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察|成都重点产业布局研究与建议

张晓风 火石创造 2024-04-11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城市经济建设是支撑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必要支撑,而科学、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效率生产、高水平管理的重要途经。城市产业发展不仅与城市历史禀赋相关,同样与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基础息息相关。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全局性产业布局极大推动了城市发展与建设,而如何在全局性产业布局中筛选重点领域,将是决定城市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率的关键。
 

01产业发展重要性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充实内涵,扩展外延。而将产业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通过科学化、全局化规划,进行集中发展,产生集聚效应,构建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以产业的发展重塑城市的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还可孕育新型的社会价值。

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自发的产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产业同质化竞争、低水平产业工程重复建设、产业上下游供需不稳定甚至不匹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战等恶意市场竞争。因此,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对城市、对区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2成都产业发展史


秦汉时期,奠定农业、手工业基础。一是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极大促进平原农业发展,筑基产业发展经济基础。二是商业逐步发达,带动酿酒、铸币、蜀锦等产业持续发展。

隋唐时期,文化经贸产业崛起。一是依托农业、手工业、商业基础,文化产业得以奠定流通优势。二是得益于造纸术、印刷的发明,依托丝绸业基础,雕版印刷产业快速发展,成都成为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和印刷品出产地。

宋元时期,金融业务基地兴起一是依托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蜀锦丝绸业成长为全国性龙头产业。二是蜀道交通天然劣势限制大重量商品、物品、货币替代物等流通,催生最早纸币“交子”的诞生与印刷。

近代时期,融汇发展多元产业。一是商业集群载体初显,春熙路、总府路、盐市口等城市商贸中心接力建设并运营。二是依托工业变革与技术更新,药厂、印刷厂、日化厂等新工业企业接连出现。三是新兴文娱产业基础显现,与现代相似布局的旅游业、餐饮业、公园等场景逐步搭建。

到了现代,自建国后,历经工业迁移、人口迁移、产业转型,依托国内前列的科教与科研优势、历史产业基础,逐步构建、健全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三产体系,包含基础牢靠的农业种植业,位居前列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全国领先的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


03成都重点产业布局


(一)成都经济基础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南经济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成都自2014年突破万亿大关,持续高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市GDP 17716亿元,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仍达到4.1%。

人口方面户籍人口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突破1500万人,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3%;常驻人口维持较高速增长,2017年突破1600万人,根据七普数据2021年达到2093.8万人,五年复合增长率7.09%。

交通方面,成都作为国内第4座双机场城市,开通航线355条,其中国际(地区)114条,居中西部地区第1,双流机场吞吐量国内第4;地铁运营12条线路,开通长度达518.96km,8条线路在建,共计178km;客运铁路规划形成“三主三辅”布局,货运系统规划形成“1+1+17”三级物流节点网络。

金融方面,截至2019年底成都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5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222家、期货营业部48家。

科教方面,成都拥有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52所本科大学,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5所,行业高校分布全市;同时,中科院光电所、中电、中航、中核等单位的科研机构落地成都,门类齐全。
 

图 1:成都GDP及增长率
来源:统计年鉴

图2:成都户籍人口
来源:统计年鉴
 
 

图3:成都常住人口
来源:统计年鉴

(二)成都重点产业布局
成都依托城市基础与产业优势,根据长期战略规划,针对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的研判与定位。宏观上,成都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格化功能体系,实施“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十字方阵。在上述战略指导思想下,落实到产业:

2017年,为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成都提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和17个产业生态圈;

2018年,成都提出“5+5+1”产业细分领域,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5大重点产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生活服务业5大重点领域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产业体系;
2020年,为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构筑城市比较优势,成都将产业生态圈从17个调整确立为14个,涵盖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会展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旅、现代商贸和都市现代农业;

2021年,为推动全市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加快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极和新动力源,成都正谋划将碳中和作为第15个产业生态圈,并新增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成都未来科技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3个产业功能区。


自此,成都明确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带动城市发展的新时代理念,未来将形成“5+5+1”产业体系—15个产业生态圈—69个产业功能区三级协同支撑体系,完成属于成都的特色城市重点产业布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2020年已突破万亿大关。
 

图4:成都特色城市重点产业布局(未来)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成都产业发展短板
一是没有突出代表性产业优势。成都“5+5+1”产业体系虽然足够科学与宏观,但是包含产业相对较多,没有突出重点中的重点,未形成城市代表产业。类比其他一二线城市:北京的金融业、信息产业等,依托城市属性、科教资源及中关村等头部产业园区优势集聚发展;上海的金融、车辆制造、交通装备等,依托区位优势、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产能优势等针对性发展;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金融、生物医药等,依托示范先行区政策优势、创新研发资源、资本集聚优势等,做大做强基础产业;杭州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效用,将全城打造为智慧城市……上述城市的主导产业不仅成为产业铭牌,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品牌,而成都暂时还未形成此等突出性产业。

二是历史负债影响财政支撑。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伊始,到“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市建设与基建投入积压太多债务。要致富先修路,21世纪初,占据全国71.4%土地、25%人口的西部地区仅能贡献15%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仅全国平均水平2/3,全国性布局产业转移刻不容缓。但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之一,成都长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使用了中央大量转移资金,还欠下了高额债务,包括但不仅限于城投债、政府担保等。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控加强与还债压力,以及近年来产业建设对新进招商引资企业返税优惠政策以及税收的影响,短期内会对成都加大产业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是文旅禀赋限制工业制造。成都作为旅游城市和川蜀文化传承地,主城区内有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等景点,主城区外有都江堰-青城山、黄龙溪、熊猫基地、洛带等文旅资源,同时青城山脉、龙泉山脉横断成都平原西北角与东南角,为构建花园城市、世界级公园城市,加强环保管控,控制工业三废排放,文旅禀赋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成都大力发展工业制造的些许限制因素。


04关于形成具有代表性产业体系的建议


一是突出壮大成都代表性产业,形成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充分发挥“5+5+1”产业体系—15个产业生态圈—69个产业功能区三级协同支撑体系优势,深挖成都最具相对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细分产业,打造成都产业标签,建议发挥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优势,短期优先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立足成都禀赋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成都文化旅游”品牌力量,全局性布局大成都文化旅游“智慧造”。

二是深入探究重点产业间连结,形成产业互补性。一方面以产业功能区为基础、产业生态圈为桥梁,探索不同产业生态圈支柱产业间的连结点,通过产业生态圈放大支柱产业优势,通过产业生态圈连结夯实“5+5+1”产业体系(例如,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上游,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产出可哺育航空航天、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等)。另一方面逐步退出低附加值产业,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将成都制造业布局周边地市,以中心点辐射省内各区域,形成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运用本地产学研链接,形成本地支撑极。灵活运用科教资源,充分链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与本地企业,鼓励设立天使投资、创新创业基金等,活用成都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等,针对不同属性产业寻找创新研发突破口,精准聚焦并予以资金支持,扶持本地产、学、研、用,形成成都产业发展支撑极。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张晓风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或邮件至contact@hsmap.com处理

 
火石粉丝交流群添加火石创造小助手,进入火石粉丝交流群群内不定期发放产业报告
添加微信请备注:所属行业+职务+姓名
firestone-01


 行业观察 


地域洞察

(点击关键词即可直接阅读)


上海生物医药|上海政策|上海临床资源

山东生物医药|山东链长制

武汉产业发展|武汉医疗器械|粤港澳创新发展

吉林中医药发展|吉林生物医药

黄河金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

成渝器械|成渝生物医药

河南生物医药|河南政策


火石创造助力全省数字化改革

浙江省首批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揭榜

“一键找园成功揭榜


火石产业大脑赋能政府侧、服务市场侧

数据驱动产业发展就找「火石创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产业大脑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