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泉斋黄旭:释迦牟尼成道像艺术欣赏
释迦牟尼成道像艺术欣赏
吉泉斋黄旭
释迦牟尼成道像,13-14世纪西藏,青铜合金,19cm。
这尊造像表现了佛陀最经典的形象,象征着世尊菩提树下禅坐冥想、降服魔罗、最终成就正等正觉。在“八圣迹”佛传故事中,“树下成道”是传播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的,以至于在南亚次大陆、中国西藏、中原等各个佛教盛行的地区,我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佛陀形象。“如不觉悟、誓不起身”的精神也从不间断的激励着佛教信徒们。
释迦牟尼双腿金刚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右手触地、左手禅定;面庞圆润、眉间白毫突起放光、嘴角轻扬,恬静而安详;头部稍稍下低,微垂的双目俯瞰众生,透出无限的慈悲;“萨尔纳特”式袈裟紧贴佛陀健康饱满的身躯,青春不老的圣体与坚毅内省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件杰出的金属造像展现的淋漓尽致。
宽阔的前额与短粗的颈部是这尊佛像最为凸显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会令人马上联想到曾流行于东北印度菩提伽耶地区的造像。作为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圣地,菩提伽耶正觉寺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各个地区的文化与艺术也会在该地发生融合。
从11世纪(帕拉王朝后期)开始,缅甸蒲甘的造像风格在菩提伽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类造像最显着的特征,即是宽额、短颈、身体富于肉感(参阅1)。
图1
“短颈佛”在圣地的流行,也直接导致后期西藏与尼泊尔的纷纷效仿,一尊存放于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成道像可以提供佐证(参阅2)。
图2
其在艺术风格上与该作品非常相像,唯一不同的是在工艺方面,大昭寺藏品采用了尼泊尔惯用红铜鎏金传统,而这件作品则采用合金铜铸造,并没有鎏金。
虽然同样呈现出短颈宽额的特征,但这并不能证明两尊造像与缅甸匠人有关,事实上,来自尼泊尔的纽瓦尔人更有可能在二者铸造时提供过服务,造像如孩童般稚嫩的面容正是在纽瓦尔艺术中常常出现的特征。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件精美的合金铜造像是尼泊尔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与元明时期纽瓦尔艺术家常受雇于西藏寺庙与施主的史实相符。
参阅1:佛陀传记碑、12世纪、东北印度、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
参阅2:释迦牟尼成道像、14世纪、西藏、大昭寺收藏。
文献:Ulrish von Schroeder著《 Buddhist statues in Tibet》,2001年。
撰文:持乐国、马逸风
摄影:吉泉斋
《吉泉宝相》-- 释迦牟尼成道像欣赏
黄旭,吉泉斋主人,北京保利拍卖佛像专场征集负责人;北京市工商联古玩商会中国佛像艺术研究会会长、吉泉斋艺术品基金会董事,中国铜镜研究会理事;中国青铜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理事;北京翰海拍卖公司铜镜征集顾问;北京电视台《我爱收藏》栏目特约嘉宾;知名铜器专家,从事文博工作二十余年,对宗教收藏、铜器及古钱币类文物研究、鉴定有很深造诣,被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多家艺术行业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延伸阅读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