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公众号“看客inSight”的推送《女式内衣流水线上,打工男孩的无欲青春》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感叹“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人说“这篇文章反驳了读书无用论”,有人在文章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而更多人透过作者的镜头和文字,看到小镇内衣厂的青年们真实的生存状况。这篇文章首发于2017年,标题是《汕头内衣厂里的打工男孩》。作者陈劲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他将镜头和文字对准小镇青年的生活与情感,作品普遍关注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和流动状况2023年4月18日12时57分,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情。13时33分明火被扑灭,15时30分现场搜救行动结束,共疏散转移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142人。4月18日深夜起,各媒体陆续发布报道。次日,北京市召开长峰医院火灾事故情况通报会。官方通报表示,截至4月19日6时,火灾发生后共71名伤员转运,其中29人经转院救治无效,不幸死亡,包括住院患者26人、患者家属1人、护工1人、护士1人。截至4月19日下午6时,在院治疗伤员39人,出院3人。一场大火,使长峰医院成为舆论的焦点,火灾事故的起因为何,长峰医院性质为何,未来将何去何从?国内媒体试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来解释这些疑问。通过梳理媒体从4月18日至4月24日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切口:长峰医院火灾事故、医院的运营监管、营销模式以及事件亲历者和其家属。因此,本次复盘也将从这四个角度进行梳理,试图分析各媒体如何介入长峰医院火灾的报道?报道提供了哪些关键线索?媒体如何探究长峰医院火灾背后的原因?此外,我们对话了参与相关报道的澎湃新闻记者刘浩南和葛明宁,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方法论展开深入的复盘与总结。
长峰医院火灾重要时间节点及相关报道时间线梳理
围绕火灾本身,各媒体主要从火灾现场情况、伤亡人数播报、起火原因以及起火楼内部结构方面进行报道,报道类型以消息、动画新闻和图片新闻为主。4月18日23时08分,《财新周刊》发布独家图片新闻《北京长峰医院遇难者增至29人 再看直击火灾现场32幅图片》(https://photos.caixin.com/2023-04-18/102021033.html),记者直击长峰医院起火点,拍摄住院部内部景观及火灾扑灭后内部现场情况,共发布32幅现场图片。这是社交网络流传的视频之外最新也是数量最多的官方现场图片报道。
4月19日中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长峰医院火灾事故发布会,据最新数据统计,长峰医院火灾已致29人遇难。经初步调查,事故因院内部施工作业火花引发。4月19日17时57分北京青年报旗下短视频账号“青流视频”,借助3D动画,还原了北京长峰医院火灾起火的原因。新京报“动新闻”也发布了相关的动画视频,解析长峰医院起火楼内部结构及起火原因,但目前视频已在官方微博及官方视频号上删除。4月20日22时27分 ,《财新周刊》同样以图片新闻的方式展示了起火楼的内外层机构。通过对相关报道的梳理,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路径一般为:简短的消息呈现,公布重要信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发布的两条动画新闻,都借助3D动画的方式,立体展现了长峰医院的内外部构造,起火点及火灾影响楼层。同时结合网传视频,再现了伤者面对火灾时的“逃生路线”;最后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围绕个人及细节,提供更多的外围信息,给社会留下更多可思考空间并推动事件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火灾发生一周后,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及北京本地报纸新京报和隶属于北京市的省级新闻单位《财新周刊》为例,报道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4月19日,长峰医院火灾事故情况通报会现场,北京市公安刑侦侦查总队总队长孙海涛通报,经初步调查,事故系医院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通报会后,多家媒体就此信息,深挖导致长峰医院火灾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长峰医院内存在明显且长期的消防隐患。4月19日,三联生活周刊发布报道《长峰医院火灾后24小时》,聚焦于长峰医院大火本身的消防安全问题。从三联的这篇文章出发,结合各家媒体的报道,火灾导致多人伤亡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因发展需求,长峰医院不断扩张装修,但整体规模依旧狭小,狭小的过道导致消防车无法第一时间展开消防救援;澎湃人物在23日发布的报道《长峰医院火灾逃生护工:疏散梯为螺旋梯,浓烟中扛病人7层》,通过走访火灾亲历者及医院护工,披露了建于酒店旧址的长峰医院的弧形旋转阶梯较普通阶梯更狭窄、难走,其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细节。同时,三联生活周刊指出,长峰医院在消防安全监管方面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导致面临火灾时,医疗人员缺乏迅速处理和应变的能力。同日,经济观察报从“火灾事故如何追责”出发,推出深度报道《长峰医院:最长的一天》。经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院教授分析指出,长峰医院火灾事故责任主体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医院和施工方,发包方和承包、分包方等多个责任主体,借助对专家的采访,再为起底长峰医院火灾提供了新的新闻报道方向。总的来说,关于长峰医院的消防问题方面的报道,媒体从火灾本身暴露出的医院消防安全监管问题出发,不断聚焦整个医疗机构所面对的共性问题:医疗机构适老化安全改造、医疗机构存在的先天性消防隐患、医院员工的消防观念和意识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不一,医院相关应急预案的迟缓与缺失,各部门间相互推诿安全职责等。长峰医院的一场大火不单单是一场沉痛灾难,也为中国三万多家医院的消防安全监管问题响起警钟。
在剖析长峰医院此次事故原因的同时,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长峰医院的发展历史与它所代表的医院发展模式。其中报道焦点有二,一是通过追溯长峰医院的发展历史,探寻长峰医院发展临终关怀,走上“医养结合”道路的原因;二是长峰医院近年来在营销模式上是否属于人们熟知的“莆田系”医院?根据官方消息,此次事故的受害者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其中还有一些正在接受临终关怀者。这一事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也让记者们的报道疑思转向了“为什么这家医院的老年病人比例如此之大”。媒体通过对长峰医院及其发展背景的深入调查,得到了医院以下几点关键信息:4月20日,界面新闻的文章《游离于监管之外,长峰医院背后的“养老生意”》,披露了长峰医院从2019年开始与一家名为北京福康寿老年护理中心(下称“福康寿中心”)合作开展医养结合业务的事实。记者通过天眼查与官网信息,较全面地展现该中心的成立、运营情况,发现福康寿中心并未按照规定在民政部门办理备案,在监管方面,长峰医院和福康寿中心合作的医养结合业务,运行的3年多内,实则游离在监管之外。之后,澎湃人物在21日的文章《失能老人,困于长峰医院火灾》中,通过受害者相关的故事经历,披露了长峰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不会严格考核床位翻转率,并可以提供治疗与饮食等养护结合的服务。这样的“养老模式”对于病人和病人家属有着一定吸引力。22日,澎湃新闻发布报道《长峰医院有较多失能老人,疑违规“医养结合”》,结合采访到的当事人住院情况,更细致地讨论了长峰医院医养模式的问题,确认了部分事故当事人在长峰医院接受医养结合式的服务的事实。4月19日,虎嗅医疗组与北京商报在报道《起底失火的北京长峰医院》与《长峰医院的资本灰烬》中,对身处漩涡中心的长峰医院的历史和经营模式进行探究。23日,深蓝观发布的深度报道《长峰医院:春天的大火中,一家民营医院的挣扎和陨落》梳理长峰医院近年来的改革转型——从当年公立医院不重视的血管瘤专科入手,发展到全国20多家分院,并于2017年上市,后来由于竞争激烈,尝试互联网医疗、康养结合,在疫情影响下,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也试图向老年人护理服务转型。而正是向临终关怀的转型,暴露出了护士人员配备不力、养老病床不足等诸多问题,也是此次事故中受害人多为老年人的更深层次原因。从三篇报道不难看出长峰医院艰难的转型和扩张之路。这条道路,走得不平稳,也不踏实。事故发生前,长峰医院经历了市场环境变化、战略转型和三年疫情。长峰医院无序发展中营收不利、连年亏损等硬伤尚未解决,却早已“整装待发”准备好步入安宁疗护的风口之中。深蓝观认为,作为一家民营医院,长峰医院有着民营医院共同的问题:过于重视市场推广、运营成本高昂、管理细节不到位等。而这些也指向了一个事故以来民众关心的问题:长峰医院是不是一家“莆田系医院”?所谓的莆田系医院,是福建莆田人所管辖医院的简称,福建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私立医院,并逐步抱团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2016年,大学生魏则西之死事件,将搜索引擎百度的医疗竞价排名和莆田系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此次长峰医院事故,一些媒体也试图探求长峰医院与莆田系医院是否有着联系。4月19日,由虎嗅医疗组发布的文章《起底失火的北京长峰医院》,较早地对长峰医院与莆田系的关系提出了质疑。虎嗅通过回溯长峰医院的发展历史,与采访了相关的医疗人士,认为“严格来说,北京长峰医院并不属于‘莆田系’,但是追溯历史和经营模式,他们又与‘莆田系’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发展历程也有微妙的契合。”同日,界面新闻在《长峰医院是如何搭建“三甲医院朋友圈”的?》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长峰医院通过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开展医疗故事的营销,进行患者导流,这样的模式实则深谙“莆田系”的发展套路,其中存在着多起虚假、违法案例,也埋下了隐患。此外,南风窗旗下财经媒体盐财经也在《一场大火与长峰医院的一门生意》起底了长峰医院数额庞大的销售费用与背后的原因——“公司加强互联网医院平台赋能、新媒体IP运营获客,以及与第三方媒体平台合作等方面的投入,相应的销售人员人工成本、差旅费、业务宣传费增加 2125 万元所致”。这些操作和“莆田系”医院的操作相当类似。总的来看,对于长峰医院到底是不是“莆田系”医院的判断,媒体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但通过资料梳理及对相关人士的采访,这些报道较为认同长峰医院的发展模式与营销操作,和“莆田系”医院有相似之处。
资深媒体人朱学东与石扉客曾说,遇难者报道已成为抵达灾难真相的一种努力,遇难者跟事故或灾难过程、原因一道构成了灾难的组成部分。对于事故亲历者以及受害者家属的采访报道,是灾难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据4月19日发布会通报,在死亡人员中,长峰医院住院患者26人,患者家属1人,护士1人,护工1人。冰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经济观察网等媒体记录了18日深夜北京长峰医院现场。因为不知道病人具体情况,现场聚集家属较多。医院工作人员要求家属进行登记,留下患者姓名、家人电话后,等待后续通知。“经济观察网”4月19日发布的《长峰医院:最长的一天》提到,“19日9:00,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右安门医院看到,警察、便衣、保安分布在医院门口和各病房,外界几乎无法直接接触事故亲历者和家属。在急诊入口附近,一位身着黑衣的中年男子示意记者离开。”“澎湃人物”报道也指出,4月21日上午,长峰医院仍然限制进入,门口有三四个戴红袖箍的治安志愿者。事故现场森严的安保,也间接导致了在关于长峰医院的媒体报道中,对于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视角关注相对较少。4月21日,“澎湃人物”的报道《失能老人,困于长峰医院火灾》中,详细地采访了受害者家属丁慧,对长峰医院的规定、收费等进行了解。在媒体报道中,不止一位失能老人家属提到长峰医院养老模式的优点。家属认为,能在长峰医院找到这么一张病床是幸运的,同时,这里的护工服务态度也很让人安心。丁慧过去虽有察觉“长峰医院的科室划分似乎不规范”“住院部东楼有两部电梯,楼道很窄”等问题,但都没有过多在意。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长峰医院疫情后亏损严重,近几年一直在收治无法自理的失能老人,周边部分小区很多失能老人都被送往这里。北京名医在线医疗(北京长峰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在“经济观察网”的采访中提到,起火楼栋五楼以上主要住的是老年病、临终关怀一类的病人,多数腿脚不便。这也披露出长峰医院火灾事故发生时的逃生难度之大——在医院中,需要疏散的大部分患者本身就不具备单人行动能力。医院的护工等工作人员同样也是事故的亲历者。“澎湃人物”通过采访得知,提供看护服务的护工们并不归长峰医院直接管理,住院部不同楼层有不同劳务中介公司介绍的护工。《长峰医院火灾逃生护工:疏散梯为螺旋梯,浓烟中扛病人7层》试图从医院护工陈丽和她所照顾的患者马欣的视角,回顾火灾逃生时的情形,补充事故幸存者的现场回忆。值得注意的是,她们都对医院楼梯间的“弧形旋转阶梯”印象很深。在前方的火灾原因分析中,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也指出,由酒店改造而成的长峰医院建筑构造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综合媒体对于事故亲历者与家属们的各报道,疏散梯的不合规只是长峰医院硬件配置缺陷的一环,加之被占据的消防通道等种种因素,导致了事故后消防救援困难和难以及时跟进患者状况等问题。事故亲历者以第一视角回忆火灾,交叉验证与补充了事发时与的情况,为抵达现场做足了努力。
事件发生后,关于“受害者声音”的呐喊声量微弱,而“澎湃人物”在此次长峰医院事件中共发出三篇报道,这三篇报道涉及火灾亲历者、周围居民、伤者家属、医护人员等群体,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讲述这场大火和大火后的故事,将事件的主角重新摆在公众讨论的场域中。在突发事故现场,如何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撰写新闻稿件?如何抓住事件的第二落点?为此,深度训练营对话澎湃新闻记者葛明宁和刘浩南,为大家提供突发现场采访方法论。Q1:知晓这个事件之后,就立马赶赴现场了么?还是有其他的处理方式呢?刘浩南:事发后的下午我才知晓火灾这件事,当时还未召开伤情通报发布会,不清楚事故的严重程度。在选题会上讨论后,第二天中午领导派遣我们从上海赶去北京。Q2:在长峰医院三篇报道中,你们是怎么分配任务的,您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刘浩南:长峰医院火灾作为一个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地点特殊,伤亡情况严重。并且发布会公布的信息有限,相关媒体报道比较稀缺,媒体能去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当时想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把起火原因、各方面的运作、医院本身的一些情况等模糊的信息了解清楚。真正去到现场后发现,获取到的信息比较零碎的,又受到发布时间各方面影响,我们就分成了三篇去报道;根据实际有信息量的采访,分了三个角度。我们先做了一篇现场还原的报道。第一篇《长峰医院灾后一夜》我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当时信息比较稀缺,我们只能把已经掌握的信息先公布出来。后面几天把更多精力放在伤者、遇难者家属、医院内部人员、施工人员身上:一个是从施工方的角度,产出了一篇稿件,作为对起火直接原因的探寻(因各种原因未能发布)。主要通过电话采访进行,询问他们关于长峰医院装修工程的相关问题,一系列操作后,有两个现场负责人和工人能接受直接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当时是分层分包,很多施工队在院内同时施工,但互相并不知道在做什么。因为发布会也提到了导致起火的要素,我们也采访了他们在施工中是否使用到了明火或可燃物,基本还原了一些起火前施工的情况。Q3:您当时去现场走访,看到的、选择记录的场景是?刘浩南:社会新闻在有明晰现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到达核心现场,要在周边花比较多的时间。多角度走访,进行现场捕捉,包括周边的人、物、建筑,起火点、大楼的位置、起火的痕迹、基本架构,问一些结构图、建筑逃生出口的情况。每个人看到的角度、感受和目击的时间都不一样,充分的采访能够重回事发时这些人的视角,拼凑还原出那时发生的事。我是视频记者,在报道里承担了摄影摄像的任务。我的工作习惯是在走访完现场后找一个高点,以便在合适的角度下,通过拍照了解到现场的各个细节。对于影像来讲,高点是在现场封锁的情况下,既能够看到核心现场细节,又不会承担过多风险的方式。Q4:报道中提到现场采访时遇到了困难,遇到这些情况要如何处理呢?刘浩南:现场布防了多少人维护秩序,他们的着装分别是怎么样的,是什么部门的人,拦住我的时候是怎么描述不让进去的原因……这些本身就是信息增量。进不去核心现场,是很多新手记者都会碰到的情况。一方面需要想办法,怎样以合法方式到达现场?如果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到达现场,我不建议激进的方式,但可以通过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使用摄像设备来弥补现场的信息屏障。另一方面是通过采访还原,想办法找到曾经到过里面的人,用他们的五官来帮助到达现场、还原现场。葛明宁:长峰医院附近警察和便衣比较多,所以不方便走访。当时医院所有护工都住在长峰医院里面,我们很难接触到他们。后来接触到了采访对象,新京报在走访的时候也共享了一些采访人的联系方式。葛明宁:关于护工这篇报道,当时是实习生联系到了采访对象,由其他记者去现场采访的。我当时跑了很多医院,但其实效果不太好。现场封锁得比较紧,很难找到采访对象;医院患者没有提供太多信息。其实在那个时间节点,很多亲历者、家属不太愿意被采访。因为各方面信息控制的原因,他们不愿意面对媒体去说很多信息,但是当时公众对信息的渴求又会让他们有发声的想法。护工、保洁人员、逃生者、医生,接济了逃出来的人的周边住户……总会有亲历者愿意表达。及时地、积极地去联系他们,在获得联系后,安抚他们,用一种平视的亲和的方式表达采访意图。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人是天然有交换信息、传达情绪的欲望的,因为各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被压制,耐心等待,把握时机,找准关键人物,这种欲望就有机会形成报道。Q6:怎么更好地说服在现场的人或目击者接受采访?有什么找采访对象的技巧?葛明宁:我觉得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要勇敢一点。更多的还是对自己气质的打磨,要做一个低调的、谦和的人。提问时可以迟钝一点但是条理清楚,就能跟采访对象建立联系了。
刘浩南:第一步,应该去找到一个能够更靠近现场的角度。其次,抛开自己记者的身份,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打开全部感官,去询问商家和居民当时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如果想要继续追问,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我不觉得采访对象是需要特别说服的。当表达采访意图的时候,可以说明一下自己作为记者的职责:能够反映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当他们感受到外界对这件事强烈的渴望时,会更愿意与你交流。最后,不把自己作为单纯的提问者,用平等的角度与采访对象沟通,不要一上来就是很正式、严肃的提问。Q7:采访亲历者的时候,其把握不住某些细节,记不清或者不太确定,您如何印证这些细节的正确性?刘浩南:这其实是很多记者会碰到的情况。如果对方不确定,我自己会将其判断为“线索”,而不是“事实”。甚至是在对方确定的情况下,我也不会轻易判断为事实。首先记者要对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有一个全盘的判断,比如一个亲历者对于烟、味道、方向等情况的描述,跟他自己所住的地方和活动的空间是否相符?有没有其他居民、其他角度能够印证?接纳了大量信息后,自然会对其有清晰的判断。其次信息要多方印证,才能作为事实。采访对象描述的事情、很多形容和表达,要有多于两个人的印证才可以作为事实,呈现在稿子或者片子里。这依赖于大量的采访量。简单采访两三个人就写进稿子里,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采访对象在想象、描述的时候可能有疏漏或有附加形容。相关报道:
[1]财新周刊,《独家|记者直击长峰医院火灾现场 32幅图片触目惊心》,张芮雪,崔先康
(https://photos.caixin.com/2023-04-18/10202103
3.html)
[2]新京报动新闻,《3D还原长峰医院火灾》,段立红(该动画现已删除)
[3] 三联生活周刊,《长峰医院火灾后24小时》,魏倩,李秀莉,李晓洁,陈银霞
[4] 澎湃人物,《失能老人,困于长峰医院火灾》,任雾,戴越
-END-
作者 | 马子雯 屠杭莹 吴浩旖 安然然编辑 | 刘家如值班编辑 | 吕宜函
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