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使慈禧不杀光绪帝,大清照样要完! | 王元涛

王元涛 搜历史 2018-12-21

本       文       约       27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有学者说,历史的一部分是谣言;又有学者说,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这针锋相对的两种说法,正可以把光绪皇帝的大半生严实合缝地兜头套住。

110年前的今天,1908的11月14日,年仅37岁的光绪皇帝驾崩。不到24小时后,压在他头上一辈子的亲姨母兼亲婶母慈禧太后亦宣告不治。怎么可以这么巧?那么,谁能告诉我,光绪到底是怎么死的,这里头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光绪帝像

有,或没有,真相一定只有一个。但宫幄深重,真相不可得,于是谣言满天飞。也就是说,在不会有确凿证据一举廓清事实的情况下,只能是由全部谣言,勉强构成光绪之死的模糊历史。

百余年来,无论学界或民间,从来不乏文字侦探,对光绪的死因探幽发微,孜孜以求;他们不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拼命想栽赃慈禧,说是这个一贯祸国殃民的老太太,临终前夕指使人用砒霜毒死了光绪。

之所以如此,恐怕也并非出于“为历史而历史”的科学探索精神,而是人们普遍对光绪的壮志未酬心怀恻隐;同时,还有一种影影绰绰的遗憾感:如果他没死的话,大清或许可以走上另一条路?

什么路呢,就是在光绪这个英明皇帝领导下,能像一衣带水的日本一样,君主立宪,富国强兵。即使达不到日本人那种精细治理程度,至少也可以避免随后的军阀混战与民不聊生吧。

要知道,当其时,因为没有了皇帝,不知多少妄人,哪怕手里只握有三五百杆钢枪,也敢生出绮丽的皇帝梦。

历史不可假设,即使是居心再良善的推想,也必须以事实为立脚点。这是刚性原则。可偏偏,在光绪身上及其周边,一向雾锁大江、谜团重重。简单举几个例子,就个个都是要命的。

比如,是不是像某些外国传教士所言,光绪几乎读遍了当时所有有关西洋文明的译著,因而对自然科学进展及现代政治制度已了然于胸?再比如,听闻七十多岁的慈禧病入膏肓,被幽禁于瀛台的他,真的在嘴角浮出过舒心微笑吗,结果被卧底发现,并密报给了慈禧?还有,康有为在殿上与保守派大员荣禄相遇,恶狠狠地说“杀几个顽固的大臣,变法马上可成”,这事是真的吗?然后,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传光绪帝衣带诏,令他率兵围颐和园,杀慈禧太后,这事又有几分可信?

对于这一切,只要是稍受一点专业训练的学者,就不可能不犯踌蹰。而基于个人立场,不问信源是否可靠,把此类说法拿来即用,并且绘声绘色地添油加醋,这属于小说家言,做不得史论的。

那么,关于光绪,十足可靠的事实有哪些呢?第一,他死了,这毫无疑问。第二,他曾在一日之间发布过百余上谕以推进变法,这有满文老档可查。第三,他唯一一次见康有为,时间不超十五分钟,这也有起居注可查。

康有为像

第一条,是废话。第二条,证明他真急,恨不能一日建成乌托邦。而且看起来,他对自己拥有的皇权,还真自信呢,以为上谕一出,即刻风起云动。却不知,要把他的纸上理想落到实处,需要多少优秀干部殚精竭虑,谋定后动,积小成以期大成。第三条,则可证明,康有为并不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干部。况且说到底,在他身边,也实在没有什么能辅佐变法大局的重要干部。

光绪决心变法的直接动因是,在他力主的甲午战争中,大清一败涂地,他受到的刺激极大。他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明治维新,确有非凡功效。但是,对于维新过程中,明治天皇旗下有多少重要干部,他恐怕就未必清楚了。

让我们替光绪读一遍这些名字吧:岩仓具视、三条实美、高杉晋作、坂本龙马、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村益次郎、山县有朋、陆奥宗光、井上馨、伊藤博文,等等。只说最前排人物,手指就数不过来了。作为一等一的俊才,他们有文有武,有勇有谋,哪一个都未必乐意接受康有为提鞋。离开了他们真刀真枪、真汗真血的打拼,明治天皇只坐在深宫里发发上谕,会有什么用呢?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群众创造历史?这历来是笔糊涂账。但看明治维新,一大批精英成为历史进程的强力推手,却是直观的事实。当然,你说有什么样的群众,才能烘托出什么样的精英,所谓水涨船高,这在逻辑上也是不错的,但毕竟,人人都承认,最后的国运,是寄托在船上,而不是运行于水下的。

而在戊戌变法的若干鼓动者与执行者当中,较令人费解的,除了康有为,恐怕就是那个谭嗣同了。他主动赴死,据说目的在于唤醒国人。可是,在当时的资讯条件下,他的死讯想传到云南边寨,大概要一年时间不止,所以除了菜市口卖呆儿的一众闲人,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死呢?知道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为什么而死呢?他要唤醒国人,唤醒什么,怎么唤醒?

况且,变法这种事,说到根子上,不过是经济、政治诸领域日常习惯的检讨与修正,琐碎,辛劳,需要像烹小鲜一样极具耐心,编定制度,规模试错,之后再审慎推广,如此而已。哪里一定需要主动搞得壮怀激烈,精髓上脑,最后血光迸现,人头滚滚?用浪漫主义精神从事实际政治运作,真的会害死人啊。更要命的是,用这种逻辑行事的人,居然成了光绪变法的中坚。因此,说慈禧死后,光绪活下来,就能开创一番新局面,对此谁愿意信谁信,我肯定是不信的。

戊戌百日后,慈禧掀帘重回前台掌政,老太太对光绪,是存了这样一份心思的:不就是个变法吗,怎么可以像你那样,搞得鲁莽简率一团糟?来,本老太太给你打个样看看!

老佛爷

不争的事实是,光绪成叠上谕中的诸般蓝图,大多是在慈禧手扎扎实实变现的。废科举,置学校,办工厂,兴外贸,大清经济社会顿呈一时之盛。老太太心里话:我关你瀛台十年有啥好委屈的,我没废你没杀你,你不该感激我吗?

但,饶是慈禧这样,有威权,有手段,可以在器物经济领域,略有所成,但一碰到制度与观念的深水区,她的小船照样逆水难行。责任内阁制是好东西,在慈禧还活着的1905年,即已成议,可硬是推行不下去。贵族精英群起抵制时,就算慈禧真是老佛爷,也不可能把他们通通压到五行山下去。

直到慈禧过世三年后的1911年,受形势所迫,责任内阁终于出台,结果,却是一个满人贵胄占据绝大多数的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彻底冷了天下士子尤其是政治温和派的心,他们开始袖手,坐等革命,准备看大清的笑话了。

如果此时光绪地下有知,定会痛心疾首地责骂地上的贝勒贝子们:哪里还有一点天下为公的样子!这,也就是光绪及其同代人当中的先进分子包括孙黄在内的最高认识水准了。

岂不知,光绪的这种批评,恰恰把方向搞反了。所谓变法,就是政权与大众重新签一份契约,目的在于保护私人财产与私人自由等。所谓天下,其存在的唯一合法目的,就在于保护私人权利。那你非说天下为公,到底几个意思?

光绪皇帝画像

因此对于那些颟顸的皇族内阁成员,你拿天下为公要求他们,完全是缘木求鱼,他们恰恰是只知有欲,而不知有私,不懂得如何靠一份效力强大的契约,保护自己及子孙的长远私利,结果武昌枪声一起,只能落得个权钱星散,家破人亡。

当然,在光绪皇帝驾崩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不必嘲笑他及其同代人的愚昧,因为一声长叹说实话,到今天为止,能把“天下为公”这一节想通悟透的,到底又有几人呢?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王元涛 | 伺候你半辈子,结果你要遗产裸捐?——托尔斯泰走的时候并不安详

王元涛 | 黑社会成功五大秘笈:杜月笙的经营宝典

王元涛 | 叔本华可能是史上最烦人的哲学家,而他还有个更烦人的妈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348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当当有售。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