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iona Yu | 全球20大药企战略分析

Fiona Yu 药时代 2020-01-23

药时代编者按:
2019年,全球制药界风起云涌,大事连连。新基被百时美施贵宝以740亿美元收购,艾尔健被艾伯维以630亿美元收购,Shire被武田以586亿美元收购的交易完成,此外,有些制药巨头在风雨中飘摇,濒临被收购的边缘。接下来,整个行业,尤其是蹒跚学步成长中的中国制药业,何去何从?路在何方?2019年12月2日,药时代签约作者Fiona Yu老师应MIT校友会的邀请,做了一场主题为“Top 20 BioPharma Strategy Review”的演讲。来自研发界、投资界等领域的朋友们参加了这次活动。Fiona老师的演讲,如同她的每一篇文章,充满了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精彩的解读,令与会的朋友们如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收获满满。下面是Fiona老师演讲的简单总结。


首先,全球制药业的现状是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呢?


制药业的生产力、新药产出率、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这已是业内广为人知的事实。如下图所示,自1950年至今,每10亿美元能够产出的新药的平均数量不断下降,以至于今天投入10亿美元连一款新药都研发不出来。



2010年,一款新药研发上市的成本是11.88亿美元,而2018年则飙升至21.68亿美元,几乎翻倍。投入增加的同时,每款终于跑到终点的药物的峰值销售额却今不如昔,2010年是8.16亿美元,而2018年仅为4.07亿美元,跌了一半。研发回报率跌至历史最低点,从2010年的10.1%至2018年的1.9%。人们曾经戏称制药行业也得了“三高”,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还有“一长”,即周期长,但这些数据显示制药业的“高回报”也在不断缩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后期管线中肿瘤药物的占比持续升高,2010年仅为18%,短短8年里翻番,达到了39%。这是为什么呢?曾经占据主要地位的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把目光、精力、资金转移到能够短时间内要人性命的肿瘤。人命关天,患者、患者家属、保险公司、医保都舍得出钱。


这就是全球制药行业面临的现状。那么如何应对呢?


Fiona老师分析了R&D 2.0这一概念。


当今的新药R&D呼唤新的模式。现在市场上的大药出自公司自己的研发团队的越来越少,相比之下,从外部收购来的则越来越多,比如著名的O药、K药。未来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有才华的人未必愿意进大公司,他们未必喜欢那里的文化。现在得到资金的青睐和助力已经变得不再困难,而且初创公司可以利用诸如JLabs这样的孵化器中的实验室设施。小公司的创业效率比大公司强,之后等到了一定的阶段,小公司的产品可转给大公司。这个新的研发模式,R&D 2.0,将成为主流。


专利悬崖


致力于创新药研发的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专利悬崖,patent cliff。在“从不合并的礼来(Lilly),单靠自己究竟能走多远?”一文中,Fiona老师讲了这样一个轶闻趣事。礼来CEO曾经说过的一句玩笑话:“一位制药人的一生当中,往往都逃不过三件无耐的事情,这就是死亡、交税和专利断崖。” 


专利悬崖有多可怕呢?


失去了专利的保护,原研药公司所独占的市场立即门户大开,一秒之后即有觊觎已久的仿制药公司杀入,于是乎原研药的销售额如坠悬崖,大幅度下降,股价往往也应声跳水,当股价掉到一定程度,原研公司可能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面对“专利断崖”这个老大难问题,各个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公司管理的好,势如破竹,有些公司则临阵磨枪,匆忙应对。


管理的好的公司比如强生公司。他们主动去买他们研究很久志在必得的公司,每一次出手都很到位,每一单都很合适。最大的一笔则是295亿美元。2017年1月强生以295亿美元的价格将Actelion,一家中型的瑞士制药公司。从此,强生获得了Actelion在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管线和平台技术。


2019年,新基被百时美施贵宝以7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消息一出,立即全世界刷屏。好像没有看到两家公司发生拉锯扯锯式的多次谈判,新基就接受了收购邀约。为什么呢?因为专利断崖。新基公司的前三款重磅药品的销售额占了公司总销售额的80%多,这些产品的专利悬崖将在2022年左右到来,没有任何一条途径可以使公司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公司觉得还不如高点卖掉。


回想一下,辉瑞很多收购也是站在专利悬崖之上不得已而为之。


除了买买买,另外一种处理专利断崖的方式与众不同,那就是省省省。全公司勒紧裤腰带,压缩银根,不花钱,少花钱,公司CEO带头,今年的薪酬1美金,工资不涨。


新技术,新武器


一家企业如果想争上游,那么它就要不断更新迭代,采纳新技术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Fiona老师列出来全球当红的科技,这些覆盖了生物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免疫肿瘤、CAR-T等细胞疗法、CRISPR编辑/基因疗法、双抗和多抗、Protac、干细胞和再生药物、微生物组、RNA干扰疗法、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


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新式武器可以使用呀!


中国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


谈到中国的生物技术行业,七大趋势值得探讨。


首先从传统制药公司转向新的模式。传统模式下,制药公司关注的是自己和医院关系好,和医生关系好,如何会卖药。现在不一样,除了药本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被日益关注。4+7来了,新的商业环境下如何生存这一现实问题促使中国企业更加关注新药研发。中国加入ICH、大量的海归都是利好的因素。2019年,MNC的中国研发中心接连“瘦身”,留下来的那批人或多或少都受过这种大公司的训练,如果他们再转场到国内的企业里面,对中国的产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中国现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科技园区、孵化器也为新药初创公司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拎包入住,快速启动。而港交所、科创板则提供了更加务实便利的融资、退出渠道。


中国生物技术正在发生爆炸性增长。以临床试验数量为例,中国以11%跃居全球第二,增长速度则独占鳌头。我们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从业者真的赶上了一个黄金的年代。


解读20家大药企


2019年Fiona老师开始发表系列文章,分析20家全球最大的药企,聚焦真正起到效果的最有力量的一些战略,把它们呈现出来,包括这些企业当时是怎么创业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大事,从而帮助中国企业去学习。其次,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结合中国的现状把20家外企拿过来看一看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从商业上去借鉴,从政府的政策制定上去借鉴。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我们制药行业确实和美国、欧洲或者日本在各方面都有差距,在科学研发领域有差距,在公司的管理上也有差距。曾经靠关系拼销售的那个年代过了,中国企业在这个新年代应该怎么样与时俱进。


Fiona老师研究的框架主要是有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和微观环境,尤其是中国制药业最近几年所面临的宏观、微观的环境。第二是全球20大药企成功的因素。第三是怎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制药企业的商业表现。



目前,Fiona老师已经在药时代上发表了如下文章:

  1. 靠兼并长大的赛诺菲(Sanofi),真正的绝招是啥?

  2. 默沙东(MSD)能凭K药乘风破浪,霸王再起吗?

  3. 从不合并的礼来(Lilly),单靠自己究竟能走多远?

  4. 化工老大到药企龙头,从诺华(Novartis)的转型经验你学到啥?

  5. 武田(Takeda)模式能否帮助亚洲药企杀入国际?

  6. 百年药企强生(JNJ),能否再走百年?

  7. 生物链上的江湖,新基(Celgene)是猎人还是猎物?

  8. 走下神坛后,吉利德(Gilead)有何妙计翻身?

接下来,百时美施贵宝、辉瑞、拜耳、罗氏、安进、再生元、阿斯利康、GSK、Vertex、Abbvie文章也将陆续推出。


欢迎朋友们留言,分享您的读后感、参会感!


我们将在2020年举办系列活动,请Fiona老师做更多的深入解读、精彩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