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诗词|《破阵子·春景》朗读:蚀骨的冷

点右关注 ☞ 吟诗立卷 2021-02-06


旁征博引  通达自如




你可能从未发现,阅读是如此有趣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 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点击下方音频 即可收听)





破阵子·春景


作者:晏殊(宋代)

朗读:蚀骨的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来源:古诗文网

配乐:剪辑自饶宁新-西厢词



往期回顾

中华诗词|《献衷心》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枫桥夜泊》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短歌行》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塞上听吹笛》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春中田园作》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金缕词)》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钗头凤·红酥手》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江汉》朗读:蚀骨的冷

中华诗词|《青玉案·元夕》朗读:蚀骨的冷






蚀骨的冷 

—— 员晓敏,媒体人,热爱朗读与歌唱。《内在语》、《吟诗立卷》,我声音的世界,无限的乾坤。



《吟诗立卷》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内在语》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长按以上二维码添加关注分享交流


关注置顶《内在语》、《吟诗立卷》微信公众号,每一个诗意的夜晚视听、阅读与您不再擦肩而过。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留言拥有温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