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场洗牌,建筑设计师何去何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rchibucks Author Allen Zhu
《我脑中的橡皮擦》剧照
2022年春天来了,可建筑设计市场的寒冬似乎还没有褪去。
往年这个时候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我基本上是隔天会有hr找我招人。今年这个频率下降了近50%,外资、民营、国有设计院都在观望,人还是继续看,但要好的人,明星独立事务所倒是招人需求在稳定增加。
市场上求职的建筑师数量和往年类似,收到各大中小民营公司的建筑师简历数量不少,有公建有住宅的,都想往外资国企去,但外资国企要求更高,要人更挑,民营公司大家都忙着裁员降薪。今年大家项目压力都大,库存的项目都不够,商务和设计能力弱一点的外资也不比民营公司日子好过到哪里去。
对于建筑师来说,待业在家的,准备好3-6个月的现金流熬日子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实在没活儿就去送外卖、做防控临时工,疫情经济外卖和临时工一个月赚的可能比你原来都多。现在有工作的珍惜当下,毕竟最近跳槽也不好跳,慢慢找慢慢看,老板的商务能力,公司的品牌地位,公司近期的设计作品水平都要考量,三者都强才能保证事务所的现金流不会断。记住月发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全行业经济下行的时候天皇老子也不能保证年底奖金发多少。
传统住宅设计项目的狗血商票让原来做住宅设计为主的公司都开始往各自以前做过的公建项目方向转移,有转文旅的,有转商业的,有转学校的,也有转乡建的。但这种绝地求生般的业务转移,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给公司带来足够支撑人员成本的现金流,大多还是需要6-12个月时间去周转起来,所以预计今年转型的建筑设计公司现金流会非常吃紧,主营业务的转移导致建筑设计公司对建筑师配置的转移,传统住宅建筑师停招,只看公建或者在头部民营做过住宅研发类的建筑设计师。前几年住宅建筑主创5年大厂经验动辄35-50万的价格一去不复返,本科足够优秀的住宅建筑师还能在这片已经接近干涸的死海里扑腾几下。
地产从去年中恒大暴雷开始至今,地产top前50已经躺得都差不多了。一家民营公司老板明确和我说他们已经不接top50的项目了,除了龙湖,因为做了也没钱给,只能做做地方开发商和国企央企爸爸的项目,至少他们有钱可以付,有些挑剔的事务所老板连地方政府项目都还要看看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够不够他们做拆迁,没办法这年头白做的雷实在太多了。
预期是这些原top50的老爷们活过来,也不咋地了。
今年年底估计全国一批靠跑量住宅吃饭的方案公司、施工图设计院,规模30-200人的,要解散掉不少。今年过完年上海、成都做住宅的公司资劳双方千奇百怪的名场景大家也都见识过了,堪称大逃杀下的众生像典范。
有坏事儿自然也有好事儿,硬币总是两面的。
好消息是今年民营也没有那么忙了,项目也少了,规模也缩小了,老板的野心也淡了。一家上海头部住宅大厂内部说目前还挺得住,项目调整,团队该砍就砍,总体还活得下去。
做跑量项目的公司现在谈最多的是开源节流,但项目开不起来,现金流越少,裁员节流导致产能下降,越接不到项目,死循环。
反而是设计导向的建筑设计公司还活得挺好,甚至在加人。
室内设计的需求也在上来,上得不是非常多,办公、零售室内需求旺盛,大商业mall的室内设计需求降低颇多,但比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好一些,也没听到室内设计公司有大量裁员的。最近也有住宅方向建筑师开始转室内的案例。
整个设计市场已经慢慢从跑量产能需求转向设计导向慢工出细活儿了。
学术一点的说法:设计的价值开始被开发商重视。
白话版:走量赚钱的路已经被堵死了,接下去大家也别堆人了,还是回归设计本源,用设计说话吧,反正人海战术这两年也没处用了。
过去乙方设计公司和甲方的关系,基本都是开发商自己搞了些忽悠大众的营销逻辑,跟设计毫无关系,所有的设计都是为营销服务。
建筑设计公司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开发商的画图工具。
现在这些开发商都躺平了,慢步进场的央企国企态度不一样,他们的思维在改变,要搞设计提升。游戏规则变化,那些采用低价走量策略的开发商留下的市场空白被追求一定设计品质的国有开发商和留学回来有一定设计追求的房二代填补。因为你如果进场你还走跑量加杠杆老路,遇到今年这个政策行情,你还是死路一条,和前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后来者必定会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手段来保证自己在这种高压政策下能够卖得出去房子(至少在前面刚开始几年,后面如果还一直银行放水保不齐又来一次高周转复活)。设计品质是一条,长期运营是另外一条,阿那亚的开发模式可能会被国企央企开发商参考学习。
毕竟买房子的(住宅)、乐忠于消费容易传播口碑(商业)的客群也更年轻化,对设计的品质要求也会更高些。
这块对设计品质有要求的开发商市场,也许是设计导向的建筑事务所新增的市场。
大家坐下来先谈设计思路,而不是谈强排,希望一二线城市的开发项目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发展。
资本退潮后,市场将会回归正常,什么是正常呢?就是能让你安下心来做设计,不像以前那么疯狂。
原来走量大厂宣扬的是全方位7*24小时贴身跪式服务,卷王卷中卷,人站我跪人跪我舔人舔我免费,全国范围战略合作,深度绑定,服务好服务到位,就有钱赚。现在是要有专业的设计能力,有很强的审美,造型能力,落地能力,对设计项目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把控能力,能够用设计给项目带来稳定设计品质的保障和溢价,服务态度固然也是要好,但没必要舔着甲方做。有钱付你的甲方,也不用你舔,没钱付你的甲方你也不会舔,毕竟舔不出钱了,只有商票和房抵。
把活儿干好就行了,建筑设计师似乎要看到一些站着把钱赚了的希望了。
所以我觉得之后5年对真正想做设计的建筑师来说,还是挺好的时间,这次市场的震荡不仅是开发商反思,建筑设计公司也在反思。当反思结束春暖花开时,总会有一些东西不一样了。
很多人觉得现在很难熬,甚至是中国地产发展20多年来最难熬的一年,我想说现在的市场情况,对于建筑师个人来说,其实还远没有到最差的情况。
至少你现在建筑设计专业毕业你还找得到实习,还能转行做互联网,做游戏,考公务员啥的,你还有选择的余地。你作为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骨干,你还吃到了几年地产发展的红利,你家里还有存款,你还不至于去餐厅端盘子洗碗拖地。
最差的情况是什么样,2008年那会,亚洲金融危机遍布全球,然后欧美的经济崩了,西班牙、意大利的房地产市场从几年的热火朝天一下子变成冰天雪地,西班牙的大学由于之前几年房地产行情好,都开了建筑设计专业,招了大量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这下好了,除了大量的建筑师失业,建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了就失业,大部分的事务所都提供无薪实习,还得你作品集做得好。
于是就出现了建筑师去餐馆端盘子的情况。那时候大量的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塞尔维亚、立陶宛、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这些南欧和东欧的建筑师到中国来谋求工作和实习,从2008年到差不多2018年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涌入大量东南欧建筑师,西班牙建筑师数量最大,之后欧美的经济越来越好,这些国外的建筑师又开始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阿联酋中东地区去找机会,国内的老外建筑师越来越少,大部分留下的都是有个中国老婆的。
那轮到中国房地产崩盘,政府不干预或者干预没用之后,会出现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成熟建筑师失业,大量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实习都找不到。实习都找不到你怎么积累经验入门成为建筑师呢?只有无薪实习,事务所也不付你实习费,反正要来实习的人大把。那就变成只有家里还能够支撑你不拿工资干建筑设计的那一群人能够熬下去然后熬成一个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师。
这轮市场调整之后,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会越来越和欧美、日本靠近。大开大合的大发展阶段结束,淘金热消退,想要赚快钱热钱的资本、人都褪去,留下残存的人都是设计水平还行的,也热爱设计的,也自信自己能够吃建筑设计这口饭,吃得好吃得久的一群人。
当尘埃落定的时候,终将有人重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然后继续前进,继续进步。
地产下半场,设计企业向死而生
你曾纠结过,去地产还是设计院吗?
为什么,我还留在设计院
设计行业人才供需失衡有多严重?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