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景点”,谁是谁非?
免费订阅请点击上方“互联网法律大会”
“滤镜景点”是个啥?
10月,游客小A在某平台上的“星光闪闪”滤镜突然火了,她半年前发布的三亚清水湾蓝色小屋笔记下涌入了一群微博观光团,对她这组加了滤镜的照片啧啧称奇。这处位于三亚清水湾的蓝色小屋,被笔记列为“超好拍秘境”,但有游客实际前往后,发现只是一栋破旧的公厕和一片荒芜的碎石滩。
不止这栋“蓝房子”,云南澄江网红沙滩、内蒙网红帐篷营地等网红景点们正在陷入一场被“群嘲”的尴尬境地。
#网图滤镜有多强#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网图与现实的差距令人直呼“离谱”。在现实生活中,肉眼凡胎看到的平平无奇的破败房子、荒草泥地,在晴好天气、拍摄角度、后期滤镜的各种加成之下,就变成了“超好拍秘境”、“少女心的粉红沙滩”。
据某平台不完全统计,像“小圣托里尼”全中国至少有43个,分布在22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此外,全国还有至少102个“小京都”、68个“小镰仓”、52个“小瑞士”、40个“小奈良”,连“小摩洛哥”都有27个。
评论区有自诩某平台“受害者”的网友表示,看到博主分享的美景,千里迢迢赶过去,结果大失所望。所谓的“美景”只能存在于滤镜之下,一旦滤镜破碎,就会让人觉得“上当受骗”。
博主很委屈很受伤:我又没拿回扣,用了滤镜还能被网暴?
“滤镜景点”引发网友热议后,相关内容的发布者也遭到“声讨”。对于微博的群嘲,博主们并不服气。有发布者回应道,“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很好,加上摄影师的角度,才有了这样的照片!这个是一个滤镜能解决的吗?先学学《摄影眼的培养》吧。”她同时指出,“又不是你们去了这个景点我有回扣可拿,我骗你们什么?真是可笑!”
种草笔记算广告吗?
如今有不少软文、广告以打卡和攻略形式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推销商家、品牌、景点,吸引消费者购买达到盈利的目的。有专家指出博主收取费用为商家、品牌等写“种草”笔记,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为了推广自己的店铺或产品,不少商家、品牌会采取各种手段绕互联网平台官方进行推广投放,模糊了真正的种草文与广告之间的分界线。央视也曾报道,在一些平台上存在推广合作、代写代发、点赞评论的招募贴。部分商家还会通过发私信的方式,向特定用户提出推广合作的邀请。在这些平台上,一些看似是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推送,实际上却是推销商品或服务。
这类商家找“水军”的行为,不管合作的用户是素人还是一般的达人,在明知或应知“笔记”内容不是发布者真实经历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伪造“素人”笔记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侵犯。
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源:@伊丽莎白骨精啊
资料来源:旅界、南海普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文稿整理:吴 芮
本文编辑:吴 芮
本文审阅:涂懿敏
(本文观点和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
延伸阅读:
主 编:黄益豪
副 主 编:涂懿敏
来稿请投:zjulaw@aliyun.com
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