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审美,是最大的体面

文人空间 抱蒲堂 2020-12-15


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山中,游于舞雩,叹于川上。

——王国维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说:“不如雅致过生活”,生活中的雅致,往往由个人审美而焕发光彩。

有审美的眼光,一溪明月,几排青山,便是无穷妙处。审美,让我们变得雅致,让平淡的人生,得到真正的体面


生活的审美,是一种主观的物质欲求,更是一种客观的情感需求。有时我们因为生活的匆忙,而忽略了身边的美。

有了审美,才懂得雅致与体面,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美。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古人的生命理想、美学依归,如山水清音,如草木天趣,如闲居美学,不免心生喜悦。


 山水有清音

山水清音,林泉高致,这大概是中国人最高的生活美学了吧。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将生命哲学安放在天地的辽阔之间,如王维之辋川别墅,如杜甫之锦官草堂,如林逋之溪山小隐,恬淡自足,云深不知处。

山水之间,安放着每个人心中的幽隐之境,青山绿水,幽林精舍,都市的喧嚣与熙攘,只是被折叠的尘梦。


 草木有天趣

人对美的感知,其实是回归本真的过程,它需要自身的修养和环境的熏陶。天地生息,万物皆为美,它是檐下细雨,溪边凉风,窗外草木。

生活中处处存在审美,把一草一木融入生活里,把最美的情愫留在心里,“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它是乍见之欢的会意,“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它是久处不厌的会心。



闲居有大美

唐朝诗人李涉有诗曰:“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闲居,是最适合生息的状态。

明窗之下,挥尘清谈,偷得半日浮生;轩室之中,暂消尘虑,看取几回归鸟。一碗清茗,且听风吟。这里没有尘世的经营、追逐,有的只是山中的静谧,还有闲居的美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山居生活闲慢,晨有露,山风拂窗;夕见月,空里流霜。


苏轼有词曰:“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审美,将天地生息与人生哲学之美自然融合,因为美,我们便可以继续前行。

| 图文:文人空间 |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孤独,是种大自在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人活着,一定要爱点什么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 留白,人生最好的境界

► 做个闲人,静倚书窗听雨声

► 能闲者,多非等闲之辈

► 菖蒲的一百万种死法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