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最神采:九州铜人分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造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机构。馆藏的纺织品文物、纸质文书、彩绘泥塑、古代干尸等数量可观、极具特色,是反映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
整个陈列分为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通西域开先河、群雄争霸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勇捷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汉国等12个单元。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特别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大量珍贵文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2014年10月数据)。有丝毛棉麻织物(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汉文、回鹘文、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这里展出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木器、文书、毛、棉、丝织品、青铜器、铁器、玉器、各类雕塑、绘画、岩画、金银器、货币、食品等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这些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证明,早在公元前,新疆就列入了中国版图;新疆各地出土各类汉文、龟兹文、焉耆文、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简牍、文书、信件、经文等重要文物不仅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对中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彩绘胡人俑
彩绘泥塑伏听俑 唐代
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
高86厘米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24号墓出土。
躯体似豹,人首,头戴兜鍪如武士。尾细长,自尻下前伸,又屈曲穿过右后腿与躯体间的缝隙,再向后上翘,宛如一条长蛇,造型极富特点。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唐代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彩绘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卫张雄大将军墓,目前为止国内仅此一件,且出土时保存完整。此类天王俑是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卫墓主人的安宁。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斓如新。天王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将发髻梳到顶部自然形成一种装饰,发髻中间系有一根红带,显得独具一格。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块大小不等的木块雕琢后再粘合而成的,就连天王的牙齿这样细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舞女俑
尺寸:高29.5厘米 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
精雕细绘了一位正欲轻歌曼舞的唐代舞女形象,头梳双髻,额描花钿,青黛柳眉下风眼低垂,朱唇含笑,表现了一位娴静恬美的“婉娩灵蛾”形象。
青铜武士俑
高40厘米,1981年出土。头戴高筒尖顶弯钩宽沿帽,上体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体格强健。据分析,该俑的身份当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古代塞人武士。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从道教造像到镰仓木狮:首都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贰
凝固的历史,飞舞的精灵——周倜分享灵岩寺塔几石刻艺术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