崇德四年(1639年)在这里修了一座石桥,取名“转湾桥”。清顺治年间,柏姓一族由河北沧州迁到此地垦荒,在桥的西侧形成村落,取名“转湾村”。因户数多于桥东侧的村子,就取名为“大转湾桥屯”,而桥东人口少的村子被取名为“小转湾桥屯”。这就是后来“大转湾村”和“小转湾村”的由来。

1985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当时大转湾村有居民238户,村民1037人。小转湾村有居民240户,村民1000人。                                                              


清朝的时候,《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曾经来过转湾桥村。当时刘鹗在1905年的日记中记载:……十二点半开车,五里至马三家子,又十里至大石桥,又八里至转湾桥宿。此地店地饭一菜,粉条素汤而已,每人五角。粮价,高梁斗重二十八斤,每斗一元半,白米每斗三元半,重三十二斤。转湾桥就于此地,但桥已无存。”这也是历史上对转湾桥村的比较详尽的记载了。                                                              

                                                              

今时今日,沈阳丁香新城已在这里拔地而起,丁香湖也从原来的湖泡变成了丁香湖公园,沈阳城北的人们都乐于来此露营、健身、转湖。但位于丁香湖东北的大小转湾,好像知道的人就不见得那么多了。这里原来的英守村已经开发到基本看不出来原来的面貌了,大小转湾村,也基本融化在了丁香湖开发的隆隆声中。但是,丁香湖轻波未改,大小转湾路网未变,而且,这里还在2020年春天通了地铁十号线,这里已然成了沈阳西北偏居景致的胜地。只是,你还能想像清初的那个荒郊野岭中的莲花泡,还有御路上款款东巡的皇上们吗?

正所谓:丁香湖畔无丁香,旧河漾里莲花泡,人龙转弯有石桥,元江千舟地龙啸”。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这旮是沈阳

                                                                      

热点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