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微课视频|知识点|同步训练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08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同学们也可以选择下面的微课视频2观看!

微课视频2:


知识点讲解






第24课《河中石兽》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

带着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河中石兽》,共同为苏轼寻找答案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3.正确认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利用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素养)










同步练习





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    )

(2)阅十余岁                   (    )

(3)铁钯                     (    )

(4)于沙上                   (    )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

(6)如是再啮                   (    )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

(8)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                       

(2)尔辈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     )

(2)不可得           (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4)反溯流逆上矣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 溺 文

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永之氓咸善游  (       )

中济,船破,皆游(       )

有顷,益怠      (      )

又摇其首。遂溺死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                          

何不去之?

译文:                            

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                            

1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1



参考答案



1.答案:(1)倒塌 (2)年 (3)拖着 (4)埋没 (5)讲学,教书 (6)侵蚀,冲刷 (7)通“癫”,疯狂 (8)依照

2.【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3.答案:(1)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4)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4.【解析】选D。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5.答案:(1)清 《阅微草堂笔记》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答案:(1)水边,河岸 (2)终于,到底 (3)指洪水 (4)于是

7.答案:(1)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9.【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10.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11.答案:①都 ②渡,渡河 ③疲惫 ④于是,就

12.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13.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附【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被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辅导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同步辅导课时导学

第二单元、

第5课《黄河颂》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6课《老山界》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辅导微课

第8课《木兰诗》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学习抒情》同步辅导课时导学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同步辅导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朗读+微课

第10课《老王》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1课《台阶》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2课《卖油翁》朗读+微课视频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微课视频

课外古诗词诵读|微课视频|同步辅导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微课视频

第14课《驿路梨花》微课视频|知识点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微课视频|知识点

第16课《短文两篇》微课视频|知识点

写作《怎样选材》微课视频|知识点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微课视频

第18课《一棵小桃树》微课视频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微课|知识点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前三首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后两首

写作《文从字顺》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微课视频

第22课《太空一日》微课视频


配套辅导教学视频每天同步更新中~~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