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系列——原静安篇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区中心,地域狭小,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一直居于上海全市之冠。据201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静安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75万,老龄化程度高达33.9%,为上海各区县之最。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口比重也位列各区县首位,比重为7%;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为27.4人,依然列居各区县榜首。老年人口持续快速的增加以及高龄化带来的潜在的照护需求给养老服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何在市中心有限的土地资源内解决区域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养老床位的缺口问题,不光是政府也是市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床位概况
静安区最早成立的养老机构是1994年建设的静安老年公寓,床位60张,截至2015年底[1],静安区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3家(其中1家在普陀区,1家在青浦区),床位数共计1967张。其中投入运营的有11家,床位数为1458张;2家属于新建机构[2]。受地域限制,1994年-2010年近16年间,静安区养老床位严重不足,养老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比例一直是全市倒数第一。《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推进本市“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上海市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不低于区域老年人口的2.5%,现有床位数和这一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心城区,实际养老床位数和计划数的缺口动辄达千张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静安区新增床位总数超过1000余张,是之前历年养老床位存量的2倍以上,养老床位大幅度增加。这一点与政府转变思路,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不无关系。
入住情况
从运营模式来看,目前主要为公建民营和民建民营,其中公办床位1303张,占比66.24%;民办床位664张,占比33.76%。截至2015年底,已经运营的11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总数为1002人,除去青浦的新开元颐养院(入住率仅18.67%),市区内养老机构入住率几近100%。入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6.23岁,其中最高年龄为105岁。目前养老机构内入住老年人的照护等级以重度、中度居多,总体比例达到了80.94%。入住老年人以老年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00:189。
收费现状
由于经营模式多样化和地段差异,静安区不同养老机构之间收费差距较大。作为老牌的公办养老机构,静安老年公寓收费低廉,床位费仅仅600元,膳食费450元/月,护理费最高才1650元;而其他民营养老机构,仅床位费都要2000元/月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静安区养老机构床位费为1400-5450元/月,平均收费为2167元/月;护理费按照护理等级,专护为1300-2400元/月,其他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正常)护理费用在350-1300元/月之间;膳食费为450-750元/月,平均收费为600元/月。
虽然看上去静安区养老机构普遍收费较高,但对比同地域内的房价租金、人员成本、服务成本等,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依然沉重。即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等等,并在公共事业费用、税费方面、消防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11家养老机构中仅1家实现盈利,63%的机构只是仅仅实现收支平衡,还有27%的机构出现亏损。
医养结合
静安区医疗资源丰富,有三级医疗机构8家,二级医疗机构8家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22.4张,各项指标高居全市首位,已经构建起完善的区域医疗服务联合体。截至2015年,仅一家养老机构(静安日月星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据报道,2015年7月,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还与华山、华东两家三甲医院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书,这也是静安区养老机构首次与三甲医院签署医疗服务的协议。
未来发展
随着闸北区并入静安,行政区划的调整,或为未来养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2016年,民政部、上海民政相继出台一系列养老重磅政策,随着民政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的出台,无异于对于整合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又是一大利好消息,未来静安区的养老机构发展形势或有新的转变。然而,对于中心城区发展养老机构,一方面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养老机构的发展始终逃不开高房价和高成本等难题,如何进一步理清在中心城区发展养老机构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找到真正适合实际情况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模式,才是最关键的。
[1]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
[2]其中1家为长者照护之家,2016年已经投入运营,本文数据截至到2015年底, 不计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