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云龙事件背后,谁在操控音乐剧票价定价权?

娱理小理 娱理 2019-03-04


【娱理】采集自娱乐圈的第47个幕后故事 

——————

郑云龙,图源微博@湖南卫视声入人心


就在昨天,被称为“音乐剧王子”的郑云龙又上了一次热搜。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一票难求,而是因为票价太高。


2月25日,由郑云龙主演的《谋杀歌谣》北京场在大麦网正式开票,票价最低380元,最高880元。可是,就在今年1月9日举行的上海场内,票价最高也不过260元。加之北京场的场地条件和上海场相当,如此大幅提价遭到粉丝的吐槽,认为票务平台“坐地起价”。


郑云龙也在第一时间发微博,称“哔哔 哔哔哔,别问了,播不了,”被认为是回应提价一事。随后,“心疼郑云龙”的关键词被粉丝推至热搜榜第四。


截图自微博@郑云龙


#心疼郑云龙#的话题,目前阅读1.7亿+


因为《声入人心》,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演员被更多人认识,借由他们的声量,音乐剧也连带进入大众的视野。


有人因此说,中国音乐剧的春天要来了。但多位音乐剧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娱理工作室,这种说法是好的,但显然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如今的“提价事件”就是中国音乐剧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得不过的坑。



郑云龙,图源微博@湖南卫视声入人心


事件背后,谁是票价制定者?


一场音乐剧演出,票价要如何裁定?这应该是整个事件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娱理工作室经过调查得知,一场演出在落地剧院前,制作方会在衡定成本的前提下作出基础定价,在此基础上,落地剧院的意见也会参与进来,最终票价经综合考量评定。


不过,这次事件中的《谋杀歌谣》要另当别论。这部由上海华人梦想文化发展公司引进的外百老汇音乐剧于2017年开演,截止目前共计演出超过一百场。除了上海场由版权方和制作方华人梦想全权负责演出和发行外,北京、深圳等地演出都是一次性买卖。这次北京场的演出就是大麦网全权负责。也就是说,这次的定价权在大麦网手中。


不过,从最高票价260元翻炒至880元,如此大幅提价还是让很多业内外人士大呼惊奇。对于票价制定问题,娱理工作室联系了制作方华人梦想和大麦网,对方先后拒绝了回应。



截图自微博


熟悉音乐剧市场的从业者S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诸如《魔法坏女巫》《妈妈咪呀》等大型音乐剧,超过1000人左右的大剧院演出,VIP席位也不过880元左右。《谋杀歌谣》无论是从内容和体量都更加适合小剧场,成本相对要低很多。而这也是它能够在音乐剧市场相对局促的中国连演这么多场的原因之一。据了解,这次北京场的越剧场大概能容纳500人左右,如此定价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再拿它和国外作个简单的比较。据资深戏剧粉丝小Z介绍,在美国,2012年,《谋杀歌谣》在外百老汇首演时,全场统一价30美元(人民币200元左右)。而在英国西区,2016年的明星场演出只要15英镑(130元左右),更有12.5英镑(110元左右)的低价票。考虑到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一个更为直观的比较方法是,在纽约普通小餐馆吃一顿饭人均20美元左右,伦敦大概10英镑左右。


如此来看,票务平台如此定价确实有“坐地起价”的嫌疑?


大麦网近期话剧歌曲推荐剧目的售价


有内部人士向娱理工作室透露,这次华人梦想和大麦网的售卖合同,考虑到郑云龙的火爆,其购入成本确实要比其他场高,虽然具体数字不确定,但涨价实属必然;再者,内地音乐剧市场的盈利空间一直很窄,平台提价的做法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另一位音乐剧行业资深从业人员Y也表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她以近年来业内公认的成功案例《长靴皇后》为例。这部百老汇音乐剧也是由华人梦想引进,其中,光是版权和改编费用就高达3500万元。考虑到音乐剧市场相对集中,演出也都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从票房收入来看,上海最高,大概拿下了1500万的票房,加上北京、广州等地的演出,票房收入基本和版权成本费相同,盈利空间非常有限。


“一线大制作尚且如此,类似《谋杀歌谣》这样的小制作,其空间更加有限了,”Y说。



流量红利才是症结所在


我们仔细对比一下涨价前后,最大的变量无疑是“郑云龙红了”。这是流量带来的红利,它确确实实为中国音乐剧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它也成了音乐剧发展道路上不得不过的一道坎。


因此,即便是对于目前音乐剧市场的盈利空间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这次的涨价事件,Y还是斩钉截铁地告诉娱理工作室:我打心底里看不起这种极速捞金的行为。在她看来,国内音乐剧市场尚处于襁褓之中,很多坚持做这一行的都怀抱着对音乐剧的热忱。


拿音乐剧演员来说,他们的收入都是按场次计算,一场千元左右。即便是《妈妈咪呀》这种级别的制作,主角的收入也就是1200元左右一场。群演更低,一场下来只有几百元。


另外,在正式演出前,音乐剧演员还有长达数月的排练期。在这期间,演员没有任何收入。且考虑到音乐剧演出盈利空间不大,一次复排大概需要几年的巡演才能够盈利,这就需要演员投入相当的时间进去。



郑云龙

 

今年1月4日,由郑云龙主演的音乐剧《信》开票后一分钟内所有票被抢光,郑云龙当时在微博动情地写道:这一分钟,我等了十年,谢谢你们。


同样凭借《声入人心》被观众认识的音乐剧演员阿云嘎在接受娱理工作室采访时也曾谈起音乐剧演员的生存状况,他说以前可能吃不上饭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关注的人多了,至少能吃饱饭了,这一条路更要坚持走下去。



郑云龙“等了十年”微博评论


正是出于这份对于音乐剧的热爱,不管是资深粉丝Z还是从业者Y,在对话中,他们都试图向娱理工作室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流量固然为中国音乐剧带来很多声量,但中国音乐剧要想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大家应该把目光回归到音乐剧本身。


事实上,包括郑云龙、阿云嘎在内的音乐剧演员也在采访中一再强调“音乐剧演员”的身份,更再三表示,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关注音乐剧本身。



收获奖杯的郑云龙


Y也向我们坦露,过分关注演员有一个很直接的弊端。比如,在音乐演出中,考虑到演出任务重,一个角色通常会设置A、B角。如果你对A感兴趣,你只买A的票,那B的票就卖不动。这对于制作方、剧场和演员都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另一位音乐剧从业人员S也表示,内地音乐剧发展相对较晚,早期曾想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启用大明星,而非将落点放在剧目本身。但从日韩的发展可知,这种做法对于音乐剧的长远发展并不好。


话虽如此,流量的迅速变现能力仍让从业者们震惊。Y举了一个例子。郑云龙走红之前,《谋杀歌谣》粗略估计演了有100场左右,票房大概有10万;郑云龙红了之后,光是去年12月首轮开票当天就卖出了20万。


而流量背后的利益,无疑是这场提价风波中最显而易见的诱因。



截图自@郑云龙


行业生态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即可


偶像生态调查

《以团》《青你》测评:第二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节目?

站姐体验报告|手慢被鄙视,天冷熬不住,无钱又无爱,谁能干下去?


事件、人物调查

700元“陋居”背后:我们找到了孙楠将入住的湖景别墅

宁浩带我们去他家看了看“被虐”的狗子

“霍桑”乱局考:出品方内乱,发行不靠谱,寒冬之下图穷匕现

炎亚纶:我现在是什么状态,我也无法回答

屈楚萧经历风暴后:很羞耻,是被脱裤子打的感觉


春节档观察

单片强劲大盘疲软,2019春节档乱象丛生考验业内判断力

我们热爱的港片巨星,退出了第一阵营

《熊出没》赢了《小猪佩奇》  春节档的儿童市场有多大?

票价上涨背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春节档了?|春节档观察②

大年初一八片齐发,有人预期自家电影票房40亿|春节档观察①


表演行业调查

表演培训产业能给我们带来好演员吗?|表演培训调查④

为什么现在的新演员都不会演戏了?|表演培训系列调查③

陈都灵、董力都去学表演课了,会有提升吗?|表演培训系列调查②

偶练、101的选秀模式,能选出好演员吗?|表演培训系列调查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