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派|硬汉冯建忠

2016-01-22 焦素芳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91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星星原来也不过是石块和尘埃。只是经过了聚合、摩擦、燃烧和碰撞,经过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才变成了我们头上闪烁的星辰。


大大小小的星星,或明或暗的星星。


多像这世间的人。有大小高低,有荣辱成败。但无一例外,都经过命运的磨折。


不同的是,在命运的磨砺中,有的人灰飞烟灭,有的人璀璨生辉。


长垣人冯建忠和他的“满天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当跨越了命运的深渊,扭过头去,一切都成了笑谈。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冯建忠的老家,在长垣县城北边的林庄村。1985年冯建忠初中毕业,辍学回家的他,先是跟着父亲到了西安,学做木工活。1986年,回到老家的他,开始在醉仙亭学艺。


在这里,冯建忠碰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王天恩。


王天恩瘦高个,人很和气。他以前在长垣县委招待所上过班,五十年代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河南视察黄河水患的时候,曾给主席做过饭。


那时饭店里用的肉,不像现在,肉都是分割好了的。“那时市场上买个大后腿儿,回来你得自己分割、剔肉。”


跟着师傅王天恩,冯建忠知道了这剔肉里的学问。“瘦肉从哪儿下刀,才能肉块割得囫囵。肘子怎么卸,缝隙在哪儿,这都是讲究技术的。好的老师儿,剔完之后下面的肥油白花花的,一点红肉儿都没有。”


醉仙亭酒楼不远就是长垣烹饪学校,每当饭店里不忙的时候,他就到学校的窗户外面听老师讲烹饪理论课。


后来徐书振老师发现了他,允许他去听课。这是他餐饮理论和技法最开始的萌发之地。


(2)


1988年秋天,冯建忠来到郑州大学路的南苑宾馆打工。在这里,他碰到了自己的第二个老师——秦振武。


秦振武师傅也是长垣人,家在柏玉村的他,很喜欢这个踏实的小老乡,一闲下来,就有意多教冯建忠一些。跟秦师傅学了那么多菜,有两个菜让他记忆犹新。


一道是炒三不沾。豫北的这道名菜,是用鸡蛋黄、团粉、大油以及白糖、桂花糖、山楂糕等做成。成菜后沙甜利口,不粘锅、不粘勺,用手指一捺不粘手时出锅,故有三不沾的美名。


但做这道菜,怎样才能让鸡蛋和团粉的比例刚刚好?


师傅教给冯建忠一个窍门:打好糊之后,用筷子头沾一点滴到大拇指甲盖上,如果塌下去就是芡小了,如果鼓起来老高就是芡大了。如果像个小馒头一样圆溜溜的,那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中餐的智慧,原来如此神奇。


▲沙甜利口三不沾


还有一道菜,是生汆丸子。


有一天,南苑宾馆接了个会议,其中有道生汆丸子。直径一尺多的大盆子里,盛满了调好的肉馅。


“师傅吩咐我们几个打肉馅。我们几个小孩儿就你打几下,我打几下。因为不得章法,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上劲儿。”


这时候师傅来了。他看了下盆子,说:“你们站一边,看着吧。”


就见快70岁的师傅马步一扎,弓下身子,左手扶着盆沿儿,右手五指张开,插入盆底。他只用手腕在盆中顺时针地向外画圆,先里后外,先慢后快。到了后来,只见盆中的肉馅打着旋儿噗噗作响,波纹像水的涟漪一般向四周扩散。


一会儿功夫,红色的肉馅,变成了粉白色上劲的丸子糊,挤个肉丸,丢在凉水里,“噗”的一声瞬间浮起。


▲粉白色的小肉丸可是很讲究技巧


中餐,是要讲究耐心、章法和技巧的。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技巧,才有了美妙绝伦的味道。


这是在南苑宾馆跟秦师傅学厨的那两年,冯建忠最深的感悟。


(3)


1992年过了春节,冯建忠在县城里开了家小面馆。虽只是简单的烩面、凉菜,但这家名为“豫川饭店”的小馆,在名厨云集的厨师之乡,生意很是红火。


1997年,他用6年经营挣来的十多万元,在老家盖了两层高的小洋楼。搬进新家是在1998年的农历一月。二月初六儿子诞生,五天后,一场大雪把冯建忠抛到了命运的谷底。


那天是农历二月十一。一夜的鹅毛大雪,把门楼上面的水池子冻住,楼下厨房里的水龙头放不出来水了。


冯建忠搬了一把梯子,去门楼上扫雪。没想到阴面的雪被吹成了滑溜溜的冰面,一脚踩空,他从五米多高的门楼上直挺挺地摔了下来。


那是早上八点多钟。正在坐月子的媳妇只听见院里“扑通”一声,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知道过了多久,建忠的父亲从老院儿来看他的孙子,走进大门,就看见水泥地上七窍流血、昏迷不醒的冯建忠。


老父亲跌跌撞撞喊来了邻居。打120急救,因为大雪封路,车子开不过来。家里的四轮车,也因为天冷冻住了。赶紧烧水,打车,兄弟姐妹、村里的邻居,大家手忙脚乱地把冯建忠拉到了医院。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儿了。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大腿股骨颈骨折。先是把腿上打上了十三块砖牵引。然后做下颌骨的手术。


从嘴巴里下嘴唇与牙齿之间,用手术刀划开,下嘴唇翻下来露出下颌骨,取出里面的碎骨头。手电钻吱吱地在两节颌骨头上钻出几个眼儿,用钢丝一道道扎紧,把断裂的下颌骨紧紧地扎在一起。再把下嘴唇翻上去,用线把切口缝合好。


做完手术的嘴,肿得里面像塞了一个大馒头。不能吃任何东西,全部的营养就是靠输液。


然后肿慢慢地消了。半月以后,可以在牙缝里塞个细管喝水了,可以在细管里喝点肉汤了。当他第一次喝到家里人为他炖的羊肉汤,冯建忠哭了:这久违了的食物的味道,太美了。


最难的,还是腿部的手术。医生说,因为大腿从根部骨折,要么装个人工的股骨头,可能一辈子做个瘸子;要么在骨头里打进钢钉,让断了的关节自己生长。


父亲跟哥哥商量:建忠这么年轻,怎么能一辈子做个瘸子?!遭罪就遭罪吧,打钢钉吧。


骨头上的手术,没有麻药。绷带在大腿上固定好,医生用手术刀在腿上打个十字叉,拿出一只圆珠笔长的大钢钉,选好位置,然后一个锤子就“哐哐哐”地往里砸。


砸一下冯建忠就惨叫一声,砸一下就惨叫一声。他撕心裂肺地喊着:“这条腿我不要了,你们给我锯掉吧!别砸我了!”


哐哐哐两颗钉子砸进骨头,医生的头上已经是满头汗水。但一拍片子,倒霉的是:用力过猛,两个关节错位了。


怎么办?砸进骨头的两个钉子又“哐哐哐”地砸出来,换角度,重新砸。等三根大钢钉都弄好的时候,冯建忠已经不再惨叫,疼得晕过去了。


一个月后,一拍片子,关节对的刚刚好。冯建忠开始回家休养。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慢慢恢复。头上的石膏也去掉了,下颚骨取出了缝在上面的钢丝,也从腿里拔出了那三枚固定股骨头的钢钉。


冯建忠会走路了。可是马上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盆骨拉得过了,接过的腿跟另一条腿比,长几公分。


冯建忠懵了。赶紧到医院,医生笑了:“你这条坏腿比另一条腿长,走走就正常了。如果现在一般长,一年后就麻烦了。”临走的时候,医生嘱咐:“但你这条坏腿,要多锻炼,多吃吃劲儿。”


于是在长垣林庄村口的公路上,每天一大早,都会出现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他瘸着腿在走在跑,全然不顾别人好奇的眼光。


又是一年,他去医院复查。看了新拍出来的片子,医生对他感叹:“你这种手术,能成功的,不到10%。能恢复到像你这么好的,10个人里面最多抽出来两个。”


这场大难,让一个120多斤的小伙子瘦到了75斤。他在公路上瘸着腿锻炼的场面,总让人想起来《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那个在奔跑中甩掉了腿上的支架,越跑越快,终于健步如飞的少年。


没有人喜欢苦难。但苦难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脆弱的人因为苦难的打击一蹶不振,人生清盘;坚强的人因为苦难的历练而淬火新生。



▲电影中阿甘在奔跑中甩掉了腿上的支架,冯建忠也在奔跑中甩掉了苦难,越跑越快


(4)


2001年春天,农历二月十二,冯建忠开了自己的满天星粥屋。这天是农历的春分,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之所以给粥屋起这名字,一是他一直记得小时在老家院里,躺在凉席上看到过的满天繁星。二来他记得有一首歌,名字叫《摘下满天星》,里面有几句词儿冯建忠很喜欢:



漫漫长路远 冷冷幽梦清

雪里一片清静

万水千山独行

让我实现一生的抱负

摘下梦中满天星

…… 



那时候在长垣,各种饭店都有,但为了粥专门开的,这是第一家。


十张桌的小店里,有河南常见的小米粥、大米粥、绿豆粥、红豆粥。也有南方的皮蛋瘦肉粥、鱼片生滚粥、煲仔饭,还有鸡蛋煎饼、豆皮卷生菜等长垣地方小吃。



▲小米粥和皮蛋瘦肉粥,南北结合



这土洋结合的小粥屋,很快吸引了长垣人的注意。


第一天,满天星粥屋就卖了800多元。后来逐渐增加到一天1000多元。


两年以后,门口的六家饭店一家也没有了,满天星粥屋却从几十平米扩张到了三四百平米。2007年,满天星隔壁的联通公司搬家,搬走后满天星粥屋再次扩张达到了近千平米。


2001年,满天星粥屋开张的时候,不过8个人,十来张桌子。2007年的时候,满天星的员工,已经增加到50多个人,最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比开业时提升了二十多倍。


▲满天星粥屋的开业是冯建忠梦想的新起点


(5)


2008年,满天星粥屋对面的房子又要出租。冯建忠就租下房子,开始做火锅。


当时的长垣,有大胖、小天鹅、德庄等几个火锅品牌。冯建忠去郑州和四川、北京考察了一圈之后,决定做小份菜、低价位、年轻人喜欢的不一样的火锅。


这火锅是把四川麻辣火锅,跟长垣的制汤技术结合,既有口味、又能养生的融合火锅。


每天用大骨头自己熬汤,买来四川最好的花椒、辣椒、牛油自己炒料,一天的汤和料用完,第二天接着重新弄。


“顾客进来,一喝这个汤,咦,很自然的香味口感,跟香料香精兑出来的汤一点也不一样,可舒服。”


▲满天星特色无渣锅


满天星火锅自此一炮走红。2008年底开的业,到了2009年的夏天,经常排队的人从店里能排到大街上。有的人不得已打起了遮阳伞。


别的火锅店只卖中晚两顿,满天星的火锅是早中晚都卖,且凌晨两点才关门。不少人大老远专门跑来,不为吃火锅,就为喝喝他家的火锅汤。


2009年底,冯建忠在长垣人民路上开了第一家火锅分店。从这一年起,各地找他加盟的人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满天星直营带加盟的店面达到26家。


(6)


做餐饮,能一直走到现在,冯建忠觉得只有一个关键,就是用心。


在他3000平米的尚品酒店里,传统菜品改良的功夫菜,比比皆是。



▲满天星尚品酒店是冯建忠做功夫菜的主要阵地


比如一道酥皮鸡蛋灌饼。这道河南传统面点,是长垣的中国面点大师王树华创造的一道特色地方小吃。


冯建忠让人在这基础上,把面和馅都进行了提升。吃的时候酥脆的面皮一层又一层,里面的馅非常鲜香,好吃极了。


“这个饼从开始和面到端上桌,最少得四五十分钟,是地道的功夫菜。”


▲提升过的酥皮鸡蛋灌饼更美味了


还有河南人常吃的黄河鲤鱼。


按照传统红烧的吃法,略显油腻。冯建忠让厨师在锅里放稍许的油,不放任何调料,两面煎上色后再烧,这样既保留了鲤鱼本身的清香鲜味,又避免了油腻。


考虑到年轻人爱吃辣的习惯,尚品酒店还把黄河鲤鱼烧成了一道香辣鱼。


鲤鱼从中间剖开,脊骨连着,先入锅中油炸,然后配上炸好的豆腐、辣椒酱、葱姜等,热锅红烧。出来后的鲤鱼辣味适中、浓香可口,很长时间成为尚品酒店点击率最高的一道菜。


▲找准年轻人口味让香辣鱼成为最抢手的一道菜


面对餐饮业的瞬息万变,冯建忠有时候也很困惑。


传统的中餐菜多、店大,但多少人的店,最后算下来是不怎么挣钱的。“什么叫做大做强?小店做多了,做好了,也就是做大做强了。”


2016年,他决定把原来的粥屋重新做起来,做小店,简单的店。“这样满天星的体系里,一条腿是火锅,一条腿是粥屋,两条腿走路,才能更稳当。”


今年的春分,满天星这个品牌就已经15岁了。他一直记得童年在老家的院子里,看到过的那些满天繁星。也记得自己青春年少时喜欢的那首歌的歌词:万水千山独行,摘下梦中满天星。


这一家一家大大小小的餐馆,就是他梦里的星星吧。他要让它们在故乡的天空,更美,更亮。


文| 焦素芳

编| 张慧子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老字号|豆腐脑打擂台,鸡汁儿的最feel

匠心好食|那些年,鲁迅和梁实秋心水的土豪鸡蛋

匠心好食|分分钟干掉“歪果仁”炸鸡,不服你尝尝

腊八一碗粥,佛祖心中留

老字号|张凉粉的万有引力

中国好匠|这个老板,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不务正业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