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力舟 | 历史上的隋唐好汉,跟评书里有啥不一样

陈力舟 搜历史 2018-09-20


本       文       约      41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孩子,中午放学了,匆忙往家里跑。急急地咽下最后一颗饭粒后,我赶紧拧动收音机的开关,准时收听广播评书。在那个年代,最让一个男孩子着迷的,就是讲述隋唐之际风云岁月的《说唐》。

说书人气流声转,将我带回遥远的年代,那些半神半人的英雄常常使我的心轻快起来,雄壮起来,象舞动着的小拳头似的……书到高潮,戛然而止,还是一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在狂热后的寂静中转头望望窗外——午后偏西的阳光下,树影婆娑,蝉噪如故,凉榻上的人已睡去多时了。

隋唐评书是我的历史启蒙教材。我对唐朝历史的探究是通过对评书所提供情节的不断证伪来完成的:对《说唐》的人物、情节烂熟于胸之后,又过了许多年,我才读了新旧《唐书》,读了《唐语林》、《唐摭言》和《资治通鉴》……

虽然通过评书获得的“知识”不断被颠覆,但秦叔宝、程咬金、徐茂公、李元霸,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的历史形象和演义形象,却仍在幻化交叠,难分彼此。


唐史卷帙浩繁,隋唐题材的评书同样版本众多,但都离不开书中的标志性人物,“隋唐十八条好汉”,分别是:

第一: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银锤裴元庆;

第四: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陀螺寨大寨主伍天锡;

第七:燕山公少保罗成;

第八:靠山王杨林;

第九:花刀将魏文通;

再往下的排名,诸版本各不相同,而且这份“十八条好汉”的名单,各版本都没有列全,都只能数出十三位,因此有的评书版本中又称为“隋唐十三杰”。而有意思的是,前面列出的九位,都是虚构人物,这份名单里仅有的两位载于正史的,却是叨陪末座的秦叔宝与尉迟敬德。

严宽版秦叔宝

在评书的行话中,隋唐又被称为《黄脸儿》。这是因为贯穿始终的线索性人物是秦叔宝,就是黄脸膛儿。评书的第一个高潮是秦母做寿,而历史上秦叔宝扬名之始,也跟母亲有关,不过是葬礼。他的上司吊唁,旁人惊奇:军中将士万万千,为什么将军对秦母之丧如此郑重其事。回答是:秦叔宝非常人可比。

评书中,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深受靠山王杨林喜爱,被收为义子。正史中,他却在隋将张须陀帐下听命。当时,吏治败坏,武备荒废,各地文武遇到起义军无不望风披靡。只有张须陀奋不顾身,南征北战,支撑着摇摇欲坠的王朝。所以,他被视为靠山王的历史原型。当然,评书中的老杨林有三个特征:隋炀帝叔父、王爵、战功赫赫。符合三点的,只有当时早已薨殁的卫王杨爽。所以,靠山王杨林这个形象更像是张须陀与杨爽的事迹拼接在一起。

评书中的老杨林麾下还有天下好汉排名第九的花刀将魏文通、第十的四宝将尚师徒和第十一的八马将新文礼。正史中的张须陀却没有这些虚构出来的部下,自然也就没有金睛骆驼青龙刀,没有让儿时的我们津津乐道的“四宝”:夜明盔、唐猊铠、提庐枪和呼雷豹——此马颔下的肉瘤上有三根毛,若一拉肉瘤上的毛,呼雷豹叫声若虎,万马瘫倒,是孩子们幻想中的神奇坐骑。

与秦叔宝并肩的,还有另一位猛将罗士信。他在评书中分身饰演两个角色:一个就用本名罗士信,“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的憨厚壮汉;另一个是评书中最出彩的形象小将罗成,天下好汉中排名第七。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直接说“罗成,字士信”。

聂远版《罗成》

历史上的罗士信和评书中的罗成同样武艺超群,《新唐书》记叙“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后来也是先上瓦岗,后归大唐,最终殒命阵前。如果说有什么硬伤,就是评书中的杨林是死于罗成之手,而历史上的张须陀曾连败瓦岗军三十阵,最终却被瓦岗军所杀。

张须陀阵亡后,秦叔宝、罗士信往虎牢关投奔裴仁基。这位镇守河南的隋军统帅有个儿子名叫裴行俨。据《隋书》记载“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与评书中天下好汉排名第三的小将裴元庆高度吻合。他们父子后来为奸臣欺凌,最终带着秦、罗投奔了瓦岗寨。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另外一位有故事的人物——程咬金,后更名程知节。

释小龙版裴元庆

评书中的程咬金劫了皇纲,这才引出贾家楼三十六人结义(一说四十六人),反了山东。后来,他定瓦岗探地穴,被众人拥立瓦岗之主,自号混世魔王。他虽因只有三板斧,不在十八条好汉之列,戏份之重却仅次于秦叔宝。正史中的瓦岗之主先是翟让,后是李密,程咬金只是李密的内军四骠骑之一。他也不用板斧,而是和当时的名将一样,擅长马槊。评书中的程咬金娶了裴元庆之妹裴翠云。正史中,他的原配孙氏、续弦崔氏。裴程没有联姻,但渊源颇深。裴行俨一次在激战时中箭落马,被程咬金救下。两人同乘一骑,杀出重围。程咬金还被敌人的马槊洞穿。

就在秦叔宝等人上瓦岗的第二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弑。弑君凶手,评书与正史一致,都指向奸臣宇文化及。随后,他率滞留江淮的十余万禁军北返关中。扼守运河要冲的瓦岗军正好拦住了他们的归路。双方必有一战。在评书中,宇文化及有一位名列天下第二好汉的儿子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曾一人力敌天下第四好汉雄阔海、第五好汉伍云召和第六好汉伍天锡,堪比虎牢关前的吕布……可惜,以上所有人物与情节纯属虚构。正史中,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都籍籍无名。童山一战,李密中流矢坠马昏厥,险些被俘,靠秦叔宝死战脱险,最终击败了强悍的隋朝禁军。宇文化及父子三人败走魏县,一败再败,最终被河北反王窦建德斩下头颅。

陈昊版宇文成都

这段历史中,瓦岗群雄无疑是需要浓墨重彩地书写的:除了秦、罗、裴、程外,有评书中名列天下好汉第十八的单雄信,还有徐世勣。他在评书中的形象类似《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羽扇纶巾的谋士,所以不在好汉之列。正史中的徐世勣却是不折不扣的帅才,地位还在秦叔宝、程咬金等将才之上,是未来大唐军界巨擘。

在击败千夫所指的宇文化及后,瓦岗势力达到了巅峰。如能击败盘踞洛阳的王世充,他们将全取中原。当时,民间流行着《桃李子歌》,预言李姓人物将开创新王朝。许多人认为这神秘谶言是指向瓦岗之主李密的。

但是,梦想最终毁于内讧。就在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之际,李密出于猜忌,设局杀了前任瓦岗之主翟让,导致人心离散。在邙山下被王世充击败后,他因惧怕单雄信等翟让旧部报复,仓惶西逃。所谓焚香结义、歃血为盟,都抵不过对权力的贪婪。

后来,艺人总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邙山之战后,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单雄信和裴家父子曾短暂依附于战胜者王世充。评书中的程咬金粗鲁不文,但正史中的他颇有见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王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秦、罗、程最终弃之,西入长安,投奔李渊——《桃李子歌》指向的另一位可能人选。

唐国公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但是,《桃李子歌》使隋炀帝对李姓大臣猜忌极深,李渊的前半生不得不韬光养晦,过得庸庸碌碌。一次,隋炀帝在筵席上嘲笑表兄满脸褶皱,有一张“阿婆”面。李渊的妻子窦氏见夫君闷闷不乐,悄悄告诉他:“唐”谐音于“堂”;阿婆也叫“堂主”——那是隋炀帝金口玉言,断定了李渊终有一日会成为“唐主”。

窦氏与李渊所生的几个子女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堪称双璧,女儿平阳公主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娘子军天下闻名。还有一位,就是李元霸。

手持八百斤擂鼓瓮金锤的的李元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隋唐十八条好汉,天下第一这个光环却无可争议地归于他名下。按说书艺人的描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可是,正史中的同名人物(李玄霸,因避讳康熙帝之名改“玄”为“元”)行三,是文弱之人,且早早亡故,与评书中手持一对八百斤擂鼓瓮金锤的盖世英雄相去甚远。李渊的第四子李元吉倒是容貌丑陋到连生母都嫌弃,且喜好武艺,有骁勇之名。在比武时,李元吉曾执槊跃马,结果被大将尉迟敬德片刻之间三夺其槊。可见,他的功夫距天下第一相去甚远。

李元霸的原型应该不是李渊之子,而是堂侄李道玄。他武艺精湛,十七岁时就随李世民出战,登城破阵,勇不可当。接着,李道玄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被众多英雄抛弃的王世充只能龟缩在洛阳一隅之地。唯一的指望,就是远在河北的另一位枭雄窦建德——评书中,他是李渊夫人窦氏的胞弟,也就是李元霸的舅父。实际上,窦氏出身关陇的鲜卑门阀,而窦建德是河北乡村的豪侠。

窦建德率十余万众,西进洛阳,来救王世充。自古以来,逐鹿天下的重心在黄河中段。谁在这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谁就赢得了整个天下。这段黄河以西是长安的李唐,南面是洛阳王世充,而河北就是窦建德的大夏国。三大势力戏剧性地聚首洛阳一带。李世民、李道玄围城打援、生擒窦建德。评书中的李元霸在四明山双锤大破十八路反王,打得窦建德俯首求饶,实际上这一幕发生于虎牢关下。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天下归谁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李道玄与李世民亲厚,这一点和评书中的李元霸相同。可惜,最后他的陨落与此不无关系。刘黑闼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收集旧部,起兵反唐。李世民推荐李道玄领兵征讨。嗣君地位受到威胁的李建成一系则推荐了史万宝为副,牵制李道玄。最终,孤军深入的李道玄阵亡。其实,他不是死于刘黑闼之手,而是死于内斗。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评书中的李元霸之死——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的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说罢,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这样的死亡天真烂漫,也印证了李元霸的无敌——只有他能杀死他自己。

至于天下,就留给李元霸的两位兄长去争夺了。这场争夺最终在玄武门前尘埃落定。

又过了许多年,渐渐老去的李世民让丹青圣手阎立本将唐朝开国的二十四位功臣绘成图画,北向悬挂在了太极宫内的凌烟阁上。如果有时间,他会就会登上阁楼,面对那一副副熟悉的容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在清朝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中,隋唐十八条好汉只罗列出了十三位的姓名。十三条有名有姓的好汉中,只有一位被绘制在凌烟阁上,排名最末:他就是秦叔宝——正史与评书就这样无缝衔接。

《说唐》还留出了五席好汉的位置,让世间的孩子们无休止地去争论,在快乐的争吵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是《说唐》,而不是沈昫、欧阳修、宋祁和司马光他们这些史学名家的鸿篇巨制,向大多数人提供了唐朝的印象。

正如唐诗里说的,“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  推荐阅读  -

陈力舟 | 嘲笑白字先生的正确姿势

陈力舟 | 欧洲人为什么偏爱王子拯救公主这个万年老梗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海蒂

这是第 227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