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产PD-1开始陆续申报IND。2018年底,首款国产PD-1抗体(君实生物)获批上市,2019年成为国产PD-1抗体商业化元年。也是在这一年,PD-1单抗的研发竞争告一段落,新申报的PD-1/PD-L1单抗数量已经很少。与此同时,双抗从这一年开始爆发,申报数量首次达到两位数,到2021年底已经突破百款。从这里也能大概看出国内生物医药研发竞争的五年周期。2021年,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申报上市,预计2022年获批上市,双抗药物也将在2022-2023迎来第一波的上市潮,开始进入商业化竞争阶段。
早期的双抗以CD3/TAA双抗为主,研发公司也以技术平台型Biotech为主。肿瘤免疫的全面发展,双抗已经转变为checkpoint为主,包括TAA/Check、Check1/Check2等。肿瘤相关抗原的角度看,HER2双抗最多,包括HER2双表位双抗和HER2/checkpoint双抗、HER2/CD3双抗。其次为EGFR、CD20、Claudin18.2、BCMA等。血管增生VEGF靶点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血液瘤CD20、BCMA通常为CD3双抗,实体瘤Claudin18.2、EGFR等则既有CD3双抗,也有PD-1/PD-L1双抗或与4-1BB、CD47的组合。从免疫检验点的角度看,除CD3/TAA双抗外,PD-L1双抗、PD-1双抗、CD47双抗即占到绝大部分,PD-L1的应用则显著多于PD-1。多数药企选择PD-L1双抗,康方生物生物一开始即坚持开发PD-1双抗,此后更多公司开始研发PD-1双抗,包括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正大天晴、三生国健等。PD-1抗体为代表的肿瘤免疫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但在诸多瘤种面临响应率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联合治疗与双抗成为迭代PD-1的重要路径,很多时候,联合治疗的探索也为双抗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临床概念验证,减少了双抗的临床探索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双抗新药的研发进入全面爆发时代,2022年将成为国产双抗的商业化元年,很可能也成为双抗新药License-out的元年。此前,国产新药License-out主要是PD-1为代表的单抗,未来几年双抗或将成为License-out又一重要角色。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