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招募|发现公园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
就某种意义而言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亦是科学
图片来自网络
林盘是神马?
“沟洫脉散,疆里绮错。
黍稷油油,粳稻莫莫。
……
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西晋)左思:《蜀都赋》
对旅行者而言
它是天地陆海的富饶绿岛
是葱绿稻田与金黄油菜交织的烂漫乐章
对研究者而言
它是水润天府的锦绣田园
是农人出没与炊烟缭绕营造的传统世界
对都市人而言
它是久别熟悉的陌生故里
是竹笋腊肉与柴灶稻麦混杂的蜀地童年
对当地人而言
它是循环往复的日常生活
是林田人畜与艰辛劳作并存的现实人间
……
林盘(pan)
一种独属于天府平原及其临近浅丘地带的人居模式
生长于天府之国
散落在川西平原
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暗藏珠玑
水系、林园、农田、移民、信仰、
心理、历史、未来……
一张庞大有序的生存智慧网络
延续着四川特有,世界唯一的生态聚落景观
链接
中国国家地理&河流研究会:解读川西林盘传统智慧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青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唐)杜甫:《为农》
林盘院落 图片来自《成都河流故事》尹钢 摄
忧郁“诗圣”杜甫难得的清新之作
献给了成都平原的诗意栖居
数千年来
作为川西农耕文明的主要物质载体
林盘是确保“天府之国”健康富庶的基本元素
近三十年来
极速推行的现代化与城市化
让林盘及其代表传统生态圈日益衰落
但现在及未来
作为成都唯一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林盘凸显出承继传统的文化生态学价值
公园城市建设的蓝图中
强调“人、产、城、田”的协同发展理念
我们亦持续发掘并呈现林盘的现代公共价值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联合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在成都水源地保护区的传统林盘设置观测点
持续收集林盘温度、湿度等相关数据
将绿色科技融入农业遗产保护
并于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正式启动
365天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
链接
科技in遗产:365天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
“雨后郊原净,村村各好音。
宿云呼竹色,青溜走桤阴。
曲沼擎青盖,新畦艺绿针。
江天空阔处,不受暑光侵”
——(南宋)范成大:《新津道中》
成都是全国领先探索的“碳中和”绿色生态试验区
正在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
川西林盘
究竟彰显怎样的生态、文化价值?
一个长期持续的专业研究过程
同样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我们相信
公众科学具有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力量
所以
我们诚邀您
加入“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计划
与生物学家和气象学家一起
进入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正在打造的“水源地社区绿色科普教育基地”
之典型川西林盘院落
以及
“成都平原林盘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站”
从“林盘与低碳”角度出发
共同参与调查、收集、分类、记录和分析数据
成为科学家的同事和朋友
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技能
养成科学思维
最终形成自身独特视角的“研究报告”
带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并科普
从本土出发的自然人文和社会传统
一起发现
公园城市生生不息的本土绿色低碳生活
活动关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微博参与林盘数据发布
1 次林盘调研
1 次林盘低碳生活茶话会
2 次科学家共同研讨
1 份研究报告撰写
1 次清流讲堂暨报告发布
2021年10月-11月
招募人数: 3-5人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中午12:00
招募说明: 1、将预收300元押金,全程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后退还。
2、请随报名表提交一份300字以内参与计划和推广阐述
参与要求:
1、有意愿长期关注川西林盘及传统农耕智慧2、对传统文化价值和绿色低碳理念有一定了解3、年龄15岁以上,思想活跃、能自我管理4、能保证全程参与本次短期研究、活动宣传和科普讲座5、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报告撰写经验优先报名方式 :
将个人申请信息以邮件发送到cura2005@126.com我们将在综合评估后公布本次“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计划人选
注意事项:
1、本次公众科学家为公益活动,不收取费用,押金在活动完成后退还。
2、主办方提供基本交通、餐费补贴和一份意外保险。
3、具体行程将在人员确定后发给参与者。
想要为“公园城市”提前实现“碳达峰”贡献个人力量吗?
想要和我们一起发现更多根植于本土的低碳生活的价值吗?
扫码加入”清流绿色低碳生活群“社群
三大主题活动、进阶“低碳达人”、共创绿色生活
学习实践活动:低碳实践者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广袤的土地本身可以视作固碳、捕捉碳、贮存碳的有生命整体,让我们在成都水源地社区绿色科普教育基地的基地,参与、学习并实践“垃圾分类管理—生态堆肥技术——在地生态应用(乡土植物园)”循环示范链,亲身实践,成为“低碳实践者”吧!
研究探讨活动:公众科学家
稻香弥漫的田野、绕林而过的河渠,鸟唱蝉鸣的竹林……成都平原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林盘—农业,是否蕴藏着通往绿色低碳的现代诠释?让我们以成都水源地社区绿色科普教育基地的林盘——农业生态监测站为基础,在生物学家和气象学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林盘”的绿色低碳智慧与价值!
分享参与活动:绿色传播者
回到城市,是否可以向城市公众分享你的本土绿色低碳生活收获呢?我们以“清流讲堂”为平台,在社区、在书店、在学校组织分享与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话,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的转化与扩散,唤醒绿色低碳的本土基因,并影响更多人的参与。
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
2021年7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启动2021年“蓉城智碳”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评选及实践活动。在各区(市)县的大力组织和各单位积极参与下,共收到参赛方案88个。专家对参选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提报的“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成都水源地绿色低碳科普公众教育项目”荣获一等奖。
期待通过此项目的实践,能将本土经验融合“绿色“、”低碳“、”生活”后,创造出一种新认知本土途径,引导公众从成都全域视角和个人具体参与的形式,了解并发现公园城市中长存已久的“绿色低碳生活”示范性成果,探索以农村经验反哺城市实践的新公众教育路径。
指导老师
生物学家
华桦
资深媒体人、独立撰稿人、人文地理作者
成都市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
《成都河流故事》主编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智库专家
张雪华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 斯坦福大学环境资源与政策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与气候政策、环境制度学等方面的研究
气象学硕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公众和专业气象预报领域的业务一线工作18年获中国气象局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津贴四川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生态学
承办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
协办单位: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项目团队孙吉 杨明茗 陈度 邹秋伶 马瑞平
同时感谢郫都区安德街道与安宁村村两委
相关阅读
“碳”秘垃圾的一生体验营招募 | 发现公园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
胡君:木秀于林 — 扬名中外的四川本土植物|成都生态环保大讲堂&清流讲堂
在乡村花园,漫谈成都平原本土植物 | 清流讲堂 & 水源地社区
再次共建:大门口的公共花园,就是社区的“颜值担当” | 清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