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请季的陪伴】孩子、父母:申请路上共同的探索者、决策者 | 微信群讲座第142期实录

2016-11-26 棕榈大道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导语:这是棕榈大道讲座第142期讲座实录,申请的道路是艰难而需要勇气和力量的。父母在孩子申请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往往父母的关爱和想法,也会和孩子产生问题。在这期讲座实录中,张彤老师说:家,就是走得再远也会回来的地方。孩子和父母是申请、留学路上共同的探索者和决策者。


—— 你好,我是张彤 ——


张彤Claire

棕榈大道导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育学硕士

Claire导师曾被欧盟破格录取,欧盟参赞曾说“我看到了你的韧劲和潜力,你只需要有个人‘引导’ 你。” 这句话让Claire导师致列于从事教育行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出其他学生的潜能。宾大教育学硕士毕业,Claire导师一直活跃在教育一线,担任美国最大的辅导机构学区校长,亲手规划了上千名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案和申请方案,辅导学生定位学校,模拟校友面试,文书优化。


——讲座实录 ——


大家好,我是棕榈大道的导师张彤,很高兴能在这个时间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申请季父母陪伴的问题。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机制,每对父母和孩子都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今天探讨的问题仅仅针对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案例,给大家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棕榈大道在申请阶段做了一个非常暖心的树洞活动,前期搜集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申请烦恼、困扰和想法,最后汇总成几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些分享和讨论。


今天的讲座分为两个不同的主题:一方面是申请期间家长和孩子的陪伴问题,另一方面是申请后期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决定出国:留学到底为了什么?


不能只为规避升学

首先,家长和孩子需要明确留学目的。有些家庭为了规避国内的中高考而选择出国,但实际上留学之路并非比国内正常升学道路轻松。为何要明确留学目的?因为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到了国外才会知道该如何安排学习生活,才能更加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通常,留学生需要独立面对问题和挑战,无论是美国高中或大学的学生,承担的压力都非常大,一方面是课业压力,无论是上课还是写作业都用英文完成,本身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是生活压力。我当时在宾大读书期间,除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要处理很多生活问题,比如每月的话费、水电费和房租,还需要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像宾大等常青藤学校每年都有很多领导人和各行各业的名人来做分享,这些活动经常会和学业发生冲突。基本上在学习、社交和睡眠之间,学生只能三选二。在易于迷失自我的大学或高中生活中,只有非常明确自己的初心,整个留学过程才能有条不紊。明确自己的留学目的,在留学过程中学会享受留学经历带给自己的成长和思考,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美国生活,这些经历也是美国名校看重的内容。


“小别离”为了“大成长”

其次,我要谈谈“小别离”为了“大成长”。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小别离》,这部电视剧真实地反映了低龄留学生的整体生活状况,包括父母的焦虑烦恼和孩子的自我成长。这部电视剧里展现了留学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摩擦,反映了学生在国内教育体制下的挣扎和美国教育环境里的成长。从我的角度来看,留学经历带给我的远远不止学业上的进步,还有生活上的自主,包括在孤独中享受成长,主动挑战不可能,这些都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留学高中或本科,低龄留学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孩子不仅能更好地拓展综合素质,快速提高英文水平,还能帮助学生申请到顶尖名校。学生从国内直接申请国外学校的难度很大,但是国际学生和美国本土学生的录取情况基本持平,因为他们学习了相似的课程,参加了同样的课外活动,接受了相同的教育理念,所以,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留学生很容易得到美国招生官的青睐。


孩子、父母是留学路上

共同的决策者和探索者


出国留学:学自己喜欢的?还是听父母的?

在出国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规划有分歧。根据我的辅导经历,孩子和父母在申请学校和专业上有很多矛盾。有学生想要学习表演、钢琴、篮球和服装设计等专业,但父母会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包括未来就业、职业潜力来考虑孩子的专业和学校。

 

另外,在读书环境方面,孩子和父母也会有很大的矛盾,尤其体现在孩子的留学住宿环境的选择上。我有一个学生Michael,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明确自己目标的学生。他从一年级到初三都是在国内的天才班接受教育,拥有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了很多奖项。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就读于一所当地非常顶尖的学校的尖子班,周围的很多同学和他有着相似的背景,但他在9-10年级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后来我从他那里了解到,尖子班环境下的学生只在乎学习成绩,想学习的只有商科和计算机这类专业,学生之间经常讨论的是自己为了申请名校而学习的课程、参与的活动、参加的义工,以及学校里被名校录取的学长学姐情况,甚至有学生对他直言:你作为一个亚洲学生不去藤校,父母会很没有面子。


Michael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孩子,他非常讨厌人云亦云,所以他本能性地抵触和反抗被别人归类为亚洲学生。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每天讨论大学申请、工作年薪的内容,让他觉得学习缺乏乐趣,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之后他为了逃避现实的学习压力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他在9-10年级的两年GPA都没超过3.0,相当于他的成绩等级在C或以下。我接触Michael时,他已经读11年级了,面临着非常低的GPA,他的父母非常焦虑,我加入他们的家庭会议,认真讨论了他的学习状况,孩子觉得那所高中的学习环境太压抑了,经过仔细商量,家长决定让孩子转学到排名相对不高、竞争压力相对小的一所高中。

 

后来,Michael在转学校里遇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英语老师,她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很多创造性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对于文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喜好,而且他一直参加了辩论队的练习,口才也非常出色。所以,从11年级开始,我们就帮助Michael寻找全美国最好的大学的辩论活动,一方面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优势,另一方面让他体验文学方面的专业是否真的适合他。

 

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和申请,Michae在11年级参加了乔治城大学的暑期辩论项目,这个项目的参赛者都是来自世界最顶尖的辩论高手。从乔治城大学的暑期项目回来之后,Michael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所学校是一所极具人文气息的学校。他最终把乔治城大学确定为自己的理想大学,选择的文学专业也是乔治城大学非常热门的专业。

 

Michael通过三个月的学习,SAT的成绩从1800多分提高到2380分(满分2400分)。所以,其实Michael的学习功底非常深厚,只是在当初那种学习氛围下显示不出他的优势,让他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差等生。暑期项目的成功申请和SAT的考试成功,让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内动力再次高涨。11年级,他在学习5门AP课程的同时,GPA依然达到了满分4.0。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申请故事,虽然Michael经历了9-10年级的低谷阶段,但他在11年级不仅勇于挑战,选了很多难度大的课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整个案例得到了非常圆满的解决,Michael最终学会了如何做自己。虽然Michael的GPA并非从始至终都很优秀,但是他在个人文书里分享了自己高中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11年级如何重新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确定自己的大学攻读方向。我作为导师,也曾经是一个留学生,非常理解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总是想要特立独行,为了寻找自我而违背家长的意愿做一些事情,但当他们亲身经历后,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就能再一次心平气和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这也是很多顶尖大学希望招收的学生。这些学生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迷失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专业和方向,而不是按照别人给他规划和安排的道路走下去,这样他们在更加复杂的大学环境中就会坚定地朝着自己想走的方向发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是专业或工作的选择,都是很多留学生需要自己面对的问题,我始终坚持孩子永远是主角,家长和导师只能扮演支持和引导的配角,我们要给孩子表达想法和尝试错误的机会。家长可以经常组织召开一些家庭会议,通过较为民主平等的方式让孩子表达自我,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听取孩子意见之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来极力说服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引导9-10年级的孩子做好每年暑期的安排和规划,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孩子的个人想法和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出现了问题,试错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和老师,能够帮助他立刻回到正轨上,整个经历带给孩子的教训和经验才是最为可贵的东西。所以,从9年级到申请季的一次次磨合,包括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孩子和导师的交流以及整个家庭氛围的磨合,都能帮助孩子在申请大学的那一年达到非常好的配合。


为什么家长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不少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越是和孩子讲道理,他们越是不听。一般情况下,家长和老师会和孩子先讲道理,道理讲不通就批评,批评行不通就发脾气,或者是在感情上做文章,表达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以此来感化孩子。

 

我遇到过很多执拗的孩子,在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其实很合理,并非是家长眼中完全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和孩子单独沟通,给他们单独表达自我的机会是很重要的。尤其在青春期阶段,如果孩子和家长没办法正常沟通,可以依托第三方了解各自的想法,然后在中间做出协调。根据我的辅导经历,有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他们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意见,一旦发现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想要劝说孩子服从自己的想法,而孩子只能听从家长的想法,一次次的妥协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打击。


我的孩子,只能我全权做主?


上一代不愿意放手,下一代挣脱不了?

父母对孩子申请的过度干涉,只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手足无措,这体现了国内教育的特点:上一代不愿意放手,下一代挣脱不了。有时候,如果我们善意提醒家长改变自身的想法,家长会觉得受到冒犯,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家长对自己想法的坚持超过了他对孩子的爱。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确实要学会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为孩子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评判孩子的想法的合理性。如果孩子一味地服从家长的意志,就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丧失倾听的兴趣,甚至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抱着先入为主的态度和别人沟通,总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极力想要说服别人。而孩子正处于一个想要体现自我价值的阶段,需要别人的认可,所以沟通的关键在于,当自己的期望和孩子的想法冲突时,父母是否能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种过度的关爱或过度的干预的根源是中国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个人生命的延续,而非一个独立的整体。


父母和孩子沟通,每天只需要问4个问题。

在申请过程中,比较好的家庭关系是把申请事项交给专业的导师和孩子沟通处理,父母需要做的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这里我想谈谈我在逻辑思维中听到的分享,他当时说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每天只需要问四个问题,这简单的四个问题背后隐含了很大的深意。


第一个问题: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主要用于检测孩子的价值观,引导他往积极的方向思考。

第二个问题:今天你有什么表现好的地方?这是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很好机会,可以让孩子得到肯定和赞美。

第三个问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反思的好习惯。

第四个问题:你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忙的吗?家长需要提醒孩子学会寻求帮助,告诉孩子,父母会永远支持你,但不会过多干涉你的自由。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作为你的监护人,我们还是要帮你处理一些问题。

 

总而言之,在申请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是陪伴和鼓励工作,把申请的具体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如果父母过多插手申请的事情,反而会让孩子和父母产生不必要的争执。有时候,父母并不了解申请的专业问题,孩子也会丧失和父母沟通的耐心。另外,在申请过程中,父母需要严格地管理孩子,但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比如美国新晋总统特朗普,虽然他经常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但他的几个孩子都很靠谱,每一个都比特朗普更优秀。特朗普的大女儿在节目采访中表示,特朗普虽然政务繁忙,经常和很多的政府官员、纽约的地产大亨见面,但只要她一个电话打过去,他永远是中断自己的会议,解释自己在和谁开会,向参会的人介绍她是一个多么乖巧的孩子,然后还会问她是否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特朗普还制定了家规,例如不许酗酒、不许抽烟等等,但是孩子们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方面,他会交给私人家教去管理,而他从来不会限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他的几个孩子不仅学业非常优秀,能力也非常全面。特朗普是宾大沃顿毕业的,他的大女儿、小女儿也是如此,几个孩子在各个行业里都是独当一面。其实,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对每一个普通家庭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写给孩子在留学的父母: 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潜在需求


孩子留学期间学习遇到困难,如何帮助?

首先,家长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要懂得帮助孩子减压。尤其在孩子刚刚到美国的第一年,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够,而且美国和国内的学习方法、授课方式不同,很多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如何预习和复习,学习会很吃力。如果孩子刚来美国的时候,成绩有所下滑,家长不能表现过多的失望,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了问题,家长如何冷静地帮助孩子寻找失败和困难产生的原因?其一,我们需要了解他是否适应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因为重新适应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对于低龄的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二,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时间管理是否科学,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制对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孩子需要在新的教育体系下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业计划、课外活动,重新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另外,家长需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在申请过程中,要多多创造试错的机会,让家长看着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考方法和逻辑体系。


孩子留学期间与寄宿家庭相处困难,如何引导?

低龄留学的孩子会和寄宿家庭相处很苦难,家长应该向孩子传授一些沟通技巧。如果孩子努力之后仍然觉得很困难,家长可以考虑替孩子更换寄宿家庭。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下,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家庭生活方面的差异,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度过适应阶段。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家长就需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如何发现孩子的潜在需求?

有时候,孩子会报喜不报忧。如果在出国前,孩子和家长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交流沟通的习惯,那就需要家长积极地弥补沟通问题。此外,家长还要掌握一些交流技巧,比如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询问她的学习问题、生活圈子和交友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逼迫他。在美国节假日期间,学校都会放假,这个阶段孩子都有时间和意愿与家长交流,因为感到格外孤独,他们会寻求保护,会想要和家长多多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借用这个契机,家长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潜在需求和真实想法,如果孩子很愿意和家长沟通学习情况,说明他目前的学习状态很好,如果孩子不停地抱怨课程和老师,这就间接地告诉家长他的生活和学习遇到了一些问题。


写给申请、留学路上的你:

父母,永远是第一个回复你的人


主动与父母交流,既要报喜也要报忧

在留学之后,很多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沟通会有障碍和隔阂。毕竟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变化,而父母还停留在原来的生活状态下,这些信息差和时间差都会让孩子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建议孩子要主动和父母联系,既要报喜也要报忧,有时候父母很难联系到孩子,但孩子联系父母,父母永远都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孩子要和家长多讲一些自己的生活细节,让家长找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家长都要耐心听完,不要急于下定结论,也不能向孩子灌输自己的生活经验。


有耐心地沟通

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人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经常有家长发现,刚出国1-2个月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每天都强调美国文化,寻求独立自主,孩子也会抱怨家长不能理解西方的教育文化。所以,我建议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花一点时间和父母讲清楚学校发生的事情。家长也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多听棕榈大道的讲座。我们也会向家长分享很多干货贴,展现最原汁原味的美国高中和大学的申请状况、留学生活和美国文化。当双方的基本概念越来越相近,这样就能减少很多孩子向父母解释基本概念的时间,那么孩子也会愿意和父母多加沟通。

 

陪伴孩子走好留学路


家,就是走得再远也会回来的地方

最后,我谨代表自己,一名留学生和棕榈大道的导师,感谢每一位父母。虽然父母的爱都是伟大的,但留学生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感谢父母对孩子的一路支持、理解、包容和无条件的爱。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留学生,既要享受展翅高飞的过程,也要学会独立生活,忍受成长中的孤独。送给大家一句非常暖心的话:家,就是走得再远也会回来的地方。希望在整个申请季,家长和孩子都能保持非常平稳的心态和关系,获得满意的申请结果。

 

以上就是棕榈大道给大家带来的第一期关于申请季父母陪伴的讲座,希望这些内容可以给大家带来思考。


——End——


【陪伴相关阅读】

兴趣改变人生:选专业与父母有争议,最后这样抉择...

家长阅读:在申请季,你需要这样陪伴孩子

课外活动vs标化成绩?走进NYU商学院的我这样平衡

去MIT学CS的姑娘:选专业?我选自己的梦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留学路上,感恩父母也感谢自己。24则留言, 写给父母和自己。


申请季干货汇总11月刊 |【申请&文书&学校&专业篇】

棕榈大道|讲座实录精选集


【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祝申请季一帆风顺


是导师,亦是朋友


监督学习,也常伴左右

棕榈大道期待与你一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