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烈钧:“五子从军”为抗战

2017-11-13 李季龙 李季平 文史e家


今年是抗战胜利72周年,


72年前全国无数人民投入了这场战争,


最终取得了的胜利。


我们作为抗日将士的后代,回忆起祖父辈们的英勇事迹,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的爷爷李烈钧早期参加同盟会,作为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军事负责人领导和参加了反袁、护法、东征、北伐等活动。1928年后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政坛,在家休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烈钧抱病出席政府会议,要求政府积极抗日。经查从1931年9月至1933年12月,李烈钧曾先后单独或联名致电致函、复电复函国民党中央十七次,单独或联名提案国民党中央八份,单独致电致函、复电复函蒋介石十九次,单独或联名致电致函、复电复函国民党其他要人和有关团体机构三十八次,外出报告、演说八次,与报社记者谈话二十八次,在公共场合发表政见十二次,倡议抗战募捐和悼念先烈四次,即平均五天不满便有一次讲话或一篇有关文字发表。


1933年3月,李烈钧作为国民政府代表离宁北上,赴前线视察战情,慰问守军。此行经与驻赣之蒋介石电商后,先至太原会晤阎锡山,使晋绥军一部参加长城抗战,然后至张家口会晤冯玉祥,协调沟通蒋、冯关系,使其南下就任要职,最后“再赴平,与张学良商抗日大计,视察热河情况”。“先救热河”和请冯南下为此行主要目的。尤其在1933年下半年察哈尔同盟军事件中李烈钧竭力斡旋蒋介石和冯玉祥的关系,使察哈尔事件和平解决,避免了内战,争取到了一致对外的团结局面。


1938年年初,李烈钧和冯玉祥在武汉。

左一为李赣鹏。


爷爷李烈钧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因为长期奔波,高血压,脑血栓并中风,只能卧床休息,但爷爷教育子女们向古人学习,要为国效力,保持民族气节,并先后将五个儿子送上抗日战场。



大儿子李赣鹏30年代早期跟随冯玉祥将军在泰山学习,后去英国留学,1937年抗战爆发回国参加抗战,在冯玉祥将军和爷爷李烈钧身边工作。1941年去香港从事抗日情报工作,香港沦陷后,李赣鹏奔赴延安。


左一为翁业宏,左二为李赣驹,左三为卫道然(卫立煌将军的儿子,)右一为李赣骥。1984年6月份参加北京黄埔同学会成立时摄。


二儿子李赣驹当时在圣约翰大学学习,日军侵占上海后停学,爷爷要求他参军保卫国家,李赣驹进入了黄埔军校17期的速成班,毕业后到河北高树勋将军手下任作战参谋。后调入冯玉祥将军身边担任军事参谋。


三儿子李赣熊当时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也辍学参军,在部队里面从事翻译工作。


李赣骥


四儿子李赣骥考入黄埔17期,毕业后进入孙连仲将军手下做排长,1943年中国远征军成立,调入远征军担任卫立煌将军的作战参谋和副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作战的全过程。


五儿子李赣骅1943年就读重庆朝阳大学,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十万青年,十万军”也中断了学业,参加中国驻印军,作为中国驻印度部队战车营的坦克兵直接参加战斗,一直从印度驾驶坦克进入缅甸,最后随部队到了云南和中国远征军会合。抗战胜利后继续返回学校读书。


李赣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烈钧的七儿子李赣骕只有十三四岁,因年纪太小就参加了当时成立的“少年海军军官学校”,爷爷对他的行为非常支持,认为他很有自己的思想,当即让他从昆明出发去重庆找国民党海军司令陈绍宽。临行时,李烈钧还让李赣骕把一条云南火腿挂在身上,以为入伍之礼。鼓励他要不怕苦,从最基层做起。抗战胜利后,李赣骕又去了英国留学继续学习海军知识。


我六姑父翁业宏是越南华侨,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进入黄埔军校18期,毕业后进入中国远征军担任通讯排长。


爷爷李烈钧在给挚友杨赓笙的信中坦露心迹,透露了他送儿从军的思考过程和意图。写道:

“多年备位中枢,旧铗重弹复以老病浸浔,不能上前线杀贼,遂令儿辈执干戈,卫社稷,收失土,以继吾志也。”


爷爷李烈钧为了鼓励儿子们努力杀敌,他在给儿子们的赠诗中写道:

“我送儿辈出乡关,杀尽倭寇方回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五子从军”当时在国统区产生很大影响,重庆的报纸纷纷予以报道和宣传,蒋介石特意写了“五子从戎,风起云涌”条幅,以兹鼓励。




作者:李季龙 李季平

编辑:王富聪 田萌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